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联动 示范引领
—南涧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纪实
2015-08-24白家伟
文·图/白家伟
部门联动 示范引领
—南涧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纪实
文·图/白家伟
俗话说“年逾半百知非明辨”,然而对于南涧县公郎镇落底河村委会落龙寨村60多岁的布朗族农民杜春秀而言,却怎么也想不到,过去偏僻遥远的落龙寨,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落龙寨和相隔不到2公里的狗街村被列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串户石板路修到了每家每户门口,富有民族特色的村口小广场让这两个布朗族村寨显得格外有民族气息。
53岁的周银昌是土生土长的狗街村村民,他回忆,以前全村农户不到10户,住的都是茅草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才将茅草房翻盖成瓦房,如今,家家有了电器,有了现代化家具,加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种植养殖业培训,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离开家乡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从青海回家探亲的自玉强说:“想不到以前供我上学都困难的家里,也重新盖了新房。”
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南涧的大部分民族村落,受惠于各项民族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与杜春秀老人一样,不少民族村寨与落龙寨、狗街村一道,生活、生产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示范引领民族工作
2013年末,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和《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的意见》,南涧县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全县发展的重大战略定位之一给予高度重视。
狗街村文化广场
落龙寨远景
2014年初,南涧县制定下发了《中共南涧县委南涧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的意见》,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中共南涧县委书记吉向阳提出,围绕目标要求,应在民族团结、民族村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建设、执行民族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产业培植创新等方面作好示范。
“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两次专题听取了示范区建设工作汇报,县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听取了8个乡镇及县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并建立完善了统战干部联系示范区建设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示范区建设工作合力,这也是县委政府提高示范创建保障力最有力的举措。”南涧县民宗局负责人说。
据统计,两年多来,依托示范区建设“十百千万”工程,统筹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乡推进、美丽乡村等项目,南涧县累计整合投入资金9.1亿元,实施开展2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委会、50个示范点(自然村)创建工作,集中打造了“樱花谷”羊厩房民俗生态村、“无量药谷”发达地民族文化村、白石岩生态旅游村等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点的示范样板村。依托扶持人口较少民族项目,完成了一轮5年的公郎镇落底河整村整族帮扶任务,累计争取省民族宗教委示范区建设资金708万元,整合发改、移民资金524万元,组织实施了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素质提升等4大工程,6个村组人居环境有了大的变化,生产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依托大理州“586”工程,重点帮扶布朗、苗、傈僳3个世居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自然村和49个州县结合部自然村,争取示范区建设资金324万元,整合资金450万元,累计实施“强帮扶”项目112个,全面完成通水、通路、民族活动场所、产业扶持、点亮乡村等建设任务。
拓宽同步发展路径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确保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山区南涧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南涧县民宗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六个一”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各民族群众共同发展进步战略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坚持以共同富裕的目标凝聚人心,以同步发展的举措鼓舞人心,以共享成果的实效安定人心。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资金、项目和政策扶持力度,创造更加有利于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优越条件和外部环境。
二是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聚居区文化多元、生态良好的比较优势,加快培育支撑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打造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帮扶互助社和特色种植养殖户,形成富民产业链条,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通过创业就业援助活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重点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群众增收快的致富项目,着力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性民生问题,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和谐程度和幸福指数。
截至目前,针对县内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多聚居在高海拔地区的特点,累计投入财政支农资金2.17亿元,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累计争取示范区建设产业发展资金217万元,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6个、互助社1个,建成了乐舞歌产业示范村,狗街产业互助社,呈现出产业扶持带动群众致富的良好示范效应。
培育团结奋斗动力
南涧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七进”活动,确立了24家重点创建单位,通过每年8月“宣传月”活动和媒体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发放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读本2000余册,印发示范创建知识4000余份,制作永久性标语20条,专栏40多块,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等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南涧县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还通过挂钩帮扶、协调支持建设民族文化陈列室、民族民俗文化传习所、民间跳菜传承保护和培训等方式,加大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文化在民族地区凝聚人心、增进共识、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营造有利于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浓厚文化氛围。两年来,先后整合各级各类项目资金,完成西山民族跳菜村建设,修复了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修缮了李文学殉难地乌龟山遗址,建设了一批村级多功能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和民族体育训练基地。举办剪纸艺术传承培训5场160人次,制定并实施《南涧跳菜传承保护条例》《南涧跳菜》《三道弯》等艺术精品在全国舞台屡获奖项。苗族刺绣、民间剪纸等民族文化遗产得到项目化抢救与保护,火把节、龙灯会、“哑神”节等民族民间节庆活动得到深入开展。
夯实创建活动基础
南涧樱花谷
南涧县民宗局紧抓中央和省州级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建设机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增加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规模,千方百计争取县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的支持,确保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2014年,省州安排南涧县示范区建设项目33个,资金654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示范项目资金437万元,州级资金217万元。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示范区建设县级资金配套纳入财政预算50万元,项目完成后进行奖补。各乡镇在县财政安排的100万元应急经费中划拨部分资金,用于弥补示范创建项目资金缺口。
县财政、民宗部门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按时下达项目资金到实施乡镇。通过统筹布局和协调部门支持,两年间,投资100万元实施了新合盖瓦洒彝族特色村寨项目;投资80万元为公郎镇落底河狗街示范村建成民族文化活动室等场所;投资140多万元为落底河落龙寨示范村铺设进村水泥路面,建设了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公厕等;筹集资金105万元设立落底河村发展互助资金,组建了村级互助社,放贷产业互助资金100万元。
南涧乐秋苗族
南涧彝家女服饰
改变从未如此巨大
南涧县总人口22.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50.2%,在过去的几年里,彝乡南涧少数民族和民族村寨各项事业的改变,从未如此巨大。
两年来,南涧县累计投入整合资金4500多万元,争取省州示范区建设资金 1000多万元,先后建设了乐秋乡瓦午晒肚皮苗族村、无量山镇马街雀田村、公郎镇新合盖瓦洒村、公郎镇落底河狗街村等22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和扶少民族发展项目示范村,建成村内水泥路面79公里,进村弹石路26公里,民族文化综合活动室5个,安全饮水工程15公里,完成房屋改造232户,安装路灯120盏;培育养殖示范户38户, 种植泡核桃3万余亩,种植中药材2000多亩。 通过完善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房子变大变亮了,广大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我们始终坚持将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要务来抓,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引导和支持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为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副县长李晓华说。
“全县民族团结氛围浓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人心,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亲如一家的大好局面。”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绍基说,没有民族团结,实现南涧的跨越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