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水风险认知研究综述与展望

2015-08-22周宇阳宋豫秦沈焕庭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范式洪水程度

周宇阳,宋豫秦*,沈焕庭

(1.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63)

0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自然灾害风险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洪水作为典型的自然灾害,是破坏力最强、造成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面对严峻的洪水风险,仅通过技术工程方法,采用成本有效性计算得到的灾害应对方案,不足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虽然基于成本效益计算而采取的解决方案通常都会按照工程设施的标准予以实施,且预期结果理想,但是其中隐含的前提假设是:公众的行为是理性的。然而,人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尤其在面对洪水等极端条件下,人们对于这类技术措施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是不充分的,从而会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这也是从技术工程手段来解决洪水风险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1]。因此,在洪水风险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工程技术手段和政府的组织管理,而且需要公众的参与。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了解公众对于洪水风险的认知。

1 风险认知主要研究范式

研究洪水风险认知,需要首先从经典的风险认知理论和研究范式谈起。风险被认为是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用数学公式表达为

其中,R表示风险,P为事件出现的概率,C为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2]。所以,对于风险的分析需要包括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由此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3]。

本研究所关注的风险认知与这种科学意义上的定义不同。风险认知是指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主要指人的主观判断和感受[1,3-5]。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者逐渐认识到人们对客观风险认识和真实的风险间存在很大的差异。Starr[6]发现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会通过不断尝试和犯错,通过获得风险和收益来揭示所存在的风险。Tversky和Kahneman[7]认为,人们在实践中进行实际的决策时并非完全按照风险-收益进行决策;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产生的偏差,会导致错误的风险认知。他们提出启发式 (heuristics)的决策过程在行为中起作用,比如人们在做选择时往往会因为过多依赖于最近一次同样的记忆,即过去的经验而对其选择产生影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风险认知领域已经有许多研究范式,比较著名的包括心理测量范式和文化理论研究范式。

1.1 心理测量范式

心理测量范式是目前在风险认知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且最有影响力的方法。其观点是把风险认知看作是个体对于客观风险的主观判断和评价[1,4,8]。Fischhoff和Slovic在1978年首次提出了使用心理测量学来评价风险,他们采用“表达偏好 (expressed preference)”的量表式调查问卷,直接获得人们对于风险和收益的不同看法,以及对于不同风险的风险-收益权衡,旨在回应Starr[6]所提出的“揭示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之局限。他们还研究了自然和科技风险的30个类别,9个风险特征即风险的自愿程度、影响立即性、公众有关风险的知识、专家对于风险的知识、风险的可控性、新奇性、长期性-毁灭性、恐惧性、后果严重性的打分,并回应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联系。在后续研究中,Fischhoff和Slovic尝试使用更多的风险特征,并发现许多风险特征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随后,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将9个风险特征归纳为2个主要因子,分别为“恐惧性”(Dread)和“未知性”(Unknown),同时各种不同种类的风险均可在这个以2个主要因子构成的风险地图中表示出来[14]。因此,心理测量范式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后续的风险认知研究。

按照心理测量范式的观点,风险特征决定了人们对于风险的判断,也就是风险认知。根据Fischhoff和Slovic的研究,“未知”和“恐惧”2个因子是最重要的风险特征,也决定人们的风险认知度,这是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事实上,该研究范式忽略了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在脱离社会背景的问卷基础上进行判断,其结果存在质疑。而且,问卷中所提到的风险事件一部分是被调查者根本不了解或没有经历过的,这样被调查者就会在严重缺乏基本知识和经验的前提下做出缺乏依据的判断。

1.2 文化理论研究范式

与心理测量范式不同,文化理论研究范式主要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对风险认知的差异进行研究,考察不同文化信仰和世界观对于风险认知的影响。Douglas和Wildavsky[9]依照群体 (group)和网格控制 (grid)2个维度把人分为4类,分别是平等主义 (Egalitarian)、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tic)、等级主义 (Hierarchic)和宿命论 (Fatalistic)。他们认为,不同类别的人在面对风险时的认知方式不同,源自于个体对于风险关注程度和关注点的差异。此外,风险认知与文化信仰、社会价值联系紧密,人对风险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地位、文化信仰和价值标准。具体而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的。Douglas和Wildavsky的分类中,平等主义者偏于保守,害怕发展,他们对可能改变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新技术风险很警觉;个人主义者厌恶战争和拥护自由的市场,他们惧怕被剥夺自由;等级主义者强调社会的秩序以及对秩序的维护,他们更容易接受政府和专家所做的决策;宿命主义者较少参与社会活动,对于风险漠不关心,对任何事情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之后,Wildavsky和Dake[10]试图进行实证研究,他们采用量表测量4类群体对于技术、环境问题、战争、社会偏差、经济的风险认知后发现,等级主义、个人主义、平等主义可以预测多样的风险认知类型,并认为这3类主义是最重要的3种风险认知的文化特质,但是对于宿命论者的测量则没有发现对应的风险认知类型。

