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书奇迹突破创新铸辉煌“2015世界钾盐钾肥大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成功召开
2015-08-22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 吴 江 张 番 徐 骞 蒋 政
攻坚克难书奇迹突破创新铸辉煌“2015世界钾盐钾肥大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成功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吴江张番徐骞蒋政
7月9日-13日,汇聚全球钾盐钾肥人士目光的“2015世界钾盐钾肥大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盛大召开。大会以“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主要包括展览、主论坛、4个分论坛、2个小型专题会议以及赴钾肥企业参观考察活动等,为近千位参会代表搭建起全面学习、充分交流、深度合作的国际化平台。
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美国等国的参会代表针对全球钾肥市场发展趋势、中国钾肥贸易形势、国内钾资源开发战略、国内外钾盐生产技术创新等话题展开热议,为全球钾盐钾肥行业健康发展以及中国钾肥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农资传媒记者全程跟踪此次大会,将连续推出重磅报道,从多个角度呈现大会精彩内容,深度解读世界钾盐钾肥行业发展大计。
政府关注
钾肥稳定供应产业理性发展
本次会议在我国可溶性钾资源富集地格尔木召开,既是国内钾盐钾肥人士促进技术交流、产品贸易和产业合作的综合平台,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钾盐钾肥产业发展成果的难得机会,因此,大会不仅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引起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青海省副省长辛国斌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柴达木盆地已经初步形成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等循环型产业体系,尤其是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等传统优势产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方向转变,格尔木已经建成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对近几十年我国钾盐钾肥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与建设,我国钾盐钾肥产业不断扩大,产量快速提高,实现了我国钾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重大突破。近年来,我国国产钾肥产能产量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后的世界第四大钾肥生产国。国内钾肥市场产销、供需的结构性变化推动国内钾肥行业逐步形成了‘供应稳定、竞争有序、理性发展’的‘新常态’,对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安全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钾肥是我国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盐湖资源的开发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对我国钾盐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他指出,在“十三五”即将到来之际,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要求,钾盐钾肥工业要实现绿色、循环、清洁、低碳发展,必须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重点培育绿色示范企业,引领行业科学发展;二是重视科技创新,加强工程化技术开发;三是要加强行业间合作,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四是加强行业引导、搞好行业服务;五是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市场。
中共海西州委常委、格尔木市委书记王勇表示,通过此次会议,格尔木市政府将广泛听取与会代表、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合作、经贸往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把格尔木打造成“世界盐湖城”,与大家共同推动世界钾盐钾肥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
龙头企业引领创新固体钾矿有待开发
在我国第一代钾盐人不畏艰难、勇于攻坚,进入青海盐湖区研究、开采钾资源起,几十年的时间,我国钾盐钾肥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批科研院所异军突起,携手龙头企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突出作用,为中国化肥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青海盐湖钾资源的利用从无到有,再到现在取得高技术成果,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富表示,中国钾肥产业在创新中快速发展。他说:“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以及青海省直各部门等多个专项支持下,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并举,自助探索与产学研相结合,盐湖股份公司实现了多项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形成了第三代氯化钾工业技术。察尔汗钾资源总利用率由初期的不足30%提高至70%以上,加工厂综合回收率由60%提升至90%,产品品位KCl含量由不足90%提高到98%。察尔汗盐湖钾盐开发由年产100万吨服务38年增加至年产500万吨服务47年,保障盐湖钾肥可持续发展。中国钾肥自给率从上世纪90年代不足10%提升至2014年的50%多。”
