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丰县2014年8月12—13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5-08-22丁美萍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特征分析

丁美萍

摘 要 利用常规分析资料、中尺度自动站的地面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数据,对2014年8月12-13日发生在信丰县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力求为本地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强雷电;特征分析;预警指标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1 降水实况和环流形势

1.1 降水实况

据区域自动气象站统计,8月12日20:00-13日19:00,信丰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以小河188.8 mm为最大,县气象台达167.6 mm(为历年同期最大值)。据区域自动气象站统计,全县平降雨量达63.1 mm。降雨量≥100 mm(大暴雨)站点有:小河188.8 mm、县气象台167.6 mm(为1957年以来8月24 h降雨量最大值)、大阿138.9 mm、正平141.6 mm、万隆134.5mm、嘉定洞高126.6 mm。降雨量≥50 mm(暴雨)站点有:新田金鸡54.7 mm、大桥62.3 mm、古陂茶坳80.6 mm、嘉定龙舌圣地果业90.9 mm、西牛黄泥65.5 mm、大塘埠55.3 mm、油山长安园艺场71.2 mm、油山77.6mm、铁石口69.9 mm、铁石口长远67.3 mm、正平九渡88.6 mm、万隆龙头64.1 mm。主要降雨时段为12日21:00-13日03:00期间,共有11站次出现,降雨量>30 mm/h(09:00-11:00小河镇降雨量达114.5 mm,10:00-12:00,2 h降雨量本站达89.6 mm),其中小时雨量大于50 mm共有5站次(1 h最大降雨量达58.7 mm,出现在小河镇政府)。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最大雨强主要发生在信丰县城及其西部、南部乡镇,突发性强,降水时段集中,强降水持续约2~3 h。

1.2 环流形势分析

8月12日20:00,200 hPa高层受东风系统影响,赣南处东风波前辐合区内;500 hPa为二脊一槽型,江西省南部受偏南气流控制;700 hPa江西省中部以南有冷式切变存在,850 hPa以下处湿区,925 hPa江西省处暖中心控制,低层增温明显,地面则处鞍型低压环流辐合区内(图1和图2)。

2 中尺度天气环境条件场分析

2014年8月12日17:00、20:00,受中高层东风波和低层切变线影响,深层垂直风切变较为明显,具备一定的辐合抬升条件,低层偏南风气流向江西省南部提供暖湿输送。同时,低层受暖脊控制,处于高温高湿状态,不稳定能量较高,本站午后最高气温远高于对流温度;高空东北气流的西移和地面显著的3 h负变压中心的存在(负变压中心易形成中小尺度的辐合流场)(本站17:00的3 h变压为-1.0),容易触发强对流天气,整层可降水量普遍维持在50 mm以上,因此,江西省南部将有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

图1 2014年8月12日20:00 500 hPa

图2 2014年8月12日20:00 700 hPa

3 大气稳定度分析

根据临近原则,分析与信丰相距约60 km处的赣州和相距约180 km处的河源探空站资料的CAPE、K、LI以及假相当位温垂直递减率和垂直风切变。发现暴雨区均有大量不稳定能量积累。过程发生当天,大气层结呈现极不稳定,K指数在41~42 ℃,沙氏指数SI<(-2.12~-1.47) ℃,850 hPa与500 hPa假相当位温θse之差Δθse(850~500)>20 ℃,对流性不稳定极强,风向随高度顺转,由低层西南风转为高层东北风,表现出暖平流特征,上干下湿的喇叭口状,不稳定层结以及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有利于对流发生,中层垂直风切变的存在能使对流更好发展[1]。

4 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图3 2014年8月12日20:30雷达回波

從组合反射率(CR)图上可以看到,20:00左右开始不断有回波从大余、南雄交界处向信丰县油山、大阿移动,并发展;20:30左右在县城附近有块回波生成,并迅速发展(图3)。到22:00左右信丰县境内生成发展成多个单体风暴与从大余、南雄西移过来的单体、多单体风暴合并,此时回波强度大于55 dbz的多单体风暴,位于信丰县西南部的万隆、小河、正平等乡镇呈带状分布,与强降水落区相对应,且稳定少动(图4);23:54开始强风暴在信丰县内减弱,信丰县降水迅速减弱。

图4 2014年8月12日22:06雷达回波

5 结论

此次强对流过程满足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抬升条件,其转换条件是明显的垂直风切变。

低层暖湿空气(LFC位于20 ℃层)被强烈上升运动迅速抬升至-20 ℃层以上(CAPE释放),形成冰晶和过冷雨滴,在垂直风切变作用下形成强回波梯度,冰晶和过冷雨滴下落过程中部分融化的大雨滴与暖云区内的水滴并碰过程形成更大雨滴,出现短时强降水[2-3]。

参考文献

[1]王彦,于莉莉,李艳伟,等.边界层辐合线对强对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作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1,22(6).

[2]马文彦,冯新,扬芙蓉.地面资料在侦测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J].气象,2010(1).

[3]陶祖钰.基础理论与预报实践[J].气象,2011,37(2).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特征分析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穆夏艺术特征分析
泡罩包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分析
2016年14号台风“莫兰蒂”特征分析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凉山州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近35年云贵高原暴雨特征分析
听神经瘤患者的远红外热像特征分析
肾康注射液不良反应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