文化理论强调文化偏差和社会关系对于人们风险认知的影响,并将人群分为4类,认为每类人群的风险认知存在差别,特定的人群存在对特定风险的不同程度的感知、理解和判断。文化理论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人无法独立于社会生存,所以不同的社会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会对人的风险认知产生影响,而且重视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是该研究范式的突出点。不可否认,身处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人们的风险认知确实会出现偏差。但是,仅仅从现象的观察上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围绕该理论进行的多个实证研究发现,4类人群所拥有的不同的风险认知的特征并未得到有效的证实[11-12]。可见,当今社会与Douglas提出这个理论时的研究背景存在很大差别,如现今的通信和媒体传播十分发达,文化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而且,文化的涵义广博,很难仅仅通过群体和网格控制这2个维度全部涵盖。

2 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

2.1 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

由于对风险认知本质的认识尚未统一,加之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的不同,以往研究者常常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和研究目的从不同角度对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进行划分[8,13-15]。目前,风险认知的指标选取主要是基于Fischhoff和Slovic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的风险认知2个基本维度,即未知风险 (unknown risk)和恐惧风险 (dread risk),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未知风险代表对风险的熟悉程度,而恐惧风险则是风险的灾难性与自己对于风险的可控程度的联系。基于这两类风险认知的维度,可以将风险分为四大类,即高未知,高恐惧;高未知,低恐惧;低未知,高恐惧;低未知,低恐惧。Johnson和Tversky[16]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发现了人们对于不同类型风险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据此归纳出5种不同的风险类型,即疾病、事故、暴力行为、自然灾害和灾难。Perusse[17]认为,可以从风险源、结果、威胁性、干预方式和反应方式5个维度来刻画风险认知的概念。由此可见,风险认知的结构是多元的,并非通过单一指标就可以进行测量。

洪水风险属于自然灾害类风险,其发生频率相对较小,但其影响却相对较大。对照Fischhoff和Slovic所提出的未知和恐惧两类风险认知的特征,可以归纳出洪水风险认知的基本指标,也就是个体对于洪水客观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估计。Kirkby等人发现洪水风险与其他自然灾害类风险不同,人们对于洪水灾害的印象比其他灾害深,因此对于洪水风险的预测也更加准确。但是Slovic等人[18]研究发现,与真实的历史统计数据对照,人们对洪水死亡率的估计是偏高的。Motoyoshi[19]发现人们往往认为洪水灾害是某一段时间内必然会发生的事件,而非随机发生的自然现象。Ho等人[20]也发现,人们普遍认为,在一次大的洪灾发生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再有如此规模的洪灾了。所以对于这种洪水风险认知与真实风险概率的偏差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者正试图去探索其中的原因。除了对于风险发生频率和结果的估计,人的心理状况如恐惧、担忧,以及对洪水的认识,包括洪水发生的原因、洪水相关知识和信息,也逐渐被纳入到了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中来[21]。对于当前文献进行整理后发现,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主要可分为:发生频率和结果严重程度[22-24],情感、心理状况[22-25]、风险意识[26-29],洪水发生的原因的主观判断[30-32],洪水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观判断[20,33],应对洪水的准备[20,25]这 5 类。

研究者对洪水风险认知测量指标的选取主要有3种取向,其一是以心理测量范式为基础的定量化、结构化研究取向,主要是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提炼出洪水风险的特征因子;其二是基于洪水风险本身的性质而确定洪水风险认知结构的取向,主要是以洪水发生的频率和结果的严重性来衡量,即危险源识别;其三是对于心理测量范式和危险源研究的结合的研究取向,也就是除了风险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之外,加入情感、心理状况的内容,即心理测量范式所得到的恐惧因子。当然,也有在第三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公众对于洪水的信息和知识的掌握以及应对洪水的行为准备等指标。从目前的研究趋势看,洪水风险认知综合包含了个人心理、洪水知识等指标,具体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研究目的加以界定。

