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5-08-25王喜春李德万李建新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微信时代政治

王喜春 李德万 王 言 李建新 杨 阳

(1大连民族大学 学生处;2大连民族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3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4大连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王喜春1李德万2王 言3李建新2杨 阳4

(1大连民族大学 学生处;2大连民族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3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4大连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而“微”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已经逐渐渗入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近年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小说、微电影这一系列新兴的“微”事物成为人们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深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微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群体,而“微”事物通过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把握好“微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使用“微”事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出“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和应对策略,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各种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在这个新兴的时代中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展示自我、抒发情感,实现个体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很容易受到各种负面信息和偏激思想的影响,冲击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负面的、偏激的、错误的观念思想会进一步导致某些大学生产生不理智的行为,危害个人的心理、身体甚至生命,影响社会的安全、和谐和稳定。通过互联网上的“微”事物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波动,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微”时代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一)“微”时代的内涵。

“微时代”是以微博、微信等网络公共平台为媒介,通过简短精练的文字、音频、视频材料进行文化传播的时代。它的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内容极具吸引力、交流沟通性强,传播者可以简单地通过几十个字、几句话、几秒视频实现自己的情感表达,并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家的关注。

“微”事物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完善是“微”时代到来的基础。“微”事物作为一种载体和媒介,是通过互联网分享简短的、实时的广播式信息;是一个基于社交网络进行信息的即时分享、传播获取、思想交流的平台,它的随意性很大、时效性很强。从传播角度看,人们运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分享传播,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的面积非常广。从组成看,它主要包括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等。

(二)“微”时代的主要特征。

1.信息内容的大众性

在“微时代”,每个人都可以申请自己的微博、微信账号,并把自己的言论、观点、看法和经历发布到互联网上。信息的内容没有限制,不需要很深的文字功底、标准的格式要求、华丽的辞藻语句,而且没有最低字数要求,几个字、一句话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条信息发布到网上。这样的小信息量不会对发布者造成负担,这样的特点激发普通群众使用“微”事物的兴趣。当今社会,许多新闻和重大事件都不是专业记者掌握第一手资料,而是由大众第一时间发现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手段将其传播到互联网上。对于使用“微”事物的用户来说,每个人都可成为媒体,同时普通人也可参与一些微公益等活动,传递爱心,传播微文化。

2.信息传播的便捷性

进入“微时代”,种类繁多、价钱低廉的可移动便携式终端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的网络传播模式,逐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人们不再受电脑、电源、网线的限制,而是更方便自如、快捷便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从诞生到发展到成熟,为网络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4G网络的发展成熟,wifi的广泛普及更是大大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网络工具的传输速度。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浏览新闻趣事、收发邮件信息、发表个人言论、与人交流沟通;还可以进行网上银行账户的个人理财业务、股票基金购买和小数额的微公益捐款。因此,在“微”时代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可移动便携式终端进行网络信息传输与接收可以大大的拓展信息的传播范围,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的传播更便捷。

3.信息交流的互动性

在“微时代”,信息的交流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告别原有的自上而下单项的传播方式,形成一种网状的结构,大众不是单一的观望者,而是都可以参与话的讨论和互动,对于每一条新闻消息、社会热点话题,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论,并且可以进行转载,形成更大范围的传播、关注和信息互动。

二、“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变化较快,传播速度较快,这种变化影响着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和社会行动方式,社会的环境的变化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面临知识爆炸的参与者,接受着最新的知识,是对时代变化最敏感、最活跃的人群。“微”时代的出现可以灵活和及时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载体形式,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微”时代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微”时代的特点,掌握其对当代大学生及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微”时代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交流平台。

当今,微博、微信言论和信息自由共享尤其吸引大学生群体。大学生通过“转发(forward)”、“关注(following)”、“被关注(followed)”、“分享share”等操作实现生活信息的传播,扩大社交圈。在这样的网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自己的观点都能通过网络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中获取社会归属感,从而满足获取友情的需要。

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的探索逐渐增强,独立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非常希望能被尊重。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但是多是被动参与。在“微”时代,学生可以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展示创意,增强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主动性,从而满足大学生自由、个性地表达的需要。“微”时代作为一种新媒介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交流平台,利用“微”时代这种媒介可以把大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在信息传播中,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拓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从而可以让大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无形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育者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二)“微”时代有助于及时掌握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现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采用理论课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倾情讲述,但学生学习投入度低,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微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双向交流,通过“微平台”改变以往单向灌输式教育的模式,让受教育者乐于参与到其中,可以与教师双向沟通,发挥师生间信息沟通的纽带作用。基于“微平台”,教育者可以与大学生进行即时互动,这种“隐性”的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给出解决意见和建议。在“微平台”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一时间掌握和理解学生的动态及思想变化,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通过“微平台”与学生交心,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微”时代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的形成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是从一个从集中到共享、从信息独享到公平公开的发展过程。“微”时代互联网互动、开放的交流特点打破以往网络交流水平的局限性,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共享和平等意识。“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效率观念,让学生更快地获取海量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超前思维和创新思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将新型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分析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现状,通过因材施教,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得到扩展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双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在这种时间和空间受限的情形下,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网络的使用及其互通性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为教育工作带来便利条件,不论是高校与高校之间,还是高校与家庭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网上讨论和交流。手机作为通讯媒介,易携带和便于操作的特点使其凸显出优势,是信息交流和信息发布共享的主要手段。通过手机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灵活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有所更新

