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心灵 转化学困生
2015-08-26孙怀儒
孙怀儒
一直以来,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学校和老师对学困生的转化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收效甚微。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认为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切入点应该是关注学生心灵,注入精神营养,唤醒他们的信心和上进心。
小学生年龄小,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对外界事物缺乏准确的判断,好新、好动、好胜,求知欲强,受到教师表扬会喜形于色,受到批评则表现得灰心丧气。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于外界的评价,来自于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赞赏。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待磨的美玉,自然质朴,追求上进。学困生是教育不当造成的,这其中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教师课堂教学的原因。是什么让孩子失去信心,变得懒惰、任性、放任自流,教师要持续关注、研究这一问题。教育的最大任务是唤醒学生沉睡的美德,让孩子觉醒,认识到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个体存在的价值。所以,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为学困生的进步创设条件,帮助学生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引领他们实现学业的成功。
一、要唤醒学困生的自信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过程指导,观察其努力的结果。这样学生会在老师的鼓励下努力学习,并及时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请教不懂的问题,在与老师的合作与交流中进步。如果获得了较理想的成绩,他们就能找回自信,从而继续努力,逐渐探索出一种属于自己学习上的成功方法,这种体验和感受最具有个性特色,是孩子在自己意志努力下获取的个人经验,最有价值,最具生命力,是一种稳定持久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对班级里的学困生进行研究,找出这些学生致差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成功转化后进生。
二、唤醒学困生的上进心
人心向善,每个学生都想学好,学困生也一样。学困生承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埋怨,外界负面的评价多。有时候是同学的讥笑,有时候是老师的指责,有时候也存在学生自身的困难。这些负面因素拖住了孩子的后腿,使他们欲进不能,欲退却罢,处于进退两难的矛盾境地,很难有一个上进的心灵空间,以至自暴自弃。既然再努力也无用,就是不必努力了,索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虚度光阴、沉迷网络、抽烟酗酒、早恋,甚至打架斗殴,就不再奇怪了。因为一个活生生的、精力充沛的人应该干点什么,正事干不好,索性出点洋相,发点怪叫,说些调皮话,引人注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不是孩子有多坏,而是他们在发泄自己的孤愤,排遣内心的郁闷。当老师的一定要明白学生的这种心理,学会从现象出发探求本质,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丧失判断能力,而应理智地分析和把握孩子的心理,不放弃努力,从最简单、最容易处着手,多正面肯定,一两次做不好不要责备,要有宽容心,三次作业只完成一次也是进步,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表扬。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放长线钓大鱼。教师要有忍耐的精神、宽广的胸怀。创设条件,降低作业要求,零指责,多肯定,等待孩子觉醒。不久,你就会看到那些后进的孩子的逆反心理没有了,开始亲近书本了。这中间出现反常现象,也属正常。教师不要担心。生活永远向前,明天还会继续。不要人为地认为学生今天没有做好,作业没有完成就永远不好。今天不能代表明天,暂时不能代替长久。唤醒了学困生的上进心,就会一劳永逸,不用你催促,孩子会带着自信、带着经验、带着快乐、带着勇气向学习的未知领域挺进,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呀!
三、要以情唤醒学困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困生得到的关心少,期待老师的关怀。教师要多关心学困生的生活,帮助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有些老师认为后进生缺课多、人数多,没有精力逐个面对。表面上看是合理的,其实,只要努力做了,问题就会很好地解决。持续关注几个学困生,对其他孩子也是一个鞭策和提醒,有连锁反应。其他学困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中等生会产生紧迫感,优等生会猜想老师辅导的知识自己掌握了吗。只要成功转化两三个学困生,就会带动一大片学生进步。实践证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存在的。
四、激起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的开始,它的每一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因此,培养学科兴趣,至关重要。沃德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作用之重大。一位学生说:“我学,是因为我喜欢。”学生崇拜老师的品德和学识,在老师营造的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中自由呼吸,让知识的琼浆滋润心。学生偶尔有失误,他们不会担心老师会指责,会在课后自觉地弥补。这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所以,教师不要苛求学困生,厚德方能载物,教育永远大于教学。走出教室思考教育,走出课堂思考孩子,跳出成绩看未来。我认为,兴趣才是力量的源泉。
参考文献:
张丽颖,焦资余.用爱心唤醒学困生沉睡的心灵.新课程,201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