2.2 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方法

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方法与社会学对于态度、信仰的测量方法类似,可以理解为测度个体对于风险的态度,主要也是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和部分的质性研究方法。在量化分析中,对于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主要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采用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和李克特量表对风险认知的内容逐项询问和打分。这2种方法被认为较适宜于测量自然灾害风险认知[34-35]。在问卷设计中,大部分会根据所在研究区域和研究目的,使用自主设计的问卷[30,36-37],也有一些研究采用以往使用过的问卷再次测量洪水风险的认知[22,29,38]。在使用质性方法的洪水认知研究中,主要运用焦点小组和访谈的形式[26,31,39]。

在调查形式上,信件和电子邮件问卷 (包含网上在线问卷)是最主要的方式,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样本数据,还有其他少部分的研究通过访谈和电话采访的形式进行,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数据,但是会增加人力和财力成本。在样本选择上,大部分研究都采用了比例抽样的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聚类抽样等。在样本数量上,不同的研究也存在较大差异,样本数量从小于100到大于400不等,大部分研究的有效样本量在400左右。Lindell and Perry[40]认为,超过400份的随机样本已经足以代表总体人群的真实意向。

在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方面,目前大部分研究仍依赖于李克特量表的调查问卷,其优点是比较容易获得风险认知结构各项指标的打分,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但是这种量表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例如,受访者在2个相近的分值间的选择往往会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受访者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而形成答题定势。因此,研究者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问卷,根据不同的风险认知结构灵活地设计问题,最后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对问题进行一致性处理,以得到更为真实的结果。至于是否应该让被调查者自主回答,还是通过访谈获得结果,也存在争议。前者可以让被调查者在一种轻松的、不受干扰的心态下完成问卷;但是如果没有较好地在问卷中设置测谎题,结果中容易混入虚假问卷。相比之下,访谈可以较好地监控问卷质量,但是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有时难以得到受访者的真实答案。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调查手段,结合有质量监控的网络 (或电话)在线问卷,已经成为了一种较受欢迎的方式[41],这种形式不仅灵活方便,而且受访者愿意表达真实认知。

3 洪水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

面对小概率、大损失的洪水风险,公众会做出不一样的判断,原因主要在于下述几个方面。

3.1 社会人口因素

社会人口因素在洪水风险认知的研究中经常被检验。人的个体特征往往会影响其对于洪水风险的认知。许多研究发现,女性的洪水风险认知水平高于男性[20,34,42]。研究者曾提出很多解释风险认知中性别差异的假设,一种意见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于男性,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亦然,这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经常处于受保护的地位,这使得她们对于各种风险趋于敏感[43-45]。在不同年龄人群对洪水风险认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年龄增长与洪水风险认知程度成正比[22,34,42,46]。有些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洪水风险认知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2,42,46]。然而Arma[39]发现,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会有更高的洪水风险认知,Ho[20]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所具备的洪水知识多,不会轻易陷入恐慌状态。一般而言,较高的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往往是正相关的,收入越高,洪水风险认知水平越低[34]。但是收入与洪水风险认知的关系往往在统计上不显著。López-Marrero[47]发现收入高的人们更倾向于居住在远离洪水源的地段,反之则更容易聚集在洪水易于泛滥的地段。

3.2 地理环境因素

洪水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如河岸、海岸、地势低洼的地方更容易遭受洪水侵袭。研究者发现,居民的洪水风险认知与其居住地的地理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们发现,居住在距离洪水风险源越近的居民,洪水风险认知越高[27,34,48]。不仅如此,Botzen[49]还发现,距离洪水风险源越近的居民更容易采取应对洪水灾害的行为,比如购置沙袋等自我防护措施。但是,Kellens[22]发现居住在海边的居民的洪水风险认知程度反而较低,而且居住在较低楼层的居民也没有显示出较高的洪水风险认知。对于这种结果,Lindell和Hwang[34]认为不同居住地公众的洪水风险认知水平的高低还与该地区遭受洪水灾害的历史频率和程度有关,如果某一地区曾经受到过洪水灾害,那么居住在距离洪水风险源越近的居民,其洪水风险认知就越高。

