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8-26徐立春

新课程·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创新能力意识

徐立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预习是课堂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开发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通过预习能利用旧知识独立理解新知识,在预习新知识时,还能独创地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在认识新知识的基础上参加学习活动。教师要在分析处理学生预习情况之后,抓住学生理解不了的难点,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二、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走进数学、了解数学。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多角度、多思维地朝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向努力,要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创新,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达到有效学习数学的目的。

1.数学是科学性很强的抽象知识体系。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活”起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内动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活跃学生的思路。例如,“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活”“动”课件制作,认识圆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给学生直观感觉,激发好奇心,活跃思维,形成创新精神。

2.教师组织教学时,要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使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随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深信学生,应该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例如,“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在看教材内容、预习教材内容、讨论教材内容、操作教材内容之后,能够理解圆柱的特征。但学生的思维范围很窄,离不开教材。因此,教师应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圆柱侧面展开一定是长方形吗?”学生按照教师的提问进行操作,结果是不同的,这样的操作教材中是没有的,但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能探索出新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练习题的设计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有目的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加强实践训练,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我觉得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设计这样几方面的练习:

1.设计针对新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练习。

2.设计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发展练习。

3.设计能找出新规律的应用练习。

4.设计扩展思维空间的思考练习。

以上练习设计要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想、问、说、做,这样才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创新能力意识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