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针刺法干预高脂血症30例临床观察
2015-08-20顾祎敏
顾祎敏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针刺方法干预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且属于中医痰湿阻遏的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40 mg qd po。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中脘、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关、阴陵泉等腧穴。2组均观察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00%,对照组为76.6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健脾针刺法干预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高脂血症;针刺;健脾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1-0050-02高脂血症在我国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研究指出,本病在我国成人的患病率为18. 6%,估计患病人数约1.6亿[1]。笔者在开展社区适宜技术的过程中,以针灸,特别是健脾针刺法干预社区居民的血脂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今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高脂血症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7年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包括血清胆固醇(TC)升高(5.72 mmol/L以上),或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C)升高(3.64 mmol/L以上)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降低(0.91mmol/L以下),或血清甘油三酯( TC)升高(1.70 mmol/L)以上。1.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 参考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脂血症的相关部分。痰浊阻遏证主症: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舌胖,苔滑腻,脉弦滑。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1.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高脂血症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上述高脂血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原发性高脂血症。④虽服用调脂药物,但已停药两周以上,且血脂水平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⑤年龄在18—70岁之间。1.4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半年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患者;③属继发性高脂血症者;④有药物(如噻嗪类、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及某些避孕药物等)引起的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者;⑤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治疗药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及近两周曾采用过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⑥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1.5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0例,均为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居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51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5岁,2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血脂水平等的比较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2.1治疗方法2.1.1 对照组 口服辛伐他汀40 mg,1次/d。2.1.2治疗组在辛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中脘、足三里(双)、丰隆(双)、三阴交(双)、内关(双)穴、阴陵泉(双)穴。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选用0.30 mm×25~75 mm毫针行指切法快速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隔日1次。2组均观察治疗3个月。2.2观察项目及观察指标①安全性指标观测: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过敏等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观察针灸过程中有无出血倾向,做好宣教,注意晕针患者的处理。②疗效性观测:分别}已录并观察每例患者治疗前、疗程开始3个月后的血脂(包括10L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2.3 统计分析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2] ①临床控制: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②显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C下降≥40%。HDL -C上升≥0.26mmol/L,TC - HDL -C/HDL -C下降≥20 %;③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10%但<20%,TC下降≥20%但<40%,HDL -C上升≥0. 104 mmol/L但<0.26 mmol/L,TC - HDL - C/HDL -C下降≥10%但<20%;④无效:血脂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3.2治疗结果3.2.1 2组患者血脂疗效比较见表1。3.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同醇变化情况比较见表2。3.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片油三酯变化情况比较见表3。3.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变化情况比较见表4。3.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情况比较见表5。3.3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期问,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4讨论
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多项疾病的重要危险冈素,故应早期积极干预。两药调脂药物如他汀类、炯酸类、贝特类等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因上述药物长期使用具有肝肾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等毒副作用,且价格较为昂贵,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临床使用,
高脂血症属中医“脂浊”、“痰浊”范畴,实为津液代谢异常,湿聚成痰,痰浊内生之病理产物。而津液之代谢由脾胃运化之功能所主。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因此,饮食不节、年老脏腑功能亏虚,皆可致运化失司,为本病的病机之本。故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除从化痰祛湿泄浊等“治标”之法人手,尚须“治病求本”,从痰浊生成的根本原因出发,以健运脾胃,恢复脾胃运化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主
针刺疗法是常用的社区适宜技术,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较为安全,因此非常适合在社区基层医疗单位推广。既往研究证实,以本方法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较为确切,如周喜燕等以针刺治疗痰浊血瘀型高脂血症50例,总有效率为78.3%[3];俞文全等以针刺治疗高脂血症,并没辛伐他汀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结果2组之间在降低血脂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明针灸治疗能明显改善血脂乍化指标[4]。在临床实践中,从高脂血症、从痰浊生成的根本原因出发,以健运脾胃理论为指导,并参考相关文献报道,故在取穴方面,以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内关、中脘等调理脾胃腧穴为主[5]。通过本研究,可以认为,以健脾针刺法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拓展运用参考文献:[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99.[2]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1.[3]周喜燕,李滨,针灸治疗痰浊血瘀型高脂血症50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6):39.[4]俞文全,许祥贵,吴焕淦.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3):155-156.[5]马飞翔,甘君学,王启才,等.不同针灸疗法治疗高脂血症文献分析[J].江苏中医药,2011,43(5):75-76.(收稿日期:201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