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成就了以色列“农业神话”?
2015-08-22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崔海涛
是什么成就了以色列“农业神话”?
□《中国农资》记者崔海涛
以色列农业是一个神话。一批批“取经”者来到以色列,我们究竟该从中学习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以色列农业——
以色列60%的国土为沙漠,夏季漫长而且炎热、少雨,就是在这样一个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却诞生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强国。这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以色列农业的发展?记者通过走访以色列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为读者揭示以色列农业的真谛。
1构筑系统的水肥体系
在记者的河南老家,即使是炎热的夏季,农民仍然要顶着大太阳在田地里浇水,而远在万里之外的以色列,当地农民却可以足不出户为农田浇水。在以色列,农民为农田灌溉只需要操控手机终端即可远程遥控农田里的灌溉设施实现农田灌溉。从表面上看,以色列的农业似乎是一种自生自灭的农业生产模式,香蕉、鳄梨、桔子……在自然地生长,在广阔的田园里,记者几乎看不到劳动的人群。事实上,以色列的农业从业人员不足总人口的5%。
然而在农业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的农业种植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我国要学习以色列的现代农业必须深入研究其支撑点。毫无疑问,这个支撑点就是“高科技”三个字。以色列的高科技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通过国家层面以及商业化运作构筑起了一个系统的水肥体系,通过这个水肥体系不仅解决了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还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最终确保了高产农业的发展。
首先,从国家层面解决水的问题。记者看到,在以色列的田间有很多灌溉枢纽的设施,据当地人介绍,这些设施与地下输水管道相连,可以随时为农田灌溉。实际上,以色列修通了几乎遍布全国的地下输水管道以保证农业用水。据资料显示,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以色列北部水资源占全国80%,南部干旱区水资源占20%),以色列建设全国性输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包括地下管道、明渠、水库和隧道,每年输水量是4亿立方米。随着输水系统的建立,以色列农业灌溉发生了质的改变,农田田间压力水的供应变为现实,地面灌溉迅速被喷灌系统所取代。这些系统不仅能够把肥料和农药加到灌溉水中,而且还能够自动和精确地控制用水时间、位置和水量。
即使是解决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但是以色列的水资源总量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因此,废水循环利用也是以色列国家层面必须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再循环的城市废水已经占农用水总量的50%,未来将达到80%以上。
因此,在国家层面上,以色列解决了两件事:建设全国性输水系统与污水再循环。通过这两件事为农业用水提供了足够的水源。
其次,商业运作提供微灌设备。以色列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滴灌设备生产商,包括耐特菲姆、瑞沃乐斯等。记者有幸参观了瑞沃乐斯公司,据该公司产品经理Rafi Golan先生介绍,大面积高效率滴灌技术的应用是以色列做到高效用水的“头号功臣”。在以色列,温室、田野、果园都可以看到溶解水溶肥的储肥罐,在需要灌溉的时候根据施肥计划精确地将肥液注入灌溉水,几个储肥罐通过管道和计算机联在一起,就能定期根据事先设定好的需要注入定制的配方肥料。正是滴喷灌系统让水肥一体化成为可能,这种方式可以为作物根部提供最合理的水分和养分管理方案。
如果说,国家战略层面的输水工程与废水循环工程保证了水的供应,那么通过商业运作开发的微灌设备可以把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到极致,与此同时实现水肥、药肥一体化,提高了肥、药的利用率。通过国家层面以及商业化运作构筑起来的水肥体系保证了节水农业的发展,以色列农业之所以成功,应该归功于高科技与系统化的完美结合。因此,我国在引进以色列技术的时候除了要关注技术本身还应该更加重视水肥系统的构建。
x 商业化思维成就高效农业
注重商业价值也是以色列农业能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以色列考察期间,不管是在北部的约旦河谷还是在南方的内盖夫沙漠,记者看到的农作物大部分是附加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如香蕉、葡萄、桔子、苹果、花卉等等。据介绍,只有种植经济作物,当地农民的收入才能最大幅度的提高,反之如果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经济效益则会显著降低。