3.3 受灾经历

受灾经历是影响洪水风险认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有过受灾经历的人会有较高的洪水风险认知和较积极的应对灾害的行为[22,26,42,50]。Pagneux[23]发现,个人的受灾经历会增加个人对于洪水风险的基本了解。Lindell[34]也曾叙述,个人经历的洪灾与风险认知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且这种风险认知主要是基于个人对于洪水风险知识的理解和学习。Botzen[46]研究认为,没有经历过洪水灾害的人们容易高估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受灾经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也是影响洪水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51]。但是,受灾经历对于洪水风险发生频率的预测和所造成损失的影响的研究却获得不一致的结果。Botzen[31]认为,过去的受灾经历会导致人们过高估计洪水的发生频率,但对于洪水发生的严重程度的估计偏低。Siegrist和Gutscher[37]认为个人遭受严重的洪水损失的经历与洪水风险认知呈正相关关系。Burn[52]同时也发现距离上一次洪水灾害发生的时间越近,人们对于洪水风险认知的水平就越高;而距离上一次洪水灾害发生的时间越久,其洪水风险认知程度则越低。

3.4 洪水知识

洪水知识往往也是影响洪水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人们的洪水知识水平一般被认为是人们对于洪水的发生原因、损失程度及减少损失的应对措施的了解程度[53]。洪水知识还与洪水信息的获取和个人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28,54]。López-Marrero[47]发现人们对洪水知识的了解程度与人们可以感知到的洪水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和安全感显著相关。Botzen[31]的研究也发现,人们对洪水发生原因了解程度越低,他们的洪水风险认知也越低。相反,人们获得洪水相关信息的机会越多,他们的洪水风险认知就会越高[29]。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洪水知识是指人们对客观的洪水知识水平的了解,与之前在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中所提及的对洪水知识了解程度的主观判断不同。对于洪水知识的测度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很难通过一个较好的指标来综合反映个人对于客观洪水知识水平的掌握。

3.5 信任

信任这一影响因素在风险认知领域很早就受到普遍关注。Slovic[55]认为任何的社会关系在风险管理中都依赖于信任,信任的程度直接影响风险管理者与个人的沟通效果。在洪水风险认知研究领域,研究者同样关注信任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24,56-58]。Grothmann和Reusswig[57]发现人们对于政府防洪设施越信任,其个人的防护水平和对洪水信息收集水平就会越低。相反,Lin[56]发现具有较高的信任程度和自信心的个人更具有防护、洪水信息收集以及购买洪水保险等的意识。显然,信任问题在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中可以得到很好解释,个体对于风险事件的主观判断经过社会因素不断放大或者缩小其影响,洪水风险管理机构通过恰当的风险沟通手段,可以促使人们搜集相关洪水信息、采取相应的应对洪水的手段,以此提高洪水风险认知水平。后续研究也发现,人们对洪水这类小概率、大损失的风险管理措施的信任程度,往往会对应急情况下的风险预警产生重要影响[24,56-57]。信任对象不同,对洪水风险认知影响的结果也会不同。由于信任也是一个较难测量的指标,所以在不同研究中也很难获得相互印证的结果。

4 总结与研究展望

通过对洪水风险认知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式、影响因素的总结和评述,可以发现,洪水风险认知研究虽然在传统风险认知研究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影响因素的解释等方面仍然存在值得探讨之处。

首先,在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选择上,以往研究主要基于人们对洪水这一风险源的本质的判断,即将洪水发生频率和洪水危害的严重程度作为主要标准。随后受心理测量范式的影响,在洪水风险认知指标中增加了对心理、情感状态的考量,当然也有一些研究会纳入洪水知识的掌握程度、洪水防范准备等作为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所以,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尚待完善。

第二,在洪水风险认知水平的测量上,研究者之间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有的研究者认为洪水风险认知应该是一个整体概念,所以在测量时应将所有指标整合为一个值;也有研究者试图区分洪水风险认知中所选取的每个指标,比如对洪水发生频率的判断、洪水导致的严重结果的估计,以及对恐惧、担忧等指标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这就很难比较不同研究者得出的洪水风险认知水平。

第三,在洪水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对洪水风险认知的影响显著。由于洪水风险认知受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属性的人群的洪水风险认知不同,所以对于受灾经历、信任、洪水知识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获得的结果不一致。当然,除了可能存在的文化背景导致这些差异的存在,受灾经历不同、信任对象的界定不一,选取的测量方法不一,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

洪水风险认知的研究中除了存在上述争议较大的问题,洪水风险认知研究也有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洪水风险认知的研究除了对于洪水风险认知本质和影响因素的继续深入探讨,还开始研究洪水风险认知对洪水风险的个人防护行为的影响等应用性问题。虽然从认知到行为的传导机制存在较多的争议,但是这个方向可能成为今后洪水风险认知研究的热点。

第二,洪水风险认知研究的意义已经被很多研究者应用于洪水风险管理。由于洪水风险认知受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研究范式对于洪水风险认知水平产生的不同效果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借助这些研究范式也可为洪水风险管理提供更为切实有效的依据。

[1]Slovic P.The Perception of Risk[M].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2000.

