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走笔
2015-08-24赵芳刘笑陈璐
文·图/本刊记者 赵芳 刘笑 陈璐
推荐
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走笔
文·图/本刊记者赵芳刘笑陈璐
包装鸡蛋
昆明市民委主任李忠德说:“昆明市的民族工作,重点在城市,难点是农村。” 从云南省范围来说,作为省会城市,昆明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多样性、不平衡性是首屈一指的,昆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复杂、多样、丰富的局面也是最有代表性的。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如何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管中窥豹,请跟随我们,到昆明的城市和农村看一看示范区建设的新思路、新亮点。
华曦:风生水起
从昆明驱车一路向东,我们来到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云南华曦牧业集团总部便在这里。华曦集团以鸡蛋为主营产品,在华曦展览室里,各种证书和专利贴满墙。华曦产品遍及昆明及云南各州市县,还有贵州、广西、海南、广东、上海、北京乃至香港等地区,有销售网点3000余个,专卖店和加盟店50余家,系列副产品丰富。
这就是云南省第一家通过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云南认证中心认证的清真食品企业。
华曦市场营销部孔主任在华曦工作10多年,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孔主任说:“我们的董事长马迅1989年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单位鼓励员工下海经商,他辞职创业,1992年创建了华曦。刚开始只是养鸡、卖鸡蛋,到现在发展成为集种植、养殖、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云南省最大的鸡蛋专业化集团公司,还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民族地区商品原生态企业。2004年通过了绿色鸡蛋认证和无公害鸡蛋认证,2005年通过了欧盟有机鸡蛋认证,2007年通过了中国有机鸡蛋认证,蛋品生态特色居全国第一。”
我们走进总部基地的生产鸡蛋厂房,工人正在分装鸡蛋,孔主任说,为保证鸡蛋的质量,装蛋这个环节必须由人工完成,可以及时拣出坏鸡蛋,工人分装时,手一掂量就知道鸡蛋是否已坏。鸡蛋从鸡舍到仓库的其他环节都是自动化流水线,工人只需要看看就行。每一枚鸡蛋上面都有数字条码,工人们一眼就能识别来自哪个基地,是哪个鸡产的蛋。
鸡蛋用纸做的蛋托来包装。每个蛋托装30个蛋,一盘扣住一盘,防止在运输途中破损或因剧烈摇晃而散黄。正当我们感叹装蛋工人动作娴熟时,一名工人向我们提问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每一枚蛋的摆放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仔细观察,我们只发现鸡蛋的包装非常整齐!
摇摇头之后,这名工人笑着说:“你们仔细看,每一枚鸡蛋都是小头朝下,大头朝上。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固定住鸡蛋。”原来如此,恍然大悟后继续往基地内部走,来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车间,在窗外看见工人在分装已经包装好的食品,而加工、包装过程是全机械化的。旁边是屠宰车间,经过阿訇主刀放血后,送到车间加工。
华曦集团在云南、贵州共有15个基地。在云南,基地分布在昆明、文山、昭通等地,主要是蛋鸡养殖;贵州则主要是茶叶种植。最大的基地在昆明小哨,有一个占地1484亩标准化养殖小区,开创了用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养鸡的先河。基地以生产绿色鸡蛋为主,是云南省应急鸡蛋机构供应基地。
对于上市,董事长马迅并不激进。“我们计划三到五年内上市。”马迅勾勒出了上市后华曦牧业的发展蓝图,通过10年时间,投资10亿元,把华曦打造成为蛋鸡存栏1000万只的禽蛋企业。
华曦集团的职工宿舍
“儿时的鸡蛋很好吃,但不得吃,因为要凑学费,工作后有鸡蛋吃了,但又没有儿时的好吃,所以立志做中国最生态、最安全、最好吃的清真食品,一百年不动摇。”马讯一个朴素的念头,支撑着华曦的出生、成长。而作为云南省最大的鸡蛋专业化集团公司和云南最大的清真食品(蛋品)生产企业,华曦的壮大,离不开昆明市民委清真办的监管和服务。
正如昆明市民委主任李忠德所说:“‘清真食品’是关系到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清真食品监管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块工作,可以说是我们的一大创新。”
“无论什么事情,有了政策,有了规定还得要有人做。成立昆明市清真食品监督管理办公室,组建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和专管员队伍我们的工作就有了抓手。” 昆明市民委副主任陈浩感慨。2012年3月,昆明市清真食品监督管理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在市级影响下,官渡、盘龙、呈贡、东川四个县区陆续成立了清真食品监管机构。
