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水兴城”促进微山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2015-08-22于英等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7期

于英等

摘 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態之道,城市与人都离不开水。而城市水资源利用科学规划是恢复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发展新跨越的系统性科学规划。基于此,从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生态格局视角研究“以水兴城”科学战略,并结合微山县“滨湖新城”规划设计,阐述了城市“以水兴城”的发展战略,并以运河古城微山县为例,探讨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以水兴城”带动城市发展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以水兴城;滨湖新城;科学规划;山东省微山县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21世纪,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不同功能的城市新区得以确定和发展,不少城市的规模、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有限水资源不可能支撑城市的无限扩张,城市建设用水,耕地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对于部分城市而言,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因素。然而对于依湖而建的山东省微山县而言,水资源却成了该县发展的瓶颈。对于水多地少的微山县,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即微山湖,成了微山县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结合国内外有关城市发展的经验,本文以微山县合理利用微山湖水域促进城市发展为例,结合“以水兴城”这一理念,探索城市发展的新举措。

1 微山县与微山湖概况

微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江苏省交界处,西邻江苏省沛县和山东省鱼台县,北靠济宁市任城区,东与邹城市及枣庄市毗邻,是中国荷花之都,山东省经济强县。辖15处乡镇(街),总人口69.5万,总面积1 779.8 km2,其中微山湖面积1 266 km2,微山湖,又称南四湖,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微山县,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中国荷都、北方水乡、铁道游击队故乡。微山湖南北长120 km,东西最宽处达25 km,水域面积达1 266 km2。微山县县域以湖为基础,呈陆地环湖结构。对于依湖而建的山东省微山县而言,水资源确成了该县发展的瓶颈。如何合理利用微山县境内微山湖的水资源,结合微山县的实地情况,开拓微山县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是摆在微山县政府当前的头等大事。对于水多地少的微山县,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即微山湖,成了发展微山县经济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微山湖在微山县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位置愈显突出,但是由于各种历史文化原因,微山湖的经济价值却没有被充分利用和开发,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微山湖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成为微山县经济发展的新难关。

2 微山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从表1来看,微山县产业三大产业结构次序仍然较低,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分偏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滞后。三大产业结构的次序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产业比例失调,产业结构层次低,对城市经济发展形成刚性制约,也造成城市经济系统稳定性差。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约2%,第三产业则低约2%,滞后于全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

根据微山县2006-2013年统计数据,微山县GDP、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商品额等几个重要经济指标的走势都是逐渐增长的,充分显示出了微山县的经济在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13年,微山县的GDP值为325.02亿元,相较于2006年增长了2.4倍;人均生产总值29 843元,同比增长10.9%,相较于2006年增长了2.5倍。

单就经济实力而言,微山县是山东南部五市42个县(市、区)中,地方工业规模、GDP总量、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均具有发展的优势。根据相关统计年鉴显示,2013 年微山县的人均 GDP总量处于济宁市平均水平之上,但仍处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之下。在济宁市12个区、县中,微山县GDP总量位于第4位,达325亿元,人均GDP总量位于第5位,为31548元。单就济宁市而言,微山县经济水平位于中上游的位置。但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微山县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3 扬帆起航促进微山跨越发展

3.1 着力改善保障民生,打造开放包容的和谐湖区

2011年以来,微山县安排民生支出8.1亿元,启动实施了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投资1.5亿元的新实验中学和投资近4 000万元的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投资8 000万元的县医院门诊病房楼即将建成。加强生态建设,治理采煤塌陷地800 hm2,保护恢复湿地面积5 533 hm2,全面完成网箱网围、畜禽养殖、餐饮船只和非法码头规范清理等南水北调重点治污任务。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

3.2 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特色大农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微山县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要加快,以城市化来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集约化和合理化,加大工业化推进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等级、技术要求等级、产业产品竞争能力等方面的提升[2]。一是要着重改善产业结构数量与比例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加快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对粮食品种、结构深度优化,加强优质粮种制度工程的实施。至2015年底全县的优质粮种种植面积发展到2.67万hm2,优质良种小麦的种植率争取达到90%,优质杂交良种玉米的覆盖面积要达到90%;加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围绕安全、生态、优质、高产目标,着力推进种植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适应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的湖区水文条件的变化,调整微山湖区种植和养殖结构,实施科学繁育和养殖,针对微山湖特有的水产品建立人工繁育和养殖生产基地。加大对休闲观光渔业、生态渔业、和出口渔业的发展力度,着力培养湖区渔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推行科学的、集约化的高效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和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技术,着力于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的建设。

3.3 以旅游業为龙头,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以旅游业为龙头,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加快对交通运输业、商品贸易、餐饮行业等传统服务行业的改造与提升,对带动辐射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的新兴的服务业,着力提高其服务的档次与水平[3]。微山县坚持“中国荷都”“北方水乡”的旅游主题,以建设现代化的湖滨新型生态旅游城市和全面展现微山湖风光为目标,坚持以高标准、高起点以及高水平的管理,打造出独具水乡特色风情的荷韵旅游胜地。此外,应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如住、食、购和娱等的共同发展。首先,在“住”的方面,充分把握利用湖乡特色,发展家庭旅馆,促进当地居民的收入并满足现代游客的多样性需求。其次,在“食”上,建立微山特色旅游商品超市一条街及风味小吃一条街服务。在“购”方面,建立微山湖纪念品研发及销售中心,增加旅游食品、工艺品以及纪念品等的种类和特色,丰富微山湖文化。在“娱”方面,在适度开发文化娱乐的同时,要利用湖乡的优势,丰富湖上及周边文娱特色,同时要增强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全方位共同努力,实现微山湖由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转变。

3.4 加快建立“微山湖经济区”政府和民间的合作机制

微山县地理位置优越,处在鲁南城市带中部,东与山东省临沂市毗邻,北部和西部与济宁市所辖的邹城市、任城区相接,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沛县等地相邻,这些周边县市与微山的合作对微山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良好自然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微山县优越的自然环境也备受青睐,这为微山县与周边县市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建立合作机制不仅可以提升微山县的交通状况,还能进一步突出其在水运方面的优势。通过加强与周边县市交通网络的建设,可以使得双方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实现双赢。除此之外,利用民间力量推动经济合作,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灵活性和相对自由性以及成本低、见效快等的优势[4]。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分为不用的层次,是以民间的力量自下而上的推进政府间合作,通过研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地区间的协作,可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经济共同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泽英.江北水城的生态文明之旅[J].环境经济,2009(1).

[2]李强.微山县域经济问题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07.

[3]郑子辉,丁琦钊.微山跨越发展帆满劲足[N].济宁日报,2013-02-06.

[4]王卫.中小城市间协同发展策略研究-以枣庄市微山县协同发展为例[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