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躺着都能把官司打赢”必须终结

2015-08-25刘根生

群众 2015年1期
关键词:呼格吉勒对抗性

刘根生

呼格吉勒图18年沉冤昭雪引发人们反思。

1996年4月9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发生强奸杀人案,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凶手,很快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时年18周岁。2005年,内蒙古系列强奸杀人案凶手赵志红落网,赵志红所交代案件中就包括毛纺厂厕所女尸案。2014年1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呼格吉勒图案,25天后宣布了判决结果:原审认定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流氓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对申诉人请求予以支持,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18年沉冤终于昭雪。

人们呼吁,既要纠正冤假错案,更要严厉追责,深刻反省,以戒来者。确实,人头不是韭菜,“割”了再也长不出来。对于司法者来说,一次错判也许只是动错了“一个指头”,但对于当事人来讲或许就是“一颗脑袋”落地,对此案不能不认真反思。反思此案成因时,不少人也都把矛头指向了“在破案指标压力下立功心态,没能按疑罪从无原则办事”。这当然有道理,不过再往深处挖挖则可看到,这还要怪在“侦查中心主义”下,公诉人几乎“躺着都能把官司打赢”。

按照现代法治理论,审判阶段才是判定被告人罪行的关键阶段,审前侦查及起诉活动只是为审理所做的准备而已。此所谓“审判中心主义”。但在以往司法实践中,人们往往以“侦查——起诉——审判”这线性结构来理解诉讼,诉讼制度重心和支点似乎不在审判而在侦查,审判变成了对侦查结果的“确认”。此所谓“侦查中心主义”。于是,公、检、法“互相制约”成了“互相配合”。诉讼也失去了对抗性,公诉只是将案件起诉到法庭,控辩双方很难真正公平地进行辩论,故有了公诉人“躺着都能把官司打赢”之说。这不仅助长了公诉人惰性,而且使“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难以被有效质疑,进而削弱了审判对侦查和起诉的制约力,为冤假错案出笼埋下了伏笔。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意味着,在刑事诉讼各阶段之间关系上,要真正把刑事审判阶段置于整个刑事诉讼最重要地位。在“审判中心主义”下,控告与辩护地位平等且针锋相对,审判权居中裁判。审判也不再是侦查结果的自然延伸,而是对侦查结果的严格检验。换句话说,指控必须经得起任何“合理怀疑”,质证应当周到缜密无可挑剔。这种强对抗性诉讼既能倒逼起诉质量提升,也可避免法官偏听偏信,有效防止冤假错案。试想,如果当初“呼格吉勒图有罪供述与其他证据存在诸多不吻合之处”能被有效质证,又哪会有“18年沉冤”。

习近平总书记说: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最后防线,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省委书记罗志军说:政法机关必须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当作维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以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落实这些要求,需要司法者自觉提升业务能力和责任心,需要科学制度来支撑。大力度推进“侦查中心主义”到“审判中心主义”改革,强化诉讼对抗性,彻底终结“躺着都能把官司打赢”,就是个重要举措。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让我们应当切记:100宗个案,99个都实现了公正,但只要有1宗个案存在错误,对该案当事人都是100%的伤害,都可能给培育法治信仰带来致命影响。每宗个案公正,才有司法公正。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呼格吉勒对抗性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训练特征和实战技巧研究——以网球为例
公平正义该有的样子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用法律保护权利
我国司法鉴定证据规则的缺失及完善建议——基于呼格吉勒图案的反思
测谎仪协助平反“呼格冤案”
内蒙古高院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