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Go for it教学文本的阅读活动设计
2015-08-21张逸
张逸
【摘 要】文本解读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其解读的深度决定着教学的高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领,从文本的标题,插图,关键词和中心句及文本背景知识等四方面入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 文本解读 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65-02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众所周知,文本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开始,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念。文本的阅读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科目标得以实施的基础,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任何脱离文本或者无视文本的教学行为都是值得怀疑的。然而,目前的教学实践单纯以文意理解为目的,缺乏词汇学习策略和阅读策略的培养,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以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为例,就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所有文本都有多种内涵,文本的内涵需要我们在解读中去挖掘和体现。通过阅读教材文本,赋予教材以全新的生命,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更加多元、更加综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解读文本,并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一、从文章标题和插图入手
标题是阅读文本的眼睛,是作者对文本内容的浓缩、提炼和概括。为了能够发挥导读作用,作者总是将标题写的简洁明了,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使读者通过阅读标题便能一目了然的了解文本,抓住中心要点。和标题一样,文章插图也是也是读者在阅读之前预测文章内容的重要线索。文章插图不仅有提供直观线索的作用,还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的预测获推测。下面以2012年人教版Go for it(七下)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为例,具体说明文本解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本内涵。
在课堂的活动设计中,让学生一开始就通过标题及图片猜测,在对文章整体理解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3年笔者有幸聆听了某地某老师开设的题为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 的公开课。她对文章的解读就是通过学生对标题及图片的大胆猜测来解读文本。从以上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文本提供的标题和插图与文本内容是息息相关的,从这两处入手,可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情节,有效地激活学生大脑中储存的与文章话题相关的各种知识,为后续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二、从文章关键词和中心句入手
所谓关键词(key words), 是指在文章当中能够概括文章主旨和说明文章中心的词语。在文章中挖掘一两个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意图的关键词,以关键词为抓手,牵出对整片文章文本的解读,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这是提高学生解读阅读文本的重要方法。同时,一篇文章或一段中总会有一句中心句(key sentence),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和中心句来理解文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 八年级教材为例:
八上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Section B 2b的文章没有标题,插图也跟内容关系甚微,而且阅读材料篇幅也较长,生词也多,学生往往望而却步。其实,本篇阅读只要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每段的中心词和关键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活动设计中,本人先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即:Para1:Do you know what a resolution is? Its a kind of promise. Para2: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resolutions. Para3: Sometimes the resolutions may be too different to keep. 之后找文章的细节就容易的多,既能帮助学生学习mind-mapping 的阅读策略,又能用其来铺开词汇,串联其文章脉络结构。在八下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中Section B 2b 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虽然此篇文章有标题也有插图,但对文本的整体解读也不是很明确,所以在本人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也是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即: Para1:language. Para2: food. Para3: zoo. Para4: temperature. 虽然文章篇幅较长,但找出每段的关键词(key words)后,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和框架就一目了然,这样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容易了。
三、从文化背景知识入手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知识,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
趣,提高其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Go for it!是以功能话题来编排各个单元内容的。一般来讲,一个单元有一个中心话题。每个话题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东西方的文化。有时候,一篇文章并不是通篇都与文化有关,也许只有其中的两三句涉及文化内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对文化差异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要仔细研究教材,不轻易放走任何传播文化的机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Go for it 八上 Unit3 阅读文章中出现了几句谚语“My best friend helps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me.”“A true friend reaches for your hands and touches your heart.”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这些语言知识,以免造成笑话和误会。九年级Unit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阅读材料谈论的“餐桌礼仪”。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展示一张用餐的图,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餐桌礼仪。然后请学生猜测有关各国礼仪的叙述哪些是真的,那些是假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把收集到的其他各国的餐桌礼仪展示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学生所了解到的各国餐桌礼仪。最后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法国的餐桌礼仪,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常用句型。在教八下Unit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的阅读文章Section B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Martin Luther King,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美国社会。在活动设计中,本节课以王亚平太空第一课的图片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进一步练习所学句型。然后出示中国近些年一些重大事件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并结对练习,然后自然地谈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入本节课的阅读内容。整个过程融入了热身,导入,复习,情感教育,起到了多重效果。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从不同视角解读教学文本,从情景、意义等不同层面去分析理解阅读文本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和获取文本的内容。与此同时,在文本的解读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拓展。因为阅读文本的解读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还是文化本身。因此,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教材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背景,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咏梅.从同课异构看文本解读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12).
[2]王娟娥.初中英语阅读教材文本解读例谈[N].中国知网,2013年第35期.
[3]罗锐洪.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N].中国知网,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