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施甸县太平镇香蕉束顶病的预防

2015-08-22赵井泉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香蕉预防

赵井泉

摘 要 香蕉束顶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只要做到科学栽培、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完全可以把香蕉束顶病的危害拒之于门外的。

关键词 香蕉;束顶病;预防;云南省施甸县太平镇

中图分类号:Q94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02

1 太平镇香蕉生产基本情况

香蕉是中国南方大宗高效的经济果树,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全世界香蕉产量达7 600万t,仅次于柑橘类而排列第二位[1]。香蕉四季常青、周年开花结果,在国内外市场上是常年供应的鲜果,成为世界上热带亚热带的重要鲜果树种之一。

施甸县太平镇适宜种植香蕉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怒江沿江一带。太平镇于1996年开始引种香蕉,当时由乌木村的杨品才农户和大坪子村的杨朝肖农户分别种植于乌木村的黑龙地和大坪子村的鸡观食田,面积为0.3 hm2,品种为潞江坝老品种矮脚蕉。至2014年底,全镇香蕉共发展到422 hm2,涉及9个村委会,1 451户农户,平均0.06 hm2产蕉1.55 t,收入3 100元(以2.00元/kg计),香蕉种植已成为太平镇热区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2 太平镇香蕉束顶病发病及危害基本情况

2.1 香蕉束顶病

香蕉束顶病是香蕉毁灭性病毒病害,俗称蕉公、虾蕉或葱蕉,是世界性严重的病毒病[2]。主要传播途径是香蕉交脉蚜的危害。

2.1.1 病症

最典型的病症是新叶越抽越小而成束(束顶病由此而得),以致植株矮缩。病叶较直立狭窄,硬脆易断,叶片边缘明显失绿,后变枯焦。叶柄或中肋基部出现深绿色的条纹,俗称“青筋”。病株一般生长缓慢,矮化,不抽蕾。抽蕾时发病的植株抽出的蕾或果实畸形细小,果淡、无经济价植[3]。病株根变紫色,无光泽,大部分根腐烂,不发新根,病株最后枯死。

2.1.2 病原及发病条件

本病病原为香蕉束顶病病毒(BBTV)。植株感病后,母株及吸芽均可带病。新种植蕉园的初浸染源主要来自带病的吸芽,而发病的蕉园则由香蕉交脉蚜进行自然传染,蕉园蚜虫繁殖数量越多,植株发病概率就越高。

2.2 太平镇蕉区香蕉束顶病发病情况

2009年3月14-25日,太平农业技术推广站热作组通过入户访问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乌木村、大坪子村、思腊村、下坝村及等子村的342户蕉农72.6 hm2香蕉进行了束顶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72.6 hm2香蕉中,平均发病率为14.2%,一般蕉园发病率严重的达26%~30%,个别较严重的达到70%~80%,其中最严重的有0.14 hm2,为第5个老蕉园,整块蕉地只剩9棵健株,发病率为97.4%。

2.3 束顶病危害对太平蕉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未发生束顶病为害之前,蕉农每0.66 hm2香蕉收入3 100元,除去化肥农药成本费440元,工时管理费800元,每0.06 hm2香蕉每年纯收入1 860元,而发病后,蕉区平均每0.06 hm2收入减少471.30元,一般蕉园减幅在413.60~961.80元,发病较严重的蕉园不但没有收入,而且每0.06 hm2香蕉倒贴800~1 200元的生产成本费。

3 预防措施和方法

3.1 良种良法,科学栽培

3.1.1 选择抗病品种

淘汰传统的吸芽苗(即从老香蕉地下球茎抽生的种苗),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组织培养苗。根据目前在沿江一带的种植情况,比较抗病的品种有韩蕉,巴西1号、巴西2号、巴西98、泰蕉等。

3.1.2 合理的栽培制度

太平蕉区大多数采用宿根栽培制度,一般种植一次收4~5造蕉,为增强香蕉的抗病能力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宜采用国外及目前广东省蕉区的栽培制度,采用每年更新或2 a更新一次。

从目前香蕉栽培制度分析,认为推行3~4造蕉的宿根栽培较为经济,得益甚多:1)产量高(一般种植第2、3年产量较高);2)生产成本底(减少整地、买苗、种植、施肥等成本)。但宿根蕉的球莖易浮头,产期不好控制,病虫害比较多,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来解决。

3.1.3 调整种植密度。

一般根据香蕉品种植株的高矮来确定。通常高把品种,每0.66 hm2植株数106~115,株行距(2.3~2.5) m×2.5m;中把品种每0.66 hm2植株数121~135,株行距(2~2.2) m×2.5 m;矮把品种每0.66 hm2植株数146~166,株行距2 m×(2~2.3) m。

3.1.4 种植时期

香蕉是热带常绿果树,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根据太平蕉区的气候环境,降雨等实践情况,宜采用春植(2-4月种植)的方法。

3.1.5 合理施肥

(1)蕉园常用肥料。常用肥料包括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其中无机肥料又包括氮、磷、钾、钙和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一般在植株出现缺素症状时采用叶面喷施。

(2)香蕉施肥方法及次数。香蕉施肥方法采用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两种。施肥次数,主要根据肥料来源,气候条件以及香蕉生长发育来定。一般情况下,分5次施肥,第1次于种植后1个月,占全年施肥量10%;第2次于种植后2个月,占全年施肥量15%;第3次于种植后3~3.5个月,占全年施肥量的30%;第4次于种植后4.5~5个月,占全年施肥量30%;第5次于种植后6.5~7个月,占全年施肥量15%,大部分应在种植成活后至花芽分化期施用。

3.2 物理防治

在购买蕉苗时,要挑选无病健康秧苗。定植成活后,要经常到蕉园检查,一旦发现病株应喷药杀虫后立即挖除,然后将病穴扒开晒干,填入新土,加入50~100 g生石灰粉和地虫清混合后再补上无病壮苗。

3.3 化学防治

3.3.1 消灭蚜虫

要经常检查,喷杀蚜虫,因香蕉束顶病的主要传播源为香蕉交脉蚜,特别是在3-4月和9-10月更要加强对蚜虫的化学农药杀死防治。

3.3.2 喷洒增抗剂和微量元素叶面肥。

试管苗定植初期1~2个月内喷洒83增抗剂和微量元素叶面肥2~3次,对增强植株抗病力,预防该病有良好的作用。

3.3.3 喷洒杀病毒药剂

结合杀蚜虫、每月喷打一次病毒A、病毒宁、病毒必克、宁南霉素等药剂,以增强植株抗病毒能力。

总之,香蕉束顶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思想病,只要做到良种良法,科学栽培和科学管理,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那么就像人们预防“非典”“禽流感”和预防“艾滋病”一样,是完全可以把香蕉束顶病拒之于门外的。

参考文献

[1]许林兵,等.香蕉高效益栽培技术14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黄秉智.香蕉优质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3]李绍鹏等.南方果树丰产栽培技术[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香蕉预防
香蕉弯弯
好吃的香蕉
快手香蕉饼
瓶里有香蕉
香蕉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