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书“解散楷法”遵循的原则

2015-08-24范学亮

文教资料 2015年33期
关键词:连带部首点画

范学亮

(唐山学院 文法系,河北 唐山 063000)

行书“解散楷法”遵循的原则

范学亮

(唐山学院 文法系,河北 唐山063000)

行书在书写中既要“遵循楷法”,又要“解散楷法”,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由楷书到行书,要敢于打破楷书由提按顿挫而形成的规整、庄严的面目,使行书变得“流而畅”。行书书写中要遵循诸如“牵丝连带”“省简”“改变笔顺”“点画替换”“变形”“变方为圆”“穿插与避让”“变伸为缩”等原则。

行书解散楷法原则

行书在书写中既要“遵循楷法”,又要“解散楷法”,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由楷书到行书,必须下一番工夫,敢于打破楷书由提按顿挫而形成的规整、庄严的面目,使书体由楷书的“精而密”变为行书的“流而畅”[1]。笔者在长期的临池学书中,总结了行书书写中遵循的诸如“牵丝连带”“省简”“改变笔顺”“点画替换”“变形”“变方为圆”“穿插与避让”“变伸为缩”等八条原则,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牵丝连带

楷书笔笔独立,很少有连笔的情况,笔画之间靠意连来呼应,表现的是一种静穆端庄的美;而行书的笔画多出锋,笔画之间多牵丝连带,靠实连来达到气脉贯通的效果,表现出行书的流动婉转之美,如“月”等字。

2.省简

汉字五种字体篆、隶、楷、行、草,演变发展的总体规律是由繁到简,但也有个别现象是由简到繁,如隶书、楷书“曹”存在的省简。楷书一般不能随便省简笔画,行书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省简笔画是很常见的。正如近人张宗祥所说:“行书者,解散楷书简省其笔。”[2]当然,省简也是有一定规定性的,如重复的笔画可省,“德”心字底上面的一横,“惠”心字底上面的横、点,“俯”广字头下人字旁的撇;折画较多的可省,如“佛”;偏旁部首遵循一定的省简规律,如“陈”。

(3)倒插笔。

这里说的“倒插笔”,是指改变笔画的常规运行方向。因为古代书法竖写,所以为了字与字之间连带的需要,便出现了倒插笔的现象,倒插笔往往出现在第一笔为横画的字体中,如“求”等。倒插笔,就改变笔运行的方向来说,其原理与“八面入锋”相同。“八面入锋”,是指写笔画时笔锋的入纸角度(方向)不唯一,如“中”字的第一笔竖,可以有从上到下、从右上到左下、从左上到右下3个不同的角度方向入纸。与“八面入锋”相对应的就是“八面出锋”的问题,如“南”最后一笔的不同出锋方向。

(4)穿插连带。这种现象多存在于含有“小字头”和“宝盖

3.改变笔顺

行书有时靠改变楷书的常规笔顺,来达到快捷便利的书写目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先竖后横。

如“金”等。

(2)先撇后横。头”的字体中,如光、堂等。

4.“点画”替换

这里说的“点画”指“点”这个基本笔画。虽然,书法每一笔画都要一笔三带过,不可敷衍,但行书的点画,相对其他笔画来说,却简洁灵动得多,因此,点画替换就成了行书“解散楷法”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

(1)点代横。

汉字有多个横画排列时,为了求变化,其中一个或两个

如“右”等。横画可以用“点画”代替,如三、言等。

(2)点代竖。

如“山”的中间竖,“川”的前两竖,“行”的左竖;“立刀旁”短竖,往往变挑点,由隶书变化而来,如“到”;“史”中的第一笔,“别”“立刀旁”中的短竖,也有人认为,点不是代替的竖,而是竖画省略以后的补笔),右“耳朵旁”的竖往往用点代替,如“即”“都”

(3)点代撇、捺。

点代撇,如形;点代捺,如本(夲);点同时代撇捺,如不;整个字都由点画组成,如之。

5.变形

(1)改变笔形

行书的笔画大多脱去了楷书的原形,有的钩消失,有的撇捺变短,有的长画变短,等等,从以上的点画代替即可明了。这里主要介绍由于笔形的改变,导致汉字固有的几何图形的改变的情况。如:变扁方为长方的“之”字,变长方为扁方的“不”字,变倒三角为正三角的“金”字,变方形为梯形的“刊”等字。

(2)夸张

因为某一笔画的夸张造成了部首的夸张,从而该变了楷书的结构比例,如“百”等字。

由于夸张所带来的部首的错位与变形,在古文字阶段甚至楷书的书写中就大量存在,给人一种朴拙、天真烂漫之趣,如“哲”等字。

6.变方为圆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云:“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方用顿笔,圆用提笔。”张怀瓘《书断》中说:“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3]一般的,楷书中多方笔,圆笔少;行书中圆笔多,方笔少。所以,楷书遇转(折)顿笔的情况,在行书中既可以以方笔出现,又可以婉转的转笔(弧形)出现,如“由、有”等字。当然,方与圆是辩证的,行书用笔圆多方少,并不是说不用方笔,方圆并用,方能刚柔并济,既防止只用方笔的呆板凝滞,又防止只用圆笔的浮滑的弊病。

7.穿插与避让

穿插,是指一个字的某一笔画的一部分进入到另一部分(部首)的范围之内,并且插入该部分的空当之中,从而造成冲撞的审美效果。穿插,在魏碑中就已出现,如“守”等字。行书中的“水”等字。

避让多见于左右结构的字,存在于笔画之间或者部首之间。如“林”的左部首“木”的捺画缩为点,字要写得左缩右伸,“和”的左偏旁“禾”的捺画变为点,“喻”的左部首“口”写得小而偏上等。

8.变伸为缩

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缩者伸之势,郁者畅之机。”很好地说明了缩与伸的辩证关系。前面提到的点画代替,如“即、天”用点代替捺;或者笔画与部首的夸张,如“然”其中一笔的伸展,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六”长横的缩与两点的拉开距离的伸,“道”部首“首”的伸与“走之旁”的缩;或者改变笔顺,如“羊”的先竖后横,等等,都会造成字体某一部位的伸展或某一部位的压缩。

当然,行书书写中遵循的诸如“牵丝连带”“省简”“改变笔顺”“点画替换”“变形”“变方为圆”“穿插与避让”“变伸为缩”等原则,在具体运用中,不是孤立的,往往综合运用几个原则。另外,本文探讨的原则,只是就单个字体而言,至于在行书整幅作品的创作中遵循的章法布白原则,另作专题讨论,在此不赘。

[1][唐]孙过庭.书谱[C].历代书法论文选[A].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26.

[2]张宗祥.书学源流论·原始[C].崔而平选编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A].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873.

[3][唐]张怀瓘.书断[C].历代书法论文选[A].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63.

猜你喜欢

连带部首点画
连带债务人实现追偿权的现实困境分析
弄清偏旁与部首
伪满洲国语境中东亚连带的正题与反题
写好点画
系在绳上的“冬”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七绝·春雪
神秘错综的连带感觉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