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干预策略探微
2015-08-26蔡鹏川李万平石发斌
蔡鹏川+李万平+石发斌
摘 要:因为农村贫困地区特殊的地理、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学困生所占比重较大。这些学困生大都存在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在他们的学生生活中起到极大的负面效应,使他们的学业雪上加霜,更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干预策略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困生。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原因,学困生所占比率相对较大。人们往往把学困归因在认知因素方面,而对心理方面没有给予足够关注。笔者观察发现,学困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不仅对学生提高学业有极大的负面作用,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困生心理特点分析
1.自卑心理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学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体对个体的评价。一直以来,学困生受到的都是负面评价,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如害羞、内疚、忧郁、失望等。
2.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因为学业不良,整天担心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嘲笑,所以整天惶恐不安。
3.懒惰心理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突出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方面。如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主动探究、不积极合作、不独立思考、课后不及时复习巩固、不完成作业、做事拖拉等。
4.原型心理
在人的认知结构中,有一种原型心理机制。它是指人根据自己的行为特征抽出一个样板形象,存入记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与自己的原型相符的行动。由此他们把自己定位队伍末尾,遇到任何学习任务都会认为学不会,信心不足,兴趣低下。
5.放任心理
自我期许低,习惯了落后,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在家缺少必要的管束与教育,任由孩子发展。
6.闭锁心理
闭锁性是青少年期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变化之一,在小学高年级学困生上表现得极为明显。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倾诉困惑、苦恼的人。不相信别人,不积极和同学沟通交流,自我封闭,自我隔离。
7.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高年级的学困生几乎都存在逆反心理。
二、干预策略
1.打开心扉,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农村孩子向师性强,这是容易转化的优势。另外,渴望进步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老师用自己真诚的爱打动他们,通过家访、聊天、一起活动等,建立感情基础,让学生觉得老师值得信赖和依靠,他们才能接纳老师,吐露心声。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是学困生找回自信的基础。既往负面评价让学困生已经失去信心,老师要客观评价学生,点明不足,指出努力的方向。尤其在课堂和集体活动中,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优势,改变同学们对他们的看法。
3.消除心理障碍,坦然面对现实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要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班级的温暖、同学之间的情谊,才能从自我孤立、自我封闭的境地走出来。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强交流。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比较有效,有目的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尤其是针对大多数学困生特长开展的文体竞技等活动,对于促进学困生融入集体,消除同学隔阂有一定好处。
4.感受成功的愉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表明,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个体在智力、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要尊重差异,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老师要降低门槛,分层要求,要多给学困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自信,认识到——自己也不比别人差。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学习习惯差。老师要注重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巩固,对他们做如下要求:首先,对每天学习安排心中有数。提前准备上课用具,做好心理准备。其次,要管理好课余时间。如,放学马上回家,然后认真完成作业,作业先易后难,并抽出时间预习。另外,还要注意学会独立思考和敢于请教的习惯。
6.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条件。集中注意力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杂念。听觉集中训练法;放一块钟表,闭目静坐,默念出秒表的滴答声。每天5次,每次2分钟,坚持6天。视觉想象训练法:闭目静坐,想象出现一个黑点,黑点稳定后再想象由这个黑点向右无限延长的黑线。每天2次,每次3分钟。隔3天后再想象,由黑点起无限旋转的螺旋线形,坚持7天。
在贫困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教育态度、方法、教育价值取向各有不同,而且担负家庭教育的主体即父母亲常年在外,不允许他们能够随时、默契地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要求,所以,学困生转化尤其困难。但是,我们是在塑造一个人,对他们的教育成功与否,关乎几代人的命运,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心血,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