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仲景论治消渴病常用治法

2015-08-20赵坤牟淑敏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张仲景

赵坤 牟淑敏

摘要:消渴病属疑难病证之一,变证频多,对其相关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素有争议。本文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消渴文献的回顾,总结仲景治疗消渴病的常用治法,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消渴病;张仲景;常用治法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3-0102-02

消渴病是由体质因素、外感邪毒、忧思郁怒、劳倦损伤、嗜食肥甘等多种因素所致的,以内热伤阴为基本病机,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内经》中亦有“脾瘅”、“消瘅”、“消中”等名称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中对消渴作了具体论述,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许多方药都行之有效并在临床中沿用至今。现探讨如下。1 滋阴清热法

消渴病之初期,病机多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症见口渴引饮,小便频数,饮一溲一,口干舌燥,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或细数。《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曰:“渴欲饮水,口舌干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其中,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解肌退热,止渴生津;知母甘寒质润,清泻肺胃实热;粳米、甘草益胃护津;更加人参益气生津,诸药相合,共奏清热泻火润燥,益气生津止渴之功。吕仁和[1]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阳明体质,胃热内盛的患者,常用仲景之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屡见奇效。2 阴阳双补法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有言:“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论述了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承,又不能化气助阳以摄水的下消证治。老年糖尿病患者久病阴损及阳,常见肾阳虚衰或阴阳俱虚,症见小便清利而数,入夜尤甚,腰膝酸软,四肢清冷,精神不振,尿有余淋,体重减轻,舌淡苔滑,脉沉微弱。仲景之肾气丸,既用地黄、山茱萸、山药补阴之虚,又用桂枝、附子助阳化气,阴阳双补,为后世医家从肾虚论治消渴提供了依据。3化气利水法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云:“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指出消渴患者感受外邪致水热互结膀胱,气化不行并发小便不利的证治二证见或尿闭、或尿遗,少腹胀满,渴欲饮水,浮肿,呕吐,舌淡苔白,脉浮等症。本证的关键在于消渴病日久,气虚及阳,气化失职,水蓄膀胧所致,治疗当益气通阳,化气行水。而五苓散中,仲景巧妙地运用桂枝温通阳气,内助膀胱气化,并加以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等健脾利水清热之药,有效地解除了消渴病患者的疾苦。4泄热逐瘀法

对于血瘀与消渴的关系,早在《灵枢·五变》中就有记载: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饥,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热也,当下之。”仲景予桃核承气汤治之。桃核承气汤是《伤寒论》中泻热逐瘀的代表方剂,用于治疗血热互结之蓄血证。消渴病日久,津液损伤,胃热肠燥,患者多有大便干燥、便秘之症状。胃肠燥热,又易灼伤阴血,血脉涩滞不行,络脉瘀阻,致使燥热瘀血相互搏结,而燥热瘀血又可使消渴更甚。故桃核承气汤是为治此证之妙方。5温清并用法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说明足厥阴肝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相火内燔,消灼津液,为消渴寒热错杂之证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清代医家黄坤日:“消渴者,是厥阴病也。”在其著作《素问微蕴·消渴解》中也明确提出:消渴之病,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揭示消渴的发病与肝的关系密切[2]。邪犯厥阴,肝之体用失调,阴阳各趋其极,上热下寒,虚实夹杂,肝脾不调,肝胃失和,用乌梅丸清上温下,恰和病机。6宣痹通络法

消渴病病程日久,易于出现因阴津亏虚,阴血不足,出现气血不足,阴阳俱虚的局面。阴血不足无以濡养四末,阳气亏虚不能温煦四肢,故症见四肢怕冷、肌肤苍白、指端麻木、感觉迟钝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中言:“血痹阴阳俱虚,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原用于阳气不足、血行不畅之血痹病,具有温阳行痹,调和营卫之功。熊曼琪教授在长期的糖尿病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将本方拓展运用[3]。方中黄芪补气,桂枝通阳,白芍和营,姜枣调和营卫,共奏温阳行痹,调和营卫之功。

正如曹颖甫先生所言:“仲师之法,今古成宜”。仲景论治消渴病思路明确,有其独特的见解,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许多治疗消渴的药方,有些方剂虽未记载用于治疗消渴病,但结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临证和病机特点的分析和描述,运用其辨治消渴病多有良效。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参考文献:[l]吕仁和,赵进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J].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0 - 311.[2]牛洁,刘铜华,杨丽霞,等.刘铜华治疗糖尿病验案举隅[J]北京中医药,2009,28(6)4:57 -458[3]邓烨,李赛美,朱章志熊曼琪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经验述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8):2110 - 2113

(收稿日期:2014-10-23)

猜你喜欢

张仲景
“堂”的由来
医学家张仲景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三国志》为何不提张仲景
《三国志》为何不提张仲景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张仲景治穷病
张仲景对症下药
善良的打劫
医圣张仲景智拜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