在此基础上,昆明市的清真食品监管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14年8月11日,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签订了《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云南认证中心合作框架协议》,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成立的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与马来西亚、沙特、埃及、卡塔尔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个机构签署了清真食品标准互认合作协议。在省民族宗教委的支持授权下,2014年12月8日,由昆明市清真食品监督管理办公室与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合作建立的“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云南认证中心”成立,负责受理云南省内清真食品认证业务。云南认证中心主要依托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成熟的工作机制、检测条件、认证官资源以及国内外取得的互认优势,最快速、最直接地推进云南清真食品出口,开拓国内外市场。
“打通了出口渠道,对于企业发展意义非常大。经过认证,云南企业的清真牛羊肉、茶叶、蜂蜜、蔬菜、花卉、咖啡等产品可以顺利进入中东市场。”陈浩说。2014年12月宁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组织考察了云南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后华曦获得了宁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云南认证中心首批颁发的证书,有了证书华曦可向15个国家和地区、19个国家机构出口企业所有生产的产品。
产品展示间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以来,“如何示范”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昆明市的清真食品监管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边做边示范。我们在把工作做好、做实的同时,影响已经波及到周边的地区,从辖区内的县市,到其他省内州市,再扩大到其他省区。示范效应已经显现并将继续显现。
马武阳
优阳:负重起航
工作人员正在清洁灶台
你也许了解中小学营养餐,但对中小学清真营养餐可能知之甚少。在昆明清真餐饮行业中有一个专供中小学清真营养餐的企业——优阳清真餐饮有限公司。
秋高气爽,我们来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六甲街道办事处的优阳清真餐饮有限公司,参观了优阳的清真营养餐加工流水线。
来到加工间门口,看到整个加工区非常干净清爽。工作人员给我们拿来了一次性的脚套、帽子和消过毒的工作服,并叮嘱我们一定要消毒洗手后才能进入食品加工区。优阳董事长马武阳介绍说:“整个加工过程从清洗食材到分餐要经过三次消毒、两次更衣。”
进入清洗间,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很大的清洗池,蔬菜和肉类分开清洗,食材洗好后装在容器里通过一个小门送到切配间。从清洗间到切配间的工作人员要再次洗手消毒,切配好的菜再经过一个通道送到炒菜间。整个过程中,人和物都是分开的。炒菜间很大,左边是蒸饭机,旁边14口大锅一字排开,可准备15000份营养餐。菜炒好后开始分餐,按照规定,分餐间必须是无菌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洗手消毒、更换衣服、鞋子外,必须佩戴手套才能进入。地面每天要用酒精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半小时以上。餐分装好,装入保温箱,根据每个学校多少份依次摆放,工作人员装车后送到各个学校。
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必须达到食品卫生A类资质的企业才能给学校配送营养餐。同时,从事学生清真营养餐的生产经营,还应依法办理《昆明市清真食品准营证》,严格依法经营。目前,优阳是全市既取得A类资质、又具备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学生清真营养餐供应的企业。
优阳为中小学清真营养餐供餐从今年的5月份开始,作为一个新企业要把供餐面打开,困难重重。
“在食材上严格把关难不倒我,但配送是个大问题,任何学校提出需要营养餐,不管学校的远近、需要份数的多少,都必须送。有的学校距离二三十公里,只要四五份,都知道是贴本的买卖,但为中小学供应清真餐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份社会责任。”马武阳说,“刚开始接触中小学清真营养餐的时候,我心里高兴,但真的没胆量,社会压力太大,可一想到我自己就是回族,做清真食品10多年,孩子在学校也要吃清真餐,而昆明没有一家有资质的清真企业为学校供应清真餐,这让我坚定了做下去的决心。”
现在每天送2000多份营养餐,覆盖全市各个学校,最少的一个学校只有4份。优阳从开始送餐到现在,企业亏损在120万左右,包括企业员工培训、工资,以及设备的磨损折旧。