作为我国资源型硫酸钾生产企业的代表,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也一直通过创新、改造,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公司总经理李守江介绍:“2008年11月,公司建成了120万吨/年硫酸钾厂,并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从此,国投罗钾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硫酸钾生产企业。2014年公司正式启动了30万吨硫酸钾扩能改造工程,预计到2017年项目投产之后,国投罗钾公司硫酸钾产能将由现在的130万吨提高到160万吨。国投罗钾120万吨/年钾肥项目扩能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工程完成后公司的硫酸钾总产能将达到150万吨/年,产量将超过160万吨/年。”
然而,我国是一个钾肥进口大国,特别是可溶性钾资源依然宝贵,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开始重视盐湖资源的有序开采。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会长李刚表示:“目前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国内钾肥生产的计划性,保护国内有限的钾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合理规划国内生产企业的生产,提高国内钾资源的利用率,将钾肥资源效用最大化,稳定市场,提升行业信心尤为重要。”为了保障我国钾资源的可持续供应,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对我国钾盐行业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建议。他认为,为了我国钾盐行业顺利发展,我们应当居安思危,认真分析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他表示,我国钾盐可采储量不足,分布不均,尚未找到大型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床,枸溶性杂卤石还未得到重视和开发;一些有希望找到海相固体钾盐盆地由于工程投入力度不足,难以作出结论。因此,这方面急需加大投入,应引起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包括投资商的关注和支持。
市场展望
国内竞争愈发激烈钾肥利用率尚待提高
随着我国钾肥生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钾肥产能不断增加,我国钾肥自给率逐步上升。与此同时,国际钾肥供应商始终十分看重中国市场,多年来维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去年,我国境外钾盐项目成功向中国市场回流,进一步增加了钾肥供应量。目前,我国钾肥供应已经进入了三足鼎立的阶段。
然而,在多方并举增加钾肥供应量的过程中,进口钾肥和国产钾肥的销售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去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在全国不同区域成立销售公司,增强与流通企业的合作。而加拿大钾肥销售公司等国际供应商则是选择减少销售环节。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联表示:“近年来,国际供应商对中国市场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供应商跃过以中农、中化为代表的传统进口企业,与省级贸易商、终端工厂直接合作。国内市场价格竞争越发激烈、复杂。”发改委经贸司处长付炳其也认为,随着政策调整,我国化肥行业正更深层次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国内钾肥企业需苦练内功,迎接未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这样的市场形势将倒逼国内钾盐钾肥企业提高综合实力。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亓昭英表示:“到2020年,钾盐、钾肥行业发展方式将更加科学,产品规格多样化,精细化,结构趋于合理,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国家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扶持骨干企业政策的实施,‘十三五’末,预计我国氯化钾、硫酸钾及硫酸钾镁肥等钾肥产品年产量将达到600万-650万吨K2O,境外钾肥基地建成或投产180万-300万吨K2O的钾肥装置;消费量预计为1300万吨K2O左右,实际自给率保持在50%左右。”
一方面,钾肥生产企业通过突破、创新提高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钾肥产品在农业生产使用中也应注重提高利用率。日前,农业部启动了“2020年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虽然目前我国农业对粮食的需求决定着今后钾肥的刚性需求,在“十三五”期间,在国家保证粮食安全大政策的前提下,钾肥的需求仍将呈增长的态势,但大力提高钾肥利用率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次大会上,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张卫峰博士提出,在中国农田系统层次上,钾的投入与产出均有显著的提高,钾平衡由亏缺转向盈余。“从1981至2013年,化肥钾、秸秆钾投入、废弃物钾投入分别增长了8、1、4倍。1996年之后,农田钾开始进入盈余状态,2008 和2009年钾肥用量的显著降低,钾盈余出现一个小低谷,至2013年钾盈余量又回升至4.25百万吨。这些钾主要储存于土壤中。”他说。对于提高钾肥利用率,他建议:首先,通过提高主要农田钾肥利用效率、提高秸秆还田比例及废弃物利用率,并且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可以降低3.60-4.25百万吨钾投入;其次,除过农田中盈余的425万吨钾,在城镇生活废弃物中可能存在着415万吨钾尚没有还田利用,加强食物链钾循环利用、减少钾向湖泊、河流等水体流失以及提高工业用钾效率,节约钾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
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钾盐钾肥业内人士开始将眼光放到长远的发展大计上,在上游生产方面提高科技含量,在下游应用上提高使用效率。事实上,尽管“2015世界钾盐钾肥大会”更多地聚集了对于自身产业发展的关注,为了保证钾肥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实现产业推进,复合肥生产企业以及钾肥流通企业等下游产业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期待下一届世界钾盐钾肥大会能够融合全产业链各环节资源,稳定行业发展,共同推动钾肥产业步入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