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实证分析
——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例

2015-12-05王佳欣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秋芳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

王佳欣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实证分析
——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例

王佳欣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本研究针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受质疑这一事实,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发放问卷的调查方法,采用彭美慈教授等修订的中文思辨倾向测量表和Watson和Glaser的WGCTA思辨技能量表,对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验证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强弱提供事实性依据。

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量表 实证分析

1.引言

随着当今国际国内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刻不容缓。创新人才必然需要思辨能力,因此,思辨能力逐渐被视为人类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西方较早且深入,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将思辨能力列为大学的教育目标。罗清旭统计的报告显示,美国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围绕思辨能力写成的论文达158篇,而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114部与思辨能力相关的著作,发表出的论文数不胜数(罗清旭,2002)。在国内,关于高等教育思辨能力的研究没有得到重视,而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强弱的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论。起初,我国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受到该领域专家的批评和质疑,国内众多学者认为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普遍偏低,整体思维水平逊色于其他专业的学生(高一虹,1999;黄源深,1998;何其莘等,1999;《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2001)。而文秋芳经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对外语专业的思辨能力偏低提出了质疑,并证明了“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如其他专业学生”是缺乏证据的伪命题(文秋芳等,2014)。本文就上述争论的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强弱的问题,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对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以后更好地探究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强弱提供事实性的论据。

2.理论背景

2.1 概念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这一概念被西方广泛使用,我国很多学者将其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秋芳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一起讨论得出的结果为将“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翻译为“思辨能力”(文秋芳等,2009)。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秋芳等人对“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的翻译,将其翻译成“思辨能力”。

2.2 思辨能力模型

关于思辨能力,目前有三大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型,即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1990)、三元结构思辨能力模型 (Paul&Elder,2006)和三菱结构思维能力模型(林崇德,2006)。文秋芳在比较总结了三者优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思辨能力模型,并提出了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文秋芳等,2009)。

2.3 思辨能力量具

目前,国外关于思辨能力有影响力的量有两个:(1)“加利福尼亚思辨技能量表”;(2)“加利福尼亚思辨倾向问卷”。由欧洲最大的评估公司剑桥评估集团研发的 “剑桥思维能力测试”也逐渐成为剑桥大学入学考试的一部分。

国内关于思辨能力的量具研究涉及得比较少,只有个别人对此进行了探索。文秋芳对量具进行了客观性的先导的研究,而后又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及信效度的检验,文秋芳对此的研究算是国内在这方面的一个突破(文秋芳等,2010)。

3.研究方法

3.1 研究问题

(1)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倾向如何?

(2)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技能如何?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65名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3.3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问卷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思辨倾向的量表,共70道单选题,分别为7种态度倾向,每种态度倾向包括10到题,选项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有6个等级划分,选1积1分,逐次递增,选6积6分。第三部分是使用Watson和Glaser(1980)的WGCTA思辨思维技能量表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测量,共25道题,每道题4分,得分越高,思维技能越强。同时,本研究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4.结果和讨论

4.1 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倾向的调查研究

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倾向的评判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1

由上表数据可以得出, 如果思辨倾向总得分大于等于350,各项思辨倾向得分大于等于50,则认为该学生思辨能力强。如果思辨倾向总得分大于等于280,小于350,各项思辨倾向得分大于等于40,小于50,则认为该学生思辨能力较强。如果思辨倾向总得分小于280,各项思辨倾向得分小于40,则认为该学生思辨能力较弱。

4.1.1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倾向的分析

思辨倾向的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思辨能力倾向的均值为288(标准差=31),按照上述评判标准,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倾向处于较强的范围内,即中等水平。

其次,从各项思维倾向的均值可以看出,追求真理、系统化能力、自信心三项小于40,思维倾向较弱。而其他四项的得分都大于40,但小于50,思维倾向较强。思维成熟度的均值最高,系统化能力的均值最低。因此,我们从各项思维倾向的得分仍可以得出, 英语专业学生思维倾向处于中等水平。

最后,从以上两项分析可以得出,外语专业学生的整体思辨能力处于中间水平,但是学生缺少对真理的渴求,对知识的系统分析能力较弱,导致当其进行问题判断时,信心不足。

4.1.2 思辨倾向总得分的描述性分析

思辨倾向总得分的描述如下表所示:

表3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65名受试中有60名,即90.9%的学生处于思辨倾向较强的水平,只有2名,即4.6%的学生思辨倾向较弱,而3名,即4.5%的学生的思辨倾向强。从这一结果可以得出,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倾向大多处于一个中等水平。

4.1.3 思辨倾向各项得分的描述性分析

思辨倾向各项得分的描述如表4所示:

表4

由上表所示,53.8%的受试在寻找真相的态度倾向中处于较强的水平,64.8%的受试在开放思想和分析能力的态度倾向中处于较强水平,而80.9%的受试在系统化能力态度倾向中处于较弱水平,63.1%的受试在自信心态度倾向上处于较弱水平,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两个态度倾向上,整体学生还是处于较强水平,但是区分度不是特别明显。因此,由上表可以得出,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思辨倾向处于一个中等水平。

4.2 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技能的调查研究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技能的得分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由上表可知,有86.2%的学生在60分以下,而有78.5%的学生在36-60分之间,这表明,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技能还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水平,因此,其发展空间还很大。

5.结语

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思辨倾向和思辨技能两项指标令人并不满意,思辨倾向的总得分中,只有4.5%的人达到思辨倾向强,其他都处于中等或偏下,单项思辨态度倾向中,虽然有1/ 3左右的人在认知成熟度中处于强的水平,但其他几项仍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思维技能中,只有13.8%的人达到了及格分,因此,两项总和考察,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水平仍需提高,而设置一些提高其思辨能力的课程很有必要,例如演讲课、辩论课等,教育部分应该给予重视。

[1]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Th eDelphi Report Executive Summary: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Prepared for the Committee on Pre-college Philosophy[D].ERIC Doc.No.ED 315423,1990.

[2]PaulR&Elder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3]高一虹.外语学习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9,(3):6-9.[4]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6.

[5]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19.

[6]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5-42.

[7]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8]《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关于高等外语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写在中国加入WTO之际(一)[J].外语界,2001(5):9-15.

[9]文秋芳,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赵彩然.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研究[J].外语界,2010,04:19-26+35.

[10]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11]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教学,2010,01:55-58+63.

[12]文秋芳,张伶俐,孙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逊色于其他专业学生吗?[J].现代外语,2014,12.

猜你喜欢

文秋芳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Writing-Teaching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liere’s Sublimation of the Three Unities
中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若干问题*——文秋芳教授访谈录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