优良的传统教育形式,如课堂教育、讲座、谈话、广播、主题班会等,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然而社会发展和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价值目标都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由于受到“微时代”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更多的教育形式。在“微时代”,网络得到充分应用,微语录、微阅读对大学生思想和认识产生更直接、更快速的影响;微博汇聚的焦点事件和社会热点,激发每个人对道德的深思;通过微信、朋友圈、手机QQ等即时通讯工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互动,了解朋友的动态和心情,在朋友圈内通过点赞和评论更能便捷、及时进行交流和分享。总之,充分利用这些新的教育形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育工作更便捷、及时、灵活。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丰富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素质、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三观”、“五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通过“四个认同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方针和政策。针对社会发展和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和时代要求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入“微时代”,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及高频率的信息更新速度,不断丰富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载体和物质基础。通过校园微博平台、微信公共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氛围。

三、“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以把握。

在微时代背景下,微平台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发表任何信息,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更广,信息的内容更难被监管。当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并对其充满好奇心,但是微博、微信上鱼龙混杂的信息,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以及西方价值观念易给这些阅历不够丰富、辨别能力有待提高的大学生带来冲击。比如美国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我国集体主义的背离,西方暴力电影对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某些大学生容易被“微平台”上疯狂传播的虚假信息迷惑,从而被不法人士利用,变成虚假或不实信息的传播者。如果学校不对校园网络舆情予以监控,学生将在“微”时代背景下受到不良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强烈冲击。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把握网络舆情,监督维护“微平台”的安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的提升。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以此应对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变化。目前,某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掌握“微时代”环境下相关平台的使用技能,但是在获取媒介的信息上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对媒介信息的分析、筛选、利用上还不是很熟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意识不强,单纯认为媒介知只是提供信息和休闲的方式,使得他们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兴技术收集了大量信息,但是未能进一步筛选利用,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时代”的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相对淡化,认为没有必要将精力投入微网络,导致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沿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的教育形式进行工作,这将直接降低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冲击。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师是课堂的主题,授课形式单一,缺少有效互动,消耗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微时代”下学生通过“微平台”发布个人状态,表达内心的想法和生活动态,微信、微博成了大学生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阵地。而当下许多中老年教师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不熟悉微博对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带来的改变,没有通过微博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而在固执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脱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当代大学生颇富个性,有内心的想法,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意识,传统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要。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革新,以此跟上“微时代”带来改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四)导致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偏差。

微博、微信的出现给公众提供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对广大互联网用户的思想产生强大的冲击,特别是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影响甚大。“微时代”下,学生有更自由和开放交流的平台,但应该注意到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微博、微信中,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更新状态、表达心情,忽略现实人与人的交流。“微平台”可以提供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却不能引导学生的正确行为。反之,微信、微博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易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冲击,学生会发现微信、微博中的一些信息与课堂书本中学的不同,从而会引发某些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偏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微”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高校官方微博,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微博、微信的信息传播能力,这种极强的传播力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不利的影响,要引为己用,不可忽视其的存在。要充分认识到“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微信、微博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紧跟时代节奏,积极有效地发挥微信、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高校要努力创建符合时代潮流,贴近学生实际的微平台,要利用微平台有所创新的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各部门、各学院有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建设微信平台,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利用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时事新闻、就业指南、服务咨询、校园实时动态等内容,为同学们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高校教师要积极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加学生为好友,在掌握学生动态的同时,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使“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二)提高辅导员的“微素质”,做好信息“放堵”。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线工作者,首当其冲地应该提升“微素质”,增强信息监控和放堵意识。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微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与其相结合,并着力打造育人实践平台,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辅导员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媒介素养,提高微信、微博的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高校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实时把控网络信息动态,碰到敏感问题、热点问题要予以监控、跟踪,及时上报处理,做好信息放堵,避免事态扩大化,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的积极作用。

(三)充分利用“微软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

现今大学生中积极主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人较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微平台”的集聚效应进行宣传引导,使大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平台”集中学生关注的信息,比如奖学金信息、就业信息、考研信息、考证信息等把学生吸引过来,形成固定的信息阅读群体——“粉丝群”。还可以通过“微平台”将自身经历、榜样故事、真实案例与学生分享,向大学生传达积极、正面的信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通过构建“微平台”,通过点击次数、转播次数和评论数量的统计了解信息的传播范围及工作的效用、认可度、接受度,随时了解学生关注热点和舆论焦点。尤其是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微平台”可以及时向学生发出舆情预警,提高信息传达的快捷性,及时更正和阻断虚假信息或不实信息,确保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正面影响。

“微时代”为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继续努力,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1]童卫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王铁军.初探微时代的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的有效拓展与延伸[J].华章,2013(16).

[3]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4]朱琪.“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大学教育,2013(5).

[5]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微信时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