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升级 保险业合作空间广阔
2015-08-23□文/黎敏
□ 文/黎 敏
自贸区升级 保险业合作空间广阔
□ 文/黎 敏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风险意识逐步提升,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据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介绍,2014年是中国保险业发展最好的一年,全年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依据这一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保险业市场规模将进入世界前三甲。同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为代表的东盟国家,保险业也在持续健康地发展。
与中国—东盟保险业发展一同向好的,还有中国—东盟自贸区下的双边贸易。目前,中国稳居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东盟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保险业行业协会会长金坚强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经贸合作的不断扩大与深化,将刺激保险业的市场需求,并为双方保险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201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升级版的自贸区给区域带来的将是加强版的贸易往来、基础建设与人员往来。在此基础上,中国—东盟保险业或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一方面,从贸易来讲,发展双边贸易始终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使命。因为肩负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2015年达到5千亿美元、2020年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所以升级版自贸区下的双边贸易仍将马力全开。其中货物进出口贸易涉及大量的出口企业及货物运输,市场对出口信用保险、货运险等保险业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另一方面,升级版自贸区将进一步开放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市场,旅游、教育等服务贸易的活跃将带来区域更为频繁的人员流动,针对游客、留学人员等群体的人身保险将受到消费者青睐。
此外,升级版自贸区将力促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区域投资和保险业内的互动将更为频繁。加之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工程风险保障的需求,都将带动双方保险业合作渐入佳境。
一片待垦的中国—东盟保险业沃土,意味着满是机会。保险业者需要做的,就是把握自贸区升级的机遇,科学研究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加速发展。
首先,在合作层面上,中国—东盟保险业内的沟通交流仍有待加深。
金坚强认为,在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之外,中国与东盟还应建立更多必要的沟通合作长效机制,来推动自贸区内保险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并且利用好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的契机,提高决策层对区域保险业合作的重视,有利于推进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的发展。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敬惠认为,可以从资本、业务及技术层面提升中国—东盟保险业合作的水平。例如业务方面,双方可以在航运保险、货运保险、农业保险等领域相互委托代理,负责相应的理赔事宜,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其次,中国—东盟保险市场相互间的渗透还比较有限。虽然从1938年开始,中国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就先后在新加坡等国开设了分支机构,但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相互设立的保险机构还非常有限,难以发挥两地保险资源的互补优势。2015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公司的顺利成立,意味着中国—东盟保险业在市场相互渗透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作为保险新兴市场的越南,向保险业外资投资者伸出了橄榄枝。2015年,越南保险业将加强行政手续改革,采取电子交易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以吸引更多外资企业选择投资越南保险业。这无疑给外资保险机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最后,保险产品是保险业务经营和提供服务的核心。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大市场中,保险业的服务领域不再局限于本国内,各国保险产品在其他国家多少会“水土不服”。什么样的产品适用当地市场,可以通过先行先试看看“疗效”。在东盟10国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较高,与中国合作的条件成熟;越南与中国边贸兴盛,且保险市场活跃,都是优良的“试验田”。
例如针对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旅游的游客量较大的特点,中国保险业者可以与这些国家合作推出适宜旅行社、游游客的旅游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针对中越边贸活跃,货运直达、物流密集等特点,可以尝试推出服务机动车跨境保险产品,降低企业运输风险。
可以说,保险业健全发展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为区域内的贸易、基建、人员往来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而自贸区的不断升级也将为孕育在中国—东盟保险业这片沃土中的商机之种,带来破土的春风和拔节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