在位于内盖夫沙漠的Arava农业研究中心,其负责人Boaz Hurwitz介绍,为了在沙漠上建造良田,农民在沙漠上挖出30× 30厘米的沟槽,在里面填埋堆肥后再覆土。Arava地区靠年均25 到50毫米的降水和一些微咸水,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咸水淡化等一系列现代农业节水高技术,生产了以色列60%的出口蔬菜和10%的鲜花,年出口额达2.5亿美元。先进农业技术的采用,真的让“沙漠开满鲜花”,丰富的农产品供应还使以色列获得了“欧洲厨房”的美誉。当然,最根本的是,以色列农业让农民取得了较高的收入,这也支撑了农民对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的投入。
实际上,在以色列,其全国商业意识都十分浓重,即使作为高级学术机构的农业学院也不例外。希伯来大学农学院作为以色列授予农业大学学位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在推动以色列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希伯来大学农学院位于雷霍沃特市(Rehovot),创建于1942年,该学院已经为以色列现代化农业培养了众多高技术和科学知识的人才,支持其先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记者在这里聆听了该学院教授的报告,其中一位教授阐述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纳米可食用材料果蔬保鲜技术。他在讲解这项技术时不只是注重技术本身,而是同样注重这项技术的市场化。总之,商业化运作已经渗透到了以色列产业链条的各个阶层。正是有了强劲的商业刺激,才使该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得到发展。
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以色列现代农业打下了基础,而农业商业价值的实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两者相互促进成就了以色列农业的神话。
在以色列的田间地头,分布这这样的装置,通过电脑控制实现进准灌溉与施肥。
3文化是以色列农业的软实力
任何一种模式的背后都依赖文化的支撑。以色列的水肥一体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水肥一体化相对落后,这种悬殊性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而更多的是文化的差异。以色列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夏季漫长而又炎热、少雨,冬季较为短暂而又凉爽、多雨。而超过70%的降雨集中在11月至3月之间,其他时段为无雨或少雨季节。冬季短暂的降雨无法满足全年的需要,再加上过半国土的沙漠,使得以色列的农业生产十分困难。长时间的艰苦磨难,造就了以色列人独特的文化个性,具体表现就是对水资源的锱铢必较,十分珍惜每一滴水,以至于对待技术亦是如此,从而形成了精益求精的思维习惯。而我国的文化个性与以色列有着天壤之别,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和南部雨水丰沛,相对而言自然条件优越,没有以色列人的危机感。这也是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推广较慢的原因所在。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吴文良表示,中国在引进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时,不能单纯地引进技术,而是要看重技术背后的文化理念。以色列人对待技术的态度是精益求精,而中国的文化很多情况下是“差不多先生”,因此对待如此精细的设备要想让国人接受,还要着重意识的培养。
他认为,我国的农业特别是北方的农业最终是需要靠设施农业来解决的。我们有这么多的荒漠,这些都是未来发展农业最有潜力的地区。那么,以色列的农业技术如何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吴文良认为,除了意识的培养外,还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完善服务体系。以色列虽然有好的技术,但是无法提供整体的服务体系,那么这就要靠中国的公司来完成。比如目前金正大公司正在积极寻找与以色列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果金正大能解决服务的难题,那么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落地就具有了可操作性。二是国家投入。他说:“现在有一些人总是抱怨农民不好好种地,但是我认为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农民头上,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投入。”
总的来说,以色列的水肥一体化不是一项技术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包括国家支持、商业价值体现以及文化理念在内的立体化体系。只有这个体系内的各个环节协同工作,整个系统才能完美地运行。好在国内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在与以方合作方面更注重实效性。如,金正大先后开展了10余场上千人的中国—以色列水肥一体化论坛活动,先后四次组织了200多名种植大户、农业技术带头人等赴以色列参加农业技术交流培训活动,让水肥一体化理念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在中国形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热潮。相信,在一批又一批“取经”者的努力下,中国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终将会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