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5-08-20吴强
吴强
[摘要]《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蕴涵丰富的意识形态思想。《宣言》明确指出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决定意识形态的内容及其变化;阐明了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明确提出了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的论断以及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深刻观点;阐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性对“精神产品”的影响。《宣言》还通过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说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不能成为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思想武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分析意识形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思潮;时代价值
一、《宣言》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基本观点
《宣言》中关于社会意识、时代精神、法律、道德、宗教、思想观念、统治思想、精神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构成了《宣言》中意识形态基本观点。
1、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决定意识形态的内容及其变化。“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这是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宣言》说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意识形态作为精神生产的相对系统的产物,是对现实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反映,也是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观念表达,必然“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总体上看“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而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3]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是共有的事实。这确定了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4]在未来社会,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消失,国家消亡,具有阶级性的意识形态才会完全消失。
2、《宣言》阐明了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政党作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阶级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实践者,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特定的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主要由政党的宗旨、信仰、奋斗目标、方针、政策等方面构成。《宣言》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实践者,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5]共产党的近期目标就是组织、教育无产阶级,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夺取政权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6]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阶级差别的消失,消灭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公共权力逐渐失去政治的性质,最终建立起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P294)共产党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也就是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问题,理想信念是意识形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明确了理想信念,也就阐明了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问题。
3、明确提出了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的论断。统治阶级由于占有生产资料,控制着社会物质生产,掌握着社会财富,既然意识形态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因此,《宣言》自然就得出了这样一个唯物史观的论断:“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8]这一论断有三层含义:一是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物质关系对政治思想和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二是强调了统治阶级思想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自身的统治思想;三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更迭,统治阶级的更换,人类社会的统治思想是不断变更的,不会固定不变。当古代社会走向灭亡的时候, 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基督教思想又被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击败,在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后,资产阶级的自由竞争思想在社会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4、提出了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深刻观点。既然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当无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不仅要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无产阶级要在物质生产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而且无产阶级还要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代替资产阶级思想,这正如资产阶级所有制代替封建所有制、资产阶级思想代替封建贵族的思想一样,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彻底的决裂,而且“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9]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深刻的思想,既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深刻性,同时也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艰巨性,特别是思想领域革命的艰巨性,因为,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比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更复杂、更具有长期性。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这也说明,他们既重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造,也重视政治思想领域的教育与改造。
5、阐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性对“精神产品”的影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广为流行的话语,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没有使用“全球化”一词,他们对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化思想进行论述时,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世界性”这样的概念。《宣言》不仅阐述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生产、市场和消费的“世界性”问题,而且也明确指出了“精神产品”的“世界性”。《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0]新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 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也供世界各地消费,过去那种各地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个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11]在此,《宣言》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生产、市场和消费等物质生产的世界性,必定带来精神生产的世界性,当资本家奔走于世界各地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资本主义精神产品、“资本主义文学”带到世界各地,这实际上就指出了各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要受到资本主义生产“世界性”的冲击,各国的精神产品和“文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
二、《宣言》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19 世纪上半期,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2]因此社会内部的矛盾达到公开而尖锐的程度,反映到思想领域就表现为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活跃,蒲鲁东主义、魏特林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等在工人中颇有影响。为了说明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共产主义学说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区别,引导工人运动走上正确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6 ~ 1848 年间对这些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理论斗争。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科学,它是在同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发展起来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自觉划清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坚持同各种错误和反动思潮进行批判斗争,并在批判斗争中不断发展的历史。《宣言》的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是专门为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而写的。他们在《宣言》中对影响工人阶级思想的社会主义思潮逐一进行剖析和批判,揭示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实质和批判社会思潮的方法论原则。
