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苹果有了“全程式”保姆
——2015苹果全程解决方案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

2015-08-23陈熙

中国农资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新洋农资全程

国产苹果有了“全程式”保姆
——2015苹果全程解决方案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

饮水思源跨界联盟共商方案

苹果大会现场,农技人员正在为到场的经销商讲解种植苹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作物解决方案。

《中国农资》记者陈熙

想象一下,一个苹果如何卖到更高价格?如何让农民既增产、又增收?在陕西,一个“不二果”就敢说自己卖的苹果价值更高,帮助农民增收。事实上,这与苹果种植投入的“全程解决方案”不无相关,而在这背后蕴含的则是,如何整合并打通苹果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学问。

近日,以“金苹果·大市场”为主题的2015苹果全程解决方案高峰论坛在陕西西安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农资与市场》杂志社主办,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冠名,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帝益肥业生态保护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升集团协办,陕西富钾农资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除了汇集业内专家学者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苹果种植户、经销商、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近400人到场座无虚席,更有近100名苹果种植户自行驱车数小时到达会场,直接体现大家对了解作物全程解决方案的愿望和渴求。

国产苹果亟待“全程式”保姆

会上,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土肥处副处长杨帆为大伙儿作了《科学施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她提出,除了作物需求量的不同外,包括苹果在内的所有作物需要的16种营养元素同样重要,且不可替代,需要遵循最小养分定律、养分归还学说和报酬递减规律。

“人生病,并非缺乏营养。”中国农科院肥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树清形象比喻了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他说:“果园施微生物菌肥潜力无限,可以提高或活化养分,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力,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改良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改良和修复土壤。”

根据苹果土肥的管理技术,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教授姜远茂提出,目前果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加强土壤管理才是苹果高产之关键。“苹果园高效施肥关键在于施什么、施多少、怎么施。一是根据树势、土壤、苹果的生育期进行调节;二是由标准施肥量而定,以果定量;三是重视秋季基肥,少量多次,防止叶片早衰;四是障碍性土壤要采取局部优化施肥,即先养根后施肥,强化落叶前的叶面补充,增加贮藏量。

国产矮砧苹果同样优缺点互现,潜力无限。国家苹果产业体系栽培室主任李丙智介绍说,未来苹果产业发展趋势,也是农业产业发展之趋势,及种植省力化和机械化。“采用矮化砧木,应宽行密植,选用大苗建园,培养高纺锤形树,立架集约化栽培。”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王坤分析认为,目前苹果树存在不合理施肥。有机肥施用太少、氮肥使用过量、磷肥施用过多、钾肥施用过大、施肥时间不合理等。鉴于此,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燕国胜的一席话,引起全场热烈反响:“土地才是农资产品的真正消费者,而并非农民。健康的土壤必须具备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三种物质,其中,发挥微生物在土壤和农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逐渐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

总之,国产苹果亟待“全程式”保姆。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物项目部部长邹涛认为,苹果全程解决方案,其核心还是栽培管理方案;郑州帝益肥业生态保护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公司营销总经理陈希钦表示,未来将是功能性肥料时代,恰可以调理苹果生长全程难题。

用营销手段打通苹果上下游链条

据了解,陕西富钾农资有限公司联合陕西苹果基地大户,利用“O 2O+B2C”的电商模式,创建“富钾优购.com”线上平台,包装并销售“不二果”,以新颖的渠道和销售模式,为陕西苹果大户带去增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白水苹果试验站站长、教授梁俊从“不二果”的电商实践出发,强调苹果不仅能“种”,还要能“卖”,打通苹果产业上下游链条,建立营养管理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以技术的物化便于企业化推广和果农接受。

曾经操盘、成功运作褚橙、柳桃、潘苹果的新农人胡海卿介绍,农产品差异化首先应体现在产品品质上,其次才是品牌。“当下是农产品品牌化的黄金时代,“互联网+”的背景,让农产品品牌低成本、快速地建立成为可能。”

《农资与市场》杂志社总策划冯卫东点出根本:农资电商实质上是一种渠道模式,随大户时代到来,新种植经营主体对全程解决方案的需要倒逼着经销商、零售商和企业的参与。海升集团副总经理王辉介绍说,“海升模式”可以推动苹果产业变革,不仅给农户提供全程式的技术服务,还可以带动农户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万里行程始于曲周

中农大·新洋丰测土配方科普万里行(曲周)首发仪式启动

《中国农资》记者史晔坤

实习记者薛栋

4月27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新洋丰集团举办的测土配方科普万里行(曲周)首发仪式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举行。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程顺和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第三届专家咨询组副组长汤章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河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牟永福、湖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程云,副总经理韦万华等有关专家、企业领导以及农民代表出席。

启动仪式上,程顺和言简意赅地总结了项目的成果:“产量提高了,成本下降了,农民致富了,经济发展了。”提及对于此次项目的评价,他表示这个项目紧密围绕着“高产高效”这个目标进行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张福锁对此补充道:“973项目的主要研究怎么在提高最大产量的同时,减少水肥的使用,以免造成浪费,成本提高和环境污染。我们孜孜以求地就是高产高效,给农民带来实际的效益。我们努力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就是为了转化为农民可学可用的农业技术。我们这个项目就是将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变为洋丰企业的产品,让千家万户的农民享受到切实的益处,即在少投入的情况下增产,同时也减少了环境的压力。国家在十年的时间内,2840个县的范围内,补贴了八十亿元,可以说大大减轻了农民在生产方面的经济负担。洋丰公司在生产销售产品的同时,同样注重服务。要结合全国各地土壤、气候等农业生产条件,将洋丰产品的效果发挥到最大的效用,真正做到站在农民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当记者问及测土配方对小麦的生长产生哪些好处时,张福锁回答道,“通俗易懂地讲,就是小麦吃多少东西,我们就供应多少。并且要注重配合小麦的生长期和生长特点,因时因地因成分地供应肥料,保证作物的高产。”湖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万华表示:“此次活动邀请大家观摩、研究基地的小麦长势,见证校企合作、打造配方特种施肥示范基地的成果,中国农业大学和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特种配方施肥网络,在曲周建立了示范基地,研发并推广了新洋丰的小麦专用肥,成功了开拓了科技施肥的专业模式。”

早在2010年,新洋丰肥业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达联合成立了“中国农大—新洋丰新型肥料研发中心”,该中心的重要工作,就是打造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研发专用配方肥和新型肥料,以引领肥料行业的发展方向,引导中国农民的用肥革命。

首发仪式结束后,新洋丰邀请河北农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员刘全清,组织当地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知识的讲座。与此同时,“973”项目组的专家召开座谈会,曲周县县委、县政府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校企合作的模式及其衍生出来的“科技小院”的教学模式,对高校及科研机构、当地经济和企业三方都产生了重大的意义,这一创新性的合作模式值得赞扬并长期发展下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左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右三)与湖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程云(右四)共同出席中农大·新洋丰测土配方科普万里行(曲周)首发仪式。

猜你喜欢

新洋农资全程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被“忽视”的角平分线
运用化归思想,巧解数学问题
“以方正之态,饷行业之变”新洋丰全新LOGO启用 释义未来发展新动向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