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亚洲未来的锚货币?
2015-08-23ChowHweeKwan
□ 文/ Chow Hwee Kwan
人民币:亚洲未来的锚货币?
□ 文/ Chow Hwee Kwan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称,新加坡2015年3月份处理的全球人民币支付量已占到22%的份额,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的全球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
新加坡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是推动中国香港以外人民币使用和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加坡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身份,使其在成为人民币的区域通道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009年以来,中国除了鼓励跨境贸易和金融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外,同时也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例如,中国促成了包括“点心债券”在内的各类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的发行。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境外银行和境外央行获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另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的实施,也拓宽了人民币的回流渠道。现在,外国企业对使用人民币结算持更为开放的态度。这是因为,使用人民币结算可降低投资壁垒。
亚洲未来的锚货币?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逐渐普及,它会成为亚洲的锚货币吗? 毕竟,中国和亚洲各国经济之间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往来都在不断增强。
正常时期,亚洲各国货币的总体走势是一致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该地区被称为“美元集团”。因为亚洲大部分货币,如印尼卢比、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和泰铢都紧紧追随着美元的走势。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家放弃盯住美元政策,也使得这一地区多数国家的货币变得更富弹性。尽管如此,经济危机后,部分国家的货币依旧以美元为基准。以至于后来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把这种局面称为“东亚美元本位”。
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来临前,亚洲各国货币始终保持着与美元的“软盯住”。这一时期,各国把美元当成外部的锚货币,以降低区域内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
贸易对汇率的变化相当敏感。稳定的地区汇率促进了贸易发展。在亚洲,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常被分散在不同的地域。所以,可以说,货币汇率管理促成了生产网络的快速传播。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中国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本身就与美元挂钩。这就更大地刺激了亚洲各国的决策者把本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作为基准汇率。
但在2005年7月,中国放弃了盯住美元政策,转而盯住一篮子货币。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马来西亚林吉特、澳元、加元、俄罗斯卢布和泰铢。不过中国没有公开这些货币分别所占的权重。在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前的三年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了21%。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再次盯住美元。之后,中国重回一篮子货币,并逐渐将人民币与美元脱钩。
跟随人民币还是美元
为了弄清亚洲货币是否已开始从跟随美元走势改为追随人民币走势,经济学家们分析了亚洲的汇率数据,并对该地区其他货币和人民币之间的联动程度进行估算。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和马丁·凯斯勒就曾共同发表文章称,人民币已取代美元,成为亚洲的锚货币。他们运用回归分析法,对亚洲的汇率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了这一结论。
事实可能并非只此一面。首先,尽管中国退出盯住汇率制,人民币仍与美元联系紧密。这使得两种货币很难彼此独立。把它们隔离开来也会对亚洲的汇率产生影响;其次,当共同遭受冲击时,我们所看到的人民币和亚洲其他货币之间的联动关系可能被夸大了。例如,亚洲爆发禽流感疫情导致人民币和该地区的其他货币都有所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货币的贬值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因人民币下跌所致。这些问题如果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进行处理,也可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即人民币目前并没有取代美元成为亚洲的锚货币。
人民币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确实表明,人民币对亚洲地区货币走势的影响与日俱增。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原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所长河合正弘研究发现,全球经济危机之前,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一篮子货币里,人民币所占权重为10%左右。全球经济危机过后,人民币在这些国家的一篮子货币里所占的权重虽仍低于美元,但较之前有所提高,已超过20%。
货币偏好具有粘性,使美元仍占有主导优势。因此,美元对亚洲货币汇率依旧产生重要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规模经济促使更多的企业想要选择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于交易网络的货币。而美元具备这样的特点,因而享受着网络效应带来的好处。
应当指出,中国政府虽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人民币仍受严格监管。目前,人民币采取的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交易价浮动幅度维持在2%上下。
就目前而言,人民币或许不是亚洲的锚货币,但在不久的将来呢?随着人民币被更广泛地使用于亚洲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定价与结算,它与亚洲其他货币的联动关系将会通过市场的力量得到增强。中国在亚洲贸易生产网络格局中的核心地位表明,人民币将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货币。
尽管如此,各国对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和政治上的主导地位的担忧意味着人民币不太可能成为亚洲唯一的锚货币。亚洲各国由于地域原因存在多样化的贸易模式,它们更有可能不止选择一种货币作为本国的基准货币。同样地,新加坡新近推出的境外人民币银行账户和一系列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也不会是多元化投资组合的唯一组成部分。
或许,亚洲未来的锚货币不止一个。
马金羽 编译 来源:新加坡《海峡时报》
作者系新加坡管理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