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将成为实现“零增长”坚实后盾
2015-08-22
科技创新将成为实现“零增长”坚实后盾
当前,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及农业部的相关部署,我国各大科研院所在为实现“零增长”的目标前提下,提供必要的科技保障。
我国每年用了世界30%的化肥,种了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说明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负担沉重,化肥使用量大。然而根据20年长期定位试验表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正使我国土壤生产能力下降。说明单一使用化学肥料、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产量下降。配合施用有机肥正是土壤肥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杨兴明教授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发展。他表示,我国每年产生畜禽粪便、秸秆等固体有机废弃物总养分约7000万吨。因此,如何将我国每年大量产生的固体有机废弃物,转变成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土壤酸化、克服土传病害、促进植物生长的有机类肥料,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尹斌提出腐植酸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能源和碳源。南土所已经和华昌展开密切的合作,将最新科技研发成果尽快落地,生产出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功能性肥料。
面对各位专家提出的产能过剩、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利用率低等氮肥生产和施用的突出问题,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刘淑兰女士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氮肥产业发展增值尿素,到2020年底农用尿素1/3用增值尿素替代;同时推动我国传统化肥产品性能升级,每年推广面积6.5亿亩,增产粮食130亿公斤,并起到减少化肥流失,保护环境的作用。刘淑兰女士特别提到了尿素硝铵溶液,她认为该产品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减肥增效。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的目标。1吨UAN溶液(实物)的肥效,相当于1.2吨固体尿素的肥效,肥料利用率高达60%以上。同时,尿素硝铵溶液适应农业部正在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对液体肥的需求。UAN溶液本身是一种液体肥料,也是高效液体复合肥的原料,用UAN溶液加工液体复合肥不仅配方灵活,生产工艺简单,容易添加各种稳定剂、增效剂和中微量元素,满足水肥一体化要求。
会议最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此次会议无论是主题设置还是规模水准,都称得上是业内顶尖的盛会。他说,目前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的关键是减少肥料损失,要结合农田产量水平考虑化肥投入,从施肥技术和栽培水平上努力,在耕地可持续发展和肥料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来自国内肥料行业的土壤、植物营养、肥料产业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就农业资源与环境共性问题展开讨论。
为此次会议无论是主题设置还是规模水准,都称得上是业内顶尖的盛会。
政策解读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这是年初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现代化后,在年中时国务院再次明确要推进农业现代化。
同时,针对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一问题,会议部署要沿着四条脉络行进。为此,《中国农资》对文件中业内最关注的内容进行梳理,为行业提供参考。
脉络一:
要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等,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结构,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推广主要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套作,实施马铃薯等主食加工提升行动,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一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或产品,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大宗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二是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市场紧缺、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重点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统筹布局北方牧区、传统农区、农牧交错带、南方草山草地四大片区,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的通道,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三是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六次产业”。
脉络二:
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耕地保护,引导农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地,鼓励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延伸价值链。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
适度的农业规模经营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农药化肥等滥用,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入股、托管等都是土地流转的方式,这几种方式更能为农民接受,更符合农村土地改革要求,是今后政策鼓励的方向。
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政策也进一步细化。会议明确要求,推动适度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入股、托管、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政策执行。
对国内最必需的对农民又能增加收入的,而且对农村和对农民来说,仅仅提供初级产品还是不够的。这次一号文件中大家特别关注的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既提供初级农产品,自己又能对其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长它的产业链,提高它的价值。同时还可以在农村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包括像旅游业、农家乐等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当然需要有一个过程,实际上各地农村农民都已经在积极往这方面努力。
脉络三:
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吴宏耀、张征:
过去,我们为了“吃饱饭”,过度开发农业资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欠下了生态账、环境账,以后不仅要杜绝再欠新账,还要逐步还上旧账。
转方式、强农业,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要加强对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科技攻关。
同时,还要从农产品流通方式的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和传统的产地市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开展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又要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共同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脉络四:
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餐桌上的安全提供源头保障。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
对中国农业来讲,必须要进行脱胎换骨的革命性改造,把农业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方面,需要加快实施的举措有:控制农业用水总量,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推行农业投入品包装包括废弃农膜基本实现有效回收处理。为解决耕地污染问题,要像美国那样大规模的休耕不符合中国国情,现在正在局部地区探索让污染严重耕地休养生息。比如,之前在湖南开展重金属严重超标耕地综合治理,主要是推行替代种植。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涉及的面非常广,农业发展必须要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