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教学中发球技术的探究分析
2015-08-21酒元明
酒元明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网球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选手的发球能力。发球是网球技术中唯一一项完全由自己掌握而不受对方控制的技术,同时又是网球所有技术中较难掌握的一项。在高校网球课教学中,发球技术是教学中的难点,亦是学生最难掌握技术之一。大多数网球教师和学生都将发球列为重要但难掌握的网球技术之首,很多学生到毕业时对发球技术的掌握仍不十分理想,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如果将网球各项技术的难点分析透彻,能够缩短大学生的练习时间,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参与热情。
关键词 高校 网球教学 发球技术 分析
一、网球的发球分类
(一)平击球
平击发球在诸种发球中是球速最快的发球法。该发球球速快,反弹低,威胁大,但命中率比较低。
(二)上旋球
这是以上旋为主,侧旋为辅的发球法。发力越大,球的旋转越多,过网弧度就越大,命中率也越高;落地后反弹高,迫使对方在肩部或以上部位接球,不利于发力,给对方造成很大压力的同时为发球上网带来足够的时间。
(三)切削球
这是一种以右侧旋转(略带下旋)为主的发球法。就是由球的右上往左下切削击球。该发球不但球速快,威胁大,而且容易提高发球命中率,为此被世界各国多数运动员所采纳。
网球有两次发球机会,分为一发和二发。比赛时,一发可选择平击发球(速度快弹跳低,适合进攻)或侧旋球(可以把对手调出场外,增大对手的跑动距离),二发可选择上旋发球(不易出现失误,弹跳高,对手回球质量不高)。
二、网球发球动作的整体技术分析
在张文、张艺钟的研究中提出: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可以认为发球动作是一个协调链。发球力量主要来源于腿部动作中的膝部的屈伸,正是这一动作产生的爆发力传递至整个链条系统。整个发球的发力过程为:蹬腿→转髋→转体→手臂绕肩→肘部伸展→小臂外旋→转腕击球→随挥动作。通过这种发力顺序,使发球动作合理化,达到最佳效果。
三、网球发球动作的要点分析(以右手持拍为例)
(一)站位与准备姿势
发球时左脚在前,应在底线后3-5cm处,与底线成45度角左右,右脚基本与底线平行,两脚前后自然开立,保持平衡。身体重心放在左脚,左手持球扶拍颈放在腰部高度,拍头指向前方。右手采用大陆式握拍法(易发出上旋或侧上旋发球)轻轻握住拍柄,全身充分放松,精神集中。单打与双打站立位置有差别,单打发球时靠近中点标志,双打时靠近双打边线。
(二)抛球
发球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抛球,抛球的位置和高度不合理,容易造成身体失去平衡,影响对球的控制。正确方法是:利用身体的协调发力,以肩为支点,左手指根托球,直臂将球抛起,避免只用手指或手腕来完成抛球,球不宜旋转,抛出球的高度,要高过右手伸直手臂后球拍的甜区,落点在左脚尖前方50cm处,球出手后,目光应先集中在抛球点上,直到挥拍击球前,非持拍手臂上伸且用力固定形成支撑轴,有助于保持身体平衡。
(三)挥拍击球
此动作可分解为后摆球拍、背弓动作、搔背动作、击球动作四个部分组成。
1.后摆球拍:以准备姿势为基础向持拍手一侧转身,同时持拍手引导球拍贴近身体像钟摆一样将球拍摆至体后(不一定要直臂后摆但掌心一定要朝向身体)。
2.背弓动作:球拍后摆至一定高度后(此高度因各人习惯而异,至少大臂不应紧夹在体侧),以肘为轴,小臂、手、拍头依次向体后、背部下垂,同时屈双膝并伴随身体后展呈“弓”状。
3.搔背动作:挥拍击球时肘部有一个引导小臂、球拍下垂至背后再以肘部为轴带动手臂、球拍摆向击球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好像在用拍头给后背搔痒,故被称为“搔背动作”,其目的是为了持拍手能有一个足够的获得摆动速度的过程,为到达击球点一瞬间力的爆发做充分的准备。此动作要放松。
4.击球动作:在屈膝、背弓动作的基础上自下而上依次蹬地、伸直膝部,反弹背弓并向出场地内侧转体,与此同时仍以肘为轴带动手臂、拍头摆向击球点,最后在力的爆发点上击中抛送于空中的球。发力是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的,球拍走势最快、最具爆发力的一点应在到达击球点那一瞬间。
(四)击球后的随挥动作
击中球时虽然挥拍击球动作已告完成,但整个发球过程却仍在继续。球拍击中球后,球员应顺着身体转动方向及挥拍的惯性做收腹、转肩和收拍的动作,最终拍子由大臂带动收向持拍手的异侧体侧,结束发球动作。
明确了网球发球的技术过程后,科学系统的训练是提高发球质量的保证。随着实践的深入,技术动作会越来越符合人的生理学特点,发球成功率、发球质量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大学生们会更加的热爱网球并参与到网球运动中。
参考文献:
[1] 张文,张艺钟.对网球发球体系的初步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2] 李海军.高校体育专业网球课发球技术练习方法的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
[3] 陶志翔,祁兵等.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27(12).
[4] 陆永江,柳青,郑孟君.关于提高网球发球质量问题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8.10.29(5).
[5] 徐欣.关于网球发球技术训练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2.4(4).
[6] 黄艳翎.浅析网球发球技术教学要点及难点分析[J].运动.2010.7(11).
[7] 徐志刚.网球发球技术及其教学训练策略[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0(1).
[8] 高守东,赵武.最新网球发球技术分析与训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