其一,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来考察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整个世界的重要方法。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要求在逻辑认识中要以历史发展事实为基础, 排除了历史中随意的和偶然性的东西, 从而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反映。任何历史事件和思想理论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都是对当时历史发展的具体反映。坚持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 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轨迹, 从而进一步预测其发展趋势, 掌握事物的本质。社会思潮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任何社会思潮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宣言》正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把各种社会思潮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考察, 得出了对它们的科学认识, 进而彻底地批判了它们的不合理或错误的根源。在分析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时,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尊重历史事实的原则, 把这些社会主义思潮都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特别在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时候,《宣言》没有完全否定这种社会主义思潮曾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的重要作用,而是充分承认空想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它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但是, 《宣言》也正是坚持历史分析方法, 深刻地指出“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意义, 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13]因此, 这种社会主义最终必然沦落到反动或保守的社会主义阵容中去。
其二,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宣言》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斗争学说的成熟而完整的理论形式,阶级分析法是其基本的分析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怀着强烈的无产阶级感情和立场, 依据人类社会发展历史, 来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和建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在对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批判时, 马克思、恩格斯成功地运用这种分析方法, 有力地揭示了各种思潮的本质, 大大增强了理论批判的效果。任何社会思潮或思想理论都不仅仅是理论创立者个人的思想观念, 而它在很大层面上总是代表着一定阶级或阶层、集团的利益和要求。阶级分析方法实质上就是一种利益分析方法。在阶级社会中, 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社会极为重要的方法。任何忽视和否定阶级分析方法的态度, 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宣言》在指出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在思想和现实中的表现后, 利用阶级分析方法深入地揭示了这些社会主义思潮代表的阶级本质。比如, 封建的社会主义代表着没落的封建贵族利益;小资产阶级代表着小资产阶级和小农民的利益;德国“ 真正” 的社会主义代表着“ 德国小市民的利益”,“ 充当着这种小市民的夸夸其谈的代言人”;[14]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代表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利益;空想社会主义代表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利益。
三、《宣言》中阐述的意识形态思想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价值
《宣言》中阐述的意识形态思想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还具有现实价值,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国宪法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在意识形态多元化格局下,这不断受到其他意识形态的挑战。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符合意识形态自身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党能否执好政的全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15]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根本的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决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就会解除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武装,势必出现党无宁日、国无宁日、民无宁日。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我们应时刻牢记。
2、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两个决裂”的实现需要无产阶级长期不懈的努力。当前,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面对新的现实, 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此,就要对社会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让更多的人将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内在的价值支撑和精神支柱,让更多的人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问题;就要不断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明确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切实增强对公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 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传承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素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代代相传,才能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正确认识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加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的思想文化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放眼世界,博采众长,善于从外来文化中吸取营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积极吸收和学习国外一切有利于我国的文化成果和经验,不断为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发展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优势, 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不遗余力地宣扬他们的政治理念, 借机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消解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西方国家在与我国进行经济交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输出其价值观念,西方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蚀着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他们还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败坏着我国的社会风气、毒害着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面对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
4、加强对当前社会思潮的具体研究。现代社会发展已经充分表明, 越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各种社会思潮就会更加活跃。所谓社会思潮, 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 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 晴雨表” , 是判断一定时期意识形态整体状况的“ 风向标” 。社会思潮体现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和丰富的思想观念, 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一般而言, 在革命或改革时期, 社会思潮往往最为活跃。当代中国的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事业, 它必然会带来人们利益的深刻变动, 从而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进一步多样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等等交织在一起, 社会思潮呈现出复杂的局面。要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方向, 仅仅研究马克思主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结合时代特点, 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生活中存在的社会思潮。一方面, 要研究社会思潮的一般性质和特点。从理论上把握社会思潮的整体状况、一般性质和基本特点, 这是研究社会思潮的基础性工作。这有助于提高对社会思潮的预判能力, 最大限度地防止错误思潮的形成,这对研究具体思潮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要深入研究对当前社会影响程度深刻和范围广泛的具体社会思潮。在研究具体社会思潮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批判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方法, 一定要区分主次, 抓住主要矛盾, 进行分类分析, 尤其要重点研究社会思潮中的“主潮” 。对于那些先进的社会思潮, 应该加以引导;对于那些落后的社会思潮, 应该加以改造;对于那些反动的社会思潮, 必须给予坚决抵制和彻底批判。深入揭示那些试图干预社会变革, 左右社会走向的反动社会思潮的实质及其表现形式。同时, 要高度关注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它们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在当前, 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以下几种社会思潮:即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 左派” 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新儒学思潮。这些思潮正对我国社会发展发生着很大的影响, 它们具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性。一定要深刻揭示它们的真实政治意图, 防止被它们的假象所迷惑。这些社会思潮虽然在具体的主张上有很大差别, 但它们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方面是一致的。因此, 对这些社会思潮,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度的警惕性, 坚决地给予批判。
[参考文献]
[1] [2][3][4][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252 ;291 ;292 ;293 ;285;293;294;292;293;276;276;297;304;301
[15]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