[2]Knight F H.Risk,Uncertainty and Profit[M].New York: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2012.

[3]Xie Xiao-fei,Xu Lian-cang.Risk perception study and theory framework [J].Psychology Dynamics,1995,(2):17-22.[谢晓非,徐联仓.风险认知研究概况及理论框架[J].心理学动态.1995,(2):17-22.]

[4]Fischhoff B,Slovic P,Lichtenstein S,et al.How safe is safe enough?A psychometric study of attitudes towards technological risks and benefits[J].Policy Sciences,1978,9(2):127-152.

[5]Siegrist M,Gutscher H,Earle T C.Perception of risk:The influence of general trust,and general confidence [J].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05,8(2):145-156.

[6]Starr C.Social benefit versus technological risk:What is our society willing to pay for safety? [J].Science,1969,165:1232-1238.

[7]Amos T,Kahneman D.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J].Science,1974,185(4157):1124-1131.

[8]Slovic P.Perception of risk[J].Science,1987,236(4799):280-285.

[9]Wildavsky A.Risk and Culture:An Essay on The Selection of Techn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nger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

[10]Wildavsky A,Dake K.Theories of risk perception:Who fears what and why?[J].Daedalus,1990,119(4):41-60.

[11]Marris C,Langford I H,O'Riordan T.A quantitative test of the cultural theory of risk perceptions:Comparison with the psychometric paradigm[J].Risk Analysis,1998,18(5):635-647.

[12]Palmer C G.Risk percep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ldview and the risk construct[J].Risk A-nalysis,1996,16(5):717-723.

[13]Gregory R,Mendelsohn R.Perceived risk,dread,and benefits[J].Risk Analysis,1993,13(3):259-264.

[14]Sitkin S B,Weingart L R.Determinants of risky decision-making behavior:A test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risk perceptions and propens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6):1573-1592.

[15]Xie Xiao-fei,Xu Lian-cang.Public's bias in risk perception[J].Psychology Dynamics,1996,(02):23-26.[谢晓非,徐联仓.公众在风险认知中的偏差 [J].心理学动态,1996(02):23-26.]

[16]Johnson E J,Tversky A.Affect,generalization,and the perception of risk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5(1):20.

[17]Pérusse M.Dimensions of perception and recognition of danger[D].Birmingham:Aston University,1980.

[18]Slovic P,Fischhoff B,Lichtenstein S.Rating the risks[J].Environment,1979,21(3):14-39.

[19]Motoyoshi T.Public perception of flood risk and community-based disaster preparedness[Z].Tokyo:2006.

[20]Ho M,Shaw D,Lin S,et al.How do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risk perception? [J].Risk Analysis,2008,28(3):635-643.

[21]Boholm A.Comparative studies of risk perception:A review of twenty years of research[J].Journal of Risk Research,1998,1(2):135-163.

[22]Kellens W,Zaalberg R,Neutens T,et al.An analysis of the public perception of flood risk on the Belgian coast[J].Risk Analysis,2011,31(7):1055-1068.

[23]Pagneux E,Gisladottir G,Jonsdottir S.Public perception of flood hazard and flood risk in Iceland:A case study in a watershed prone to ice-jam floods[J].Natural Hazards,2011,58(1):269-287.

[24]Terpstra T.Emotions,trust,and perceived risk:Effective and cognitive routes to flood preparedness behavior[J].Risk A-nalysis,2011,31(10):1658-1675.

[25]Bradford R A,O'Sullivan J J,van der Craats I M,et al.Risk perception-issues for flood management in Europe[J].Natural Hazards&Earth System Sciences,2012,7(12):2299-2309.

[26]Burningham K,Fielding J,Thrush D.‘It’ll never happen to me’:Understanding public awareness of local flood risk[J].Disasters,2008,32(2):216-238.

[27]Heitz C,Spaeter S,Auzet A E R,et al.Local stakeholders'perception of muddy flood risk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approaches:A case study in Alsace(France)[J].Land Use Policy,2009,26(2):443-451.

[28]Lave T R,Lave L B.Public perception of the risks of floods:Implications for communication[J].Risk Analysis,1991,11(2):255-267.