据了解,在昆明城区有回族中小学生12974人,还有一些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也有清真餐需要,做好中小学清真餐的供应已成为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做好中小学清真餐的供应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市政府相关部门鼎力支持下,相信马武阳一定会渡过难关。
工作对象改变了,工作方法必须改变。随着《昆明市清真食品条例》的深入实施,中小学清真营养餐的供应将进入规范化轨道。对于中小学清真营养餐的管理,体现了监管部门工作方式的多样性。对于需要扶持的企业,监管部门不仅要搞好管理,还要搞好服务。没有服务做基础,管理无从下手;只有服务,没有管理,工作也做不好。
干净整洁的工作车间
准备出发的送餐车
蓑衣山:整装待发
蓑衣山村坐落在蓑衣山石林的怀抱中,白墙黑瓦、绿树环绕,村前是一片水域,有山有水更显出村庄的灵秀。我们顺着村子的外围走,小桥流水、花草错落、山石俊秀,一路上风景极美。在村子的东南面,各种类型和形态的喀斯特奇观遍布于山野之间。正是收获的季节,蓑衣山石林与传统农耕构成了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
蓑衣山村位于石林县城东南面,长湖镇西部,距县城25公里,自然环境优美、交通状况良好、民族文化优势明显。辖蓑衣山新寨、老寨2个村民小组,共394户1679人,其中彝族占94%。
蓑衣山村自建村以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民族文化深厚。结合蓑衣山独特优势,在石林县民宗局的争取下,2014年,村子被列入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进行建设,按照规划,修建民族团结广场、休闲工程、生态改造、截污与净化工程,并对蓑衣山生态及文化进行恢复。
村落一角
景观道路
为搞好特色村建设,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的蓑衣山民族特色村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领导小组、项目规划技术指导小组及项目管理小组,各小组按照工作领导小组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2014年前,这一片都是零散的菜地,臭水塘。县民宗局毕卫华局长他们3年前就跑了很多次。”40岁出头的村支书毕永林不善言辞。
项目建设整合了民族宗教、财政一事一议、新农村资金共405万元,建设了一个340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广场,一个260平方米的休息小广场,940平方米的健身娱乐区,470平方米的停车场,休闲亭4座、公厕2座、机动车道路、人行道路、截污管道、污水净化池等,还种植乔木2680株、其他绿化面积22000平方米,并清理垃圾和污水塘。
从2014年1月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同年12月开工建设。到目前不到一年,项目已完工并组织验收投入使用。
“项目建设环境改造片区总规划面积约80亩,包括60多亩菜地,20亩水塘。涉及到六七十户,土地问题本来想着困难比较大,但真正动起来,开始建设时没有一户出来阻止。这得益于村上‘两委’班子得力,前期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建设中,群众自愿无偿提供了项目区内的自留地,拆除烤房15座、猪牛羊圈16个、厕所5个,群众集资5万元,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长湖镇杨志华副镇长感慨道。
“在项目实施中,做到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召开了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听证会,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这样,群众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也就激发出干部群众投身蓑衣山民族特色村建设的热情。”
杨志华说:“我已经很久没有来了。”记者问:“很久是多久?”答:“两个星期。项目初期几乎是每个星期都有几天要来看,有时候甚至天天来看。”是的,蓑衣山能有如今的巨大变化,得益于特色村寨建设,更不能缺少的是,干部的用心、用情投入,群众的积极参与、支持。
基础设施改善、环境优美了,说到下一步的发展,石林县民宗局黄文云副局长说:“还是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成为建设的参与者、成果的共享人和管理的主人翁。蓑衣山石林有人叫‘盆景石林’,一小片石林就像一个巨型的山石盆景,特别漂亮,这是天然的优势,加之这个村的彝族传统节日密枝节在周边村寨一带最为隆重,很有名气。立足这些实际,我们准备在村里建设一块场地,搞大三弦比武。充分整合旅游、文化、民宗等部门资源,发动各方的力量,加大项目投入,高标准规划,提高村庄品位,帮助蓑衣山搞旅游开发,让村庄的发展上升一个层次。建成真正的民族特色村、美丽乡村。”
看来,蓑衣山已经“整装待发”。正如昆明市民委主任李忠德所说:“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改变了老百姓的观念。环境改造好了,就要通过扶持产业来发展,旅游业、种养殖业、外出务工等都是带动老百姓发展的好路子。对很多民族地方,扶持不光是给钱,还要提供思路,提供发展的想法。因地制宜,适合什么就引导群众发展什么。整合资金,加大力度,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全面推动,也就找准了昆明市民族工作的难点,少数民族的贫困和发展问题也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
