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赶黄葛花汤治疗酒精性肝病30例临床观察

2015-08-20郑翔鸿王春霞万雪梅向劲松钟森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2期

郑翔鸿 王春霞 万雪梅 向劲松 钟森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赶黄葛花汤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3月- 2014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单纯使用多烯磷脂胆碱,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赶黄葛花汤,疗程30(1。结果 赶黄葛花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ALT .AST .ALP、γ- CT、TBH.(P<0.05),对ALB影响不明显、结论 自拟赶黄葛花汤治疗酒精性肝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赶黄葛花汤;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 - 2349( 2015) 02 - 0035 - 02

过鲢饮酒和酗酒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与交通事故、婚姻破裂、家庭和社会暴力,以及肝脏、胰腺、大脑等器官损伤和癌症密切相关,后者以酒精性肝损害最为常见、、由于摄入过量酒精所导致一系列肝脏损害统称为酒精性肝病(alcoholi(livee disease,ALD),疾病谱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此外,严重酗酒可因诱发弥漫性肝细胞泡沫样脂肪变或大块肝细胞坏死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近年来,我国居民酒精消耗量和嗜酒者增长迅速,ALD已成为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医学问题[1]。因此,戒酒及减轻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是降低酒精性肝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中药赶黄葛花汤是本科拟定的中药方剂,近年来临床应川于治疗酒精性肝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本临床研究拟通过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拟赶黄葛花汤,为临床治疗酒精性肝病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1 病例选择1.1一般资料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3岁~63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 43. 64±9.87)岁;CAGE(酒瘾问题自填式筛查问卷)2. 58 +0.31、AUDIT(酒精应用疾病鉴定试验问卷)3. 42±0.39。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 32 +9. 37)岁;CACF(酒瘾问题自填式筛查问卷)2.60±0. 34、AUDIT(酒精应用疾病鉴定试验问卷)3.38 +0. 35, 2组患者性别、年龄、CAGE、AUDT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2组基线资料比较 见表11.3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10年l JJ所修订《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CACE评分≥2分,AUDIT评分男性或年龄< 60岁,总分≥8分,女性、青少年或男性≥60岁,总分≥4分,即为筛查阳性;饮酒史≥5年,日均乙醇量≥40g(女性≥20 g/d);或最近2周有大量饮酒史,折算乙醇量>80g/d[酒精性饮料乙醇含量推算公式(g)=饮酒量(mL)×乙醇含量(%)x0.8](需重视酒精性肝损害的个体差异)。1.4排除标准排除恶性肿瘤、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中毒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1.5治疗方法安排合理规律饮食、作息时间正常、成酒和补充维生素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及其并发症对照组予多烯磷脂胆碱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456mg口服,tid,共治疗30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赶黄葛花汤(由赶黄草、葛花、黄芪、生晒参、生山楂、陈皮)150 mL/次,口服,qid,共治疗30d,1.6观察指标动态观察:体温、心率、血压、呼吸,每日记录1次。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二便常规疗效观察:根据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ALB .ALP、γ-CT、TBIL。1.7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若不能直接采用卡方检验,则使用确切概率法进行假设检验2结果2.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22.2安全性分析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做了血常规、二便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未出现异常实验指标。3讨论

赶黄葛花汤是本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拟订的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处方。中医学虽无酒精性肝病之称,但散在论述于“伤酒”、“胁痛”、“酒癖”、“酒鼓”、“黄疸”等病证之中,中医学认为少量饮酒有益,过则危害。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以酒为浆”可致病。李时珍认为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本草纲目》云:“少饮则活血行气,壮神御寒,逍遥助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3]总结其病因病机是因饮酒过度克伤脾胃、湿热内蕴、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气血失和、痰浊内生、气血痰搏结凝聚而致病。

治法则根据“扶正健脾,清热利湿,活血行气”的中医理论,并突出重视“解酒毒”的作用,以解毒利湿,益气健脾为主要治疗大法。本方重用赶黄草、葛花为君治以保肝利胆,解酒醒脾。《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睥,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故臣以生晒参、黄芪补气健脾,并佐以生山楂、陈皮行气活血、消食除痰。合成白拟赶黄葛花汤,并符合中医“切中病机,药少量多,直达病所”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并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特点和“简、便、廉、验”的治疗优势。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赶黄草( Penthorum chinense Pursh)史载于明《救荒本草》,又名水泽兰、水杨柳、扯根菜等,为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的地上部分。《中药大辞典》和《四川中药志》均有记载,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十三册》附录。赶黄草为苗族传统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及云贵一带,人工栽培以四川省泸州古蔺为道地产区。民间以全草入药,性温,味甘,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退黄、平肝的功效,可治经闭、水肿、血崩、带下、跌打损伤。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降酶、保肝、退黄、健脾的功能,作为中成药“肝苏颗粒…肝苏胶囊”、赶黄草饮片等的原料药材[4]。

葛花,甘凉,主归胃经,具有解酒醒脾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能促进乙醇的体内代谢,减少肝中丙二醛( MDA)的生成,增强谷胱甘肽( CSH)的抗氧化系统的抗氧化作用是其保护酒精性肝损伤的重要机理[5]。

人参的解酒保肝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也被充分证实。实验证明,人参能增加小鼠的抗疲劳、耐缺氧、抗氧化、抗炎、抗肝损伤及缓解成瘾等作用[6]。黄芪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许多研究证实,黄芪能显著提高脑、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并降低肝脏MDA含量;黄芪、黄芪多糖具有保肝、抗疲劳、抗缺氧、降低血脂等作用[7]。

山楂为传统的中药,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山楂提取物总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作用。中医认为山楂能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山楂及山楂黄酮可通过调节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转录水平和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物,预防脂质代谢紊乱[8],山楂叶乙醇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有清除和生成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随提取物的百分比浓度增加而增加[9]。

陈皮实验发现,小鼠灌服乙醇后血中乙醇浓度明显增加,而乙醇脱氢酶( ADH)活性有所降低。用陈皮提取物预先灌胃小鼠可明显延长醉酒发生的时间,缩短醒酒时间,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并能降低小鼠血清乙醇浓度,提高乙醇脱氢酶含量,恢复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活,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的含量,说明陈皮提取物具有解酒护肝的作用[10]。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赶黄葛花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ALT、AST、ALP、γ-CT、TBIL,临床效果显著。该制剂是一个纯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安全无毒、治法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药源广泛易得,体现了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特色及体现当前全球性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参考文献:[1]吴孟超,李梦东.实用肝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扳社,2011:232 - 241.[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67 - 170.[3]潘志恒,赵志新,慢性肝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6 - 309.[4]宋丽.赶黄草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7,9(2):87–88[5]雷红伟.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489 -490.[6]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85 - 1595.[7]金若敏,张晓晨,陈长勋,等,黄芪毛状根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619 - 621.[8]翁毅力山楂的药理作用[J].中国药业,2005,14( 12):89.[9]黄沛力,曾绍辉,银杏叶、山楂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4):245.[10]张雄飞.陈皮提取物对酒精肝的保护作用[J].当代医学,2008,(143):157-158.(收稿日期: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