[29]Raaijmakers R,Krywkow J O R,van der Veen A.Flood risk perceptions and spatial multi-criteria analysis:An exploratory research for hazard mitigation[J].Natural Hazards,2008,46(3):307-322.

[30]Lara A,Saur I D,Ribas A,et al.Social perceptions of floods and flood management in a Mediterranean area(Costa Brava,Spain)[J].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2010,10(10):2081-2091.

[31]Botzen W,Aerts J,Van Den Bergh J.Dependence of flood risk perceptions on socioeconomic and objective risk factors[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09,10(45):1-15.

[32]Figueiredo E,Valente S,Coelho C,et al.Coping with risk: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social perceptions on flood risk into management mechanisms-the case of the municipality of Agueda,Portugal[J].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09,12(5):581-602.

[33]Nyakundi H,Mogere S,Mwanzo I,et al.Community perceptions and response to flood risks in Nyando District,Western Kenya[J].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tudies,2010,3(1):346-366.

[34]Lindell M K,Hwang S N.Households'perceived personal risk and responses in a multihazard environment[J].Risk Analysis,2008,28(2):539-556.

[35]Bird D K.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for acquiring information on public perception of natural hazards and risk mitigation-a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 and practice[J].Natural Hazards&Earth System Sciences,2009,4(9):1307-1325.

[36]Hung H.The attitude towards flood insurance purchase when respondents'preferences are uncertain:A fuzzy approach[J].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09,12(2):239-258.

[37]Siegrist M,Gutscher H.Flooding risks:A comparison of lay people's perceptions and expert's assessments in Switzerland[J].Risk Analysis,2006,26(4):971-979.

[38]Thieken A H,Kreibich H.Coping with floods:Preparedness,response and recovery of flood-affected residents in Germany in 2002 [J].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2007,52(5):1016-1037.

[39]Armas I,Avram E.Perception of flood risk in Danube Delta,Romania[J].Natural Hazards,2009,50(2):269-287.

[40]Lindell M K,Perry R W.Household adjustment to earthquake hazard a review of research[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00,32(4):461-501.

[41]Sjöberg L.The methodology of risk perception research[J].Quality and Quantity,2000,34(4):407-418.

[42]Miceli R,Sotgiu I,Settanni M.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perception of flood risk:A study in an alpine valley in Ital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8,28(2):164-173.

[43]Merchant C.The Death of Nature Women,Ecology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M].New York:Harper& Row,1990.

[44]Baumer T L.Research on fear of crime in the United States[J].Victimology,1978,3-4(3):254-264.

[45]Carol G.In a Different Voice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M].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46]Botzen W,Aerts J,Van Den Bergh J.Factors shaping individual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flood risk[R].Amsterdam,2009.

[47]López-Marrero T.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study and promote natural hazards adaptive capacity:A case study of two floodprone communities in Puerto Rico[J].The Geographical Journal,2010,176(2):150-163.

[48]Brilly M,Polic M,Castelli F,et al.Public perception of flood risks,flood forecasting and mitigation [J].Natural Hazards&Earth System Sciences,2005,3(5):345-355.

[49]Botzen W,Aerts J,Van Den Bergh J.Willingness of homeowners to mitigate climate risk through insurance[J].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8(8):2265-2277.

[50]Krasovskaia I,Gottschalk L,S Ae Lthun N R,et al.Perception of the risk of flooding:The case of the 1995 flood in Norway[J].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2001,46(6):855-868.

[51]Halpern-Felsher B L,Millstein S G,Ellen J M,et al.The role of behavioral experience in judging risks[J].Health Psychology,2001,20(2):120.

[52]Burn D H.Perceptions of flood risk:A case study of the Red River flood of 1997[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9,35(11):3451-3458.

[53]Perry R W.Communicating Environmental Risk in Multiethnic Communitie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4.

[54]Wagner K.Mental models of flash floods and landslides[J].Risk Analysis,2007,27(3):671-682.

[55]Slovic P.Perceived risk,trust,and democracy[J].Risk Analysis,1993,13(6):675-682.

[56]Lin S,Shaw D,Ho M.Why are flood and landslide victims less willing to take mitigation measures than the public?[J].Natural Hazards,2008,44(2):305-314.

[57]Grothmann T,Reusswig F.People at risk of flooding:Why some residents take precautionary action while others do not[J].Natural Hazards,2006,38(1-2):101-120.

[58]Terpstra T,Gutteling J,Geldof G,et al.The perception of flood risk and water nuisance[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4(6-7):431-449.

猜你喜欢

范式洪水程度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又见洪水(外二首)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