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8-26常蕾
常蕾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生活能力之一。虽然思维能力可以随着人的成长逐渐形成,但是对小学生而言,在数学的学习中却能尽快地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首先要在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观念。只有教师树立了这一观念,才会在备课、上课、辅导等常规教学活动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既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小学数学虽然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形式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因此,一名数学老师树立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就会把这种意识转化为一项数学教学目标,这既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光有意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小学阶段,教师一般都是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所以,有利于在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连贯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熟悉整个教材体系,明确每个年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教学数字的认识,就要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如果不注意这些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除了树立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整体意识外,还要重视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百花齐放,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教学四则运算的简便算法时,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多种算法进行比较、判断,从而选择最简便的算法,进而归纳总结出规律。这样学生从直观的例子中判断归纳出运算规律,不仅印象深刻,同时还发展了思维能力。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外,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是说,在教学空间图形、统计初步、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在学生形成正确概念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教学中的培养固然重要,我们也不能忽视了练习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对解题的练习。因此设计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根据教学内容找好恰当的切入点,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方法。总之,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领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和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关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还不够成熟的做法,如果能够对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则于愿足矣。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