赵公庄:画里村庄
天蓝得透彻,艳阳高照。我们驱车行至石林鹿阜街道阿乌村委会的上赵公庄村,村子位于石林县城南部,距离县城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一直蜿蜒向前方,车行不久后,远远就看见刻有“赵公庄欢迎您”字样的大石头矗立村口。
顺着道路入村,路边两旁的田地里长满各种瓜果蔬菜。村子中心是一个由废弃水田改造出来的景观池塘,当地居民的房子错落有致地建盖在周围,微风吹过,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摇曳地倒映出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洋楼,“村在水中,水在村里”,好似一幅3D的田园画卷。
池塘边栽满绿树与鲜花,五颜六色的花朵争相开放,池塘边的小亭子干净而整洁,还能看见三五成群的老太太们,把鞋子脱在一旁,盘腿坐在亭子里拉着家长里短,从她们的脸上你能读到幸福与满足。有个老奶奶告诉我:“以前村里的道路很烂,晴天灰雨天泥,生活很不方便,环境卫生也相当脏乱。现在国家政策好,党和政府关心老百姓,把我们村子建设得这么漂亮,大家都变得爱护环境了,除了自家卫生,还积极参与打扫公共卫生。”阿乌村委会书记杨金富说:“上赵公庄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得益于各项政策资金的扶持,2012年上赵公庄被列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了村容村貌改造、公厕及垃圾房建设等工程项目;2014年,又被列为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进行建设,先后实施了村民活动场地、多级氧化塘、村庄绿化、村内道路硬化等建设项目,才有今天如画般的赵公庄。”
走在村内小径上,沿途的小雏菊点缀了两旁的风景,房前屋后的空院场上,晒满了刚丰收的稻谷,一眼望去成片的黄色随处散落,有些大婶正拿着扫帚穿行其中,远处有一位中年妇女,头上戴着草帽,手拄在扫帚上朝着我笑,她往身后的房子指指,问我:“我家新房好看吗?我们村子环境好吗?我们的池塘里还有鱼呢……”上来就一堆话,我连忙点头回应。这位大婶的名字叫杨琼芬,家里有4口人,大儿子做生意,小儿子快大学毕业。她说:“房子是去年盖的,自家出了11万,政府补贴10300元,如今党和国家政策好,道路帮我们修通了,出行十分方便,就连水泥路要通到家门口,也只要每人出100元就行,我们现在生活和城里真没区别。”
一路走着,你总能感觉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脸上洋溢的那种幸福感,他们热爱这里,也热爱到这里的每一个人。这个地方,会给你回到家乡的错觉,因为不管你走到村子里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人主动地跟你搭讪聊天,乐呵呵地向你诉说他们生活的变化。
杨金富书记说:“现在上赵公庄的村容村貌改造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参观,但是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许多人来了没地方玩,没地方吃,经过多方争取与资金协调,准备在景观塘边建设村民文体活动广场及科技文化培训中心,继续为村里硬件设施改善再添砖加瓦,我们还鼓励当地老百姓开办农家乐,现在客源不成问题,关键就是能不能把客源变成财源,为当地村民打造另一条致富路。”
在石林县委、政府和县民宗局努力下,注入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金,让原本“颜值低”的上赵公庄完全逆袭为一个“高颜值”的村寨,这样的村子改造工程在石林县比比皆是,居住条件改善了,道路修通出行方便了,村子环境优美宜人了,石林县这幅“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新农村发展蓝图也越来越清晰。
记者手记
从如何做好一份中小学清真营养餐到推动云南清真食品企业走向世界,这是多么大的横向跨度!这要求管理者不仅看得到细微处,更要有国际大视野。而做好清真食品管理,只是昆明城市民族工作的一项内容。
从改造一个村寨的臭水塘到建设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这其中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要求管理者不仅能描绘一枝一叶,更能绘就美丽蓝图。同样,改造农村环境,只是民族工作在农村的一个侧面。
城市与乡村,不同的工作对象,千差万别的工作内容,巨大的变化与反差,新时期民族工作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时时挑战着管理者的智慧。走进华曦、优阳,了解蓑衣山、赵公庄,笔者又一次体会昆明市民委主任李忠德所说的“昆明市的民族工作,重点在城市,难点是农村” 话中的深意,困难与问题、机遇与挑战,仿佛从未如此真切。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昆明市的民族工作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责任编辑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