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结构化与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15-08-26李秀纺
摘 要:课程改革以来,“高效语文课堂”是常被提及的话题,“教什么”“怎么教”各名家杂坛纷纷亮招。在“全国小学语文课程结构化与教学有效性研讨会”上,北京市玉泉小学编制的《玉泉语文》,按照文体重组单元,同一主题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围绕同一教学目标,精读课、略读课、自读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体现整个单元的教、学、用的环节,实现教材由教学向学法迁移。
关键词:课程结构化;目标体系化;教学系列化
自从去年暑假读了北京玉泉小学高峰校长所著《重新发现学校》一书后,心中便有了期待:什么时候走进玉泉小学,体会教育作家办教育的情怀?4月17~18日,有幸参加“全国小学语文课程结构化与教学有效性研讨会”,会场就设在北京市玉泉小学。刚进校门,浓烈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玉泉学子形象大使“玉玉”“泉泉”站在太极池上微笑地迎接八方来客,“玉泉人,育全人”的横幅标语,在彩虹门的映衬下格外耀眼。来不及细细品味,径直走进多功能厅连续听了三节二年级语文课。静心思考,这三节课似曾熟悉而又陌生。课的结构类似于美国加州方塔娜联合学区的六步式教学模型,从纵向来看这三节课又隐含着紧密的内部逻辑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国内盛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观察思考、访谈交流、阅读资料,我发现原来玉泉小学有他们自编的教材《玉泉语文》。这样的语文教学有哪些可借鉴之处?下面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小学语文课程结构化与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想法。
一、单元目标体系化
近年来,我国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热议的话题是“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的确如此,只有明晰“教什么”,才能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了“课堂教学目标”作导向,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才不至于成为空话。
二年级三节课《称象》《女娲补天》《沉香救母》,都是在开始上课时就出示了教学目标,这与美国加州“六步式教学模型”的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目标”相似,很欣赏这样的做法。课程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对一堂课的教学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与平常执教者把教学目标藏在自己衣兜的课堂教学相比,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保证了教学的实效。
透过表格,从横向看,我们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共同的教学目标:学习、体会、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讲述事情的过程。往纵向思考,这一目标又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第一课学习、体会、运用表示先后顺序词语讲述课文内容;第二课运用表示先后顺序词语讲述课文内容,尝试写一段话;第三课运用表示先后顺序词语讲述课文内容,学会有条理地表达。
《玉泉语文》教材内容、单元编制有着怎样的联系呢?高峰校长在其讲座《课程结构化:让语文回归其本体性教学》中谈到,玉泉小学教师立足2011年版新修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到学年、学期,再细化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每个具体教学目标与教材单元进行匹配。这样一来,《称象》《女娲补天》《沉香救母》三篇描述做一件事过程的课文组成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也自成一个体系。
二、单元教学系列化
从《称象》《女娲补天》《沉香救母》这三课的教学流程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执教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同时,注重准确把握教材中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落实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充分体现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也是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一再强调的“教语文,应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即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称象》一课,老师让学生精读第四自然段,圈出体现称象办法的重点动词,在逐句交流中相机板书,然后关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最后用上这些词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过程侧重老师教学的引导。《女娲补天》学习补天过程这一段落时,老师让学生自学“女娲补天分为几步?圈出重点动词”,让学生自己把重点词填写在黑板上,同桌互相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说女娲补天的过程。然后,老师创设扫地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同学扫地的动作,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说一段话。这样与前一节课紧密相连,由老师的教为主变成学生的学为重。有了前两课的学习基础,《沉香救母》一课,老师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根据流程图理出沉香救母的过程,根据流程图,小组合作有条理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老师为学生提供几个写话场景,同桌合作完成流程图,理出写话思路。这一课的学习,老师引导学生迁移前两课习得的方法学习,还应用学到的写法进行片段练习,有效地进行了读写结合。
同一主题单元三篇课文的教学,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围绕着单元共同的语言表达训练目标“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条理地讲述做一件事情的经过”,让学生在反复学习、多次练习中,把表达方法熟记于心,烂熟于胸,逐步实现内化和迁移。这也是《玉泉语文》教材所要体现的单元内部文本之间的结构化。同一单元几篇文章,围绕同一教学目标,精读课、略读课、自读课,体现整个单元的教、学、用的环节,实现教材由教学向学法迁移。
在这三节课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共同点,老师在教学中都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理出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根据流程图讲清楚事情的过程。这里流程图运用之巧妙,不但能清晰地帮学生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同时降低了学生口头表述的难度,使学生不怕讲、愿意讲、乐于讲,大胆展现玉泉学子从容淡定、自信大方的气度。
记得3月23日到北京市上地实验小学参加“中美比较教育论坛”时,美国教师介绍了常用的八种思维图及其运用:圆形图(在上下文中下定义)、树状图(分类与分组)、双泡图(比较相同点与不同)、流程图(排序)、泡泡图(用于形容词描述)、复杂流程图(起因和影响)、括号图(分析物体的整体和局部)、桥形图(作类比)。在北京玉泉小学,我欣喜地看到他们已把思维图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每个学生持有学校印发的思维图册子,学会借助思维图这一学习工具梳理知识、理清思路。
三、课程构建立体化
研讨会上,北京市教科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杨德军在《课程改变学校》报告中,谈到今后课程改革的流向“由关注学科到关注课程整体,以学科内、学科间、学段间整合为策略,关注课程空间、时间结构;由学科碎片化学习转化为系统的整体学习。”北京玉泉小学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玉泉语文》的文本的选编以北师大版为主,综合人教版、苏教版、科教版的优秀选文,按照文体重组单元,同时开发《书香玉泉——层级阅读工程》,将课堂语文教学与课外自由阅读和积累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构建课程学习的立体时空。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学,打破学科分割界限,将语文和数学进行跨科整合;语文书法与美术整合,在五年级单独开设书法课,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字教学中“能用毛笔字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的课程目标。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跨学科、跨时空的立体化课程结构。
两天的研讨会,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北京玉泉小学近三年在语文教学变革上所作的努力——让语文课堂干“语文的事”。在欣赏玉泉小学语文课程结构化所带来的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探索小学语文课程结构化以期促进师生均衡发展时,也要鼓励优秀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避免千师一课的场面。正如崔峦老师所说:“我们在吸收、接纳别人优秀的课程改革经验时,要注意本土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郑飞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艺术,2008(07).
作者简介:李秀纺,生于1970年11月,汉族,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