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综合实践课程理念,扎实教学实践研究
2015-08-26林秀梅
林秀梅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才能够为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实的发展。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身边熟悉的资源,充分利用学科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细节指导,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多元的学习方式与体验,是任何说教形式的教育无法企及的。
关键词:课程开发;实施理念;教学实践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课程类型,是施于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与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实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才能够为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实的发展。然而在日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老师因为本身对课程的理念认识不够,教学中混同于学科教学,有的对活动的管理意识不强,只是关注学生是否完成各项内容而草草收场……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握活动的开发和实施的原则,从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过程的指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让学生收获更多成功的体验。
一、巧用资源,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崭新的课程资源观引领下开发、设计、实施的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它以丰富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内容源泉,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因为没有寻求到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而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索然无味。有时也会因为没有有效地引导,让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过于形式化,甚至走进了“教知识”的误区。
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学科课程的延伸、拓展和提高,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内容,如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单元主题、小学数学学科中的数学广角、英语学科中的 更不用说科学等了,都是我们随手拈来的好资源。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学科单元主题为例: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作为学科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学科特点、个性特长,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主题的开发设计,充分兼顾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合。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学科知识学习的有效铺垫,引导学生从他们自己的兴趣出发,共同讨论确定活动的主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突破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环节,才能让学生积极乐意参与其中,并在整个活动中团结协作,从而对活动过程也会有更加透彻的了解,最后做到能把经验与同伴分享。
二、关注需要,凸显综合活动的细节指导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里,这样写道: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特别是在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力观”提倡之后,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细致考虑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跟进指导。例如,在开展《寻找生活中的书法》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安排周末时间走进家庭、社区、街头等去发现、收集书法家题写的店名、广告牌、大厅匾额等。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人们为何悬挂这些匾额作品的意义。学生很乐于参加走出校外的活动,可是本次的调查活动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甚至吃了闭门羹,最终扫兴而归。经过了解,原来是他们只为急于完成任务,有的在商家忙碌的时候,不停发问;有的甚至由于好奇随意乱动店里的东西,而引起商家的反感;有的学生没做好问题设计,结果访问结果南辕北辙……周一的课余时间,我马上组织学生反思,共同寻找调查活动失败的原因,再次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以及注意事项:(1)要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2)要设计好调查访问的问题,讲清楚自己调查的目的;(3)把握好调查的时间。有了这样的铺垫,第二次的调查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收获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学会了与人沟通。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关注每一个细节做起。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要求学生做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报成果时,往往把它当作一种任务直接布置下去了,而忘记了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做到这些看似“琐碎”的指导。
三、注重实践,尊重学生活动过程的体验
新课标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中,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从这一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身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由于所处的学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家长们忙着维持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极其忽略,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极其冷漠。从感恩教育问题出发,开发了《走进亲情》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自行组成小组,共同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到活动进行小结、成果展示,写活动反思与收获;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在“母(父)爱的瞬间”活动记录中,孩子们才发现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其实不只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而是深藏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由此,延伸开展“回报亲恩”的活动日记里,孩子们也知道用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家长。有的是为下班的家长热好饭菜;有的是为上夜班晚归的家长留下贴心的话语;有的自觉改正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让家长不再为自己的学习操心。活动后,家长纷纷来电或在QQ上留言,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变了,长大了,会关心人了,觉得自己真幸福!孩子的懂事是他们最大的欣慰。整个活动,孩子们所亲历所得的都是自己的独特体验,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企及的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形。”事实说明,实践体验是儿童享受现实生活和走向未来的起点,是一种培养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把握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有效开发实施课程实践,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沈旎.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丛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
[2][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