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影响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因素分析

2015-08-21邱华丽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因素分析

邱华丽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通过对中国运动员落地稳定性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竞技体操落地稳定性的因素,针对中国竞技体操运动员在落地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训练对策。

关键词 体操运动员 落地稳定性 因素分析

一、前言

竞技体操以自身特有的全面性、复杂性、惊险性、准确性和艺术性等特点,深受世人的关注。如何继续保持并捍卫我国在世界体操界的领先优势是我国体操界所应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运动员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运动员起到很大的作用,竞技体操中落地动作又是稳定性差极其容易失误的环节,因此,落地动作稳定性同样也成为了竞技体操制胜因素之一,研究影响竞技体操的落地稳定性的因素就显的很有必要。解决好落地动作稳定性对今后我国体操队及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体操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基本技术

中国体操队领队钱奎曾说过:“中国队失误一方面是因为压力大、紧张,另一方面是实力还有所欠缺,存在技术上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体操队整体水平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基本技术方面还有欠缺,亟待提高。竞技体操本身是一种力量型、技术型为主的运动项目,运动员为了追求动作难度的“A”分,有效地促进体操向更高难度方向发展,体操的下法也多采用高难度的翻转型动作,动作难度的加大更要求基本技术的扎实。基本技术是运动员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要想落地动作的稳定性提高,只有基本技术动作熟练、扎实。所以,不能只追求高难动作,基本技术动作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运动训练的全过程。

(二)力量

力量因素在吊环、鞍马、跳马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现代竞技体操动作难度越来越大,落地动作越来越复杂,对诸关节的“压缩负荷”以及运动员的肌肉耐力和绝对力量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跳马项目对运动员的上肢、腿部力量要求都很高。另外,特别要注意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运动员落地稳定的因素之一就是通过核心肌群的收缩保持或维持脊柱和骨盆在正常的解剖学位置,使脚落在重心抛物线的延长线上。

(三)心理因素分析

世界体操大赛不仅要求运动员有巨大的身体控制能力,同时也要求较强的心理控制能力,即运动员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控能力。所以,奥运会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更为重要。决赛选手实力非常接近,再加上新规则,运动结束后着陆稳定性和提高地面的操作稳定性的关键是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四)生理方面

由于国际竞技体操规则的影响,现代竞技体操运动难度的加大,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理方面,体操落地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有视觉因素、位觉因素(即前庭感觉)、动觉因素(即本体感觉)和触觉因素。视觉因素用来维持身体平衡,对肌肉协调、准确性和韵律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通过眼睛的运动肌肉,刺激大脑皮层,再由大脑皮层发出指令来调整身体的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确保地面的稳定。位觉是前庭感觉,是人体各种旋转,变速旋转导致前庭器官受体兴奋的感觉。本体感受、动觉因素来自肌肉本体感受器的感觉。

三、我国竞技体操选手落地稳定性发展对策分析

(一)力量素质是落地稳定的基础

体操本身对力量的要求很高,受到国际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体操运动难度越来越大。落地动作受其影响难度越来越高,各个方向的旋转程度和环数增加,这对运动员落地前的四肢和核心肌肉力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腿的关节部位,压力负荷越来越大。所以必须加强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尤其是下肢膝盖,踝关节力量的训练。体操运动员采用的组合练习(动力性练习和静力性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训练有很好的效果。

(二)心理素质是落地稳定的保障

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还应重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科学研究与实践表明:比赛失误也多产生于心理紧张。心理训练对提高运动员心理过程、心理潜能,提高心理调节能力,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能够起到重要的保证。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心理训练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结合个人特点和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生理素质是落地稳定的关键

运动员生理因素影响落地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由生理器官,如眼睛、皮肤以及前庭器官等对自身位置、方向、旋转周数等产生感觉,然后通过肌肉收缩把信号传入大脑,大脑通过处理和分析,然后通过神经调节系统发出指令,通过肌肉收缩命令每个肢体肌进行活动。所以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的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采用蹦床弹网对落地时的各种加速翻转和旋转的动作进行训练,使运动员建立旋转动力定型的感觉,同时通过转椅的加速度让运动员体验感受加速的变化,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训练进行综合训练,可迅速提高前庭功能的稳定性,并可以改善位觉功能,以提高运动员的神经控制系统能力。

四、结论

(一)我国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要特别注意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所以在加强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

(二)我国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还是不够,因此,还要继续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从而有效的提高运动员完成落地动作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体育系通用教材.体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董汉英.对提高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S1:18-19.

[3] 颜天民,何荣.论竞技体操的“稳定性”[J].中国体育科技.1994.08:27-30.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
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湖北省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