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醒狮渐雄起
2015-08-20严学锋
严学锋
张江高科是“一头睡醒了的雄狮”,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这一‘风口,必将成就张江高科腾飞的梦想。张江高科之所以抓住了“风口”,是因为抓住了三个“势”
2015年6月,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视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培健做了公司转型升级的汇报。去年6月,张江高科董事会换届,陈干锦出任董事长、葛培健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后,借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间的联动(双自联动)、国资国企改革,张江高科开始了从房地产企业到科技投行的转型升级。2015年第一季度,张江高科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大增260.72%;其中投资收益2.76亿元,对公司业绩贡献明显。在葛培健看来,“张江高科是一头睡醒了的雄狮”,公司转型发展已“初显成效”。
重新定位“新三商”
1996年上市,张江高科的主营业务是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三园”核心区中,承担园区开发建设、租售运营以及区内科技企业投资等功能,实际控制人为浦东新区国资委。长期以来,公司被定义成了房地产企业。到了2014年,其30亿元营收中,房地产销售18.93亿元、房产租赁6.39亿元,总计占比84%。就在这年,公司董事会换届,陈干锦、葛培健齐心协力,让张江高科重塑了“科技地产+创新投资”的形象,公司以科技投行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提出了着力打造新型产业地产营运商、面向未来高科技产业整合商和科技金融集成服务商的“新三商”战略,探索产业地产与科技投资业务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公司提出做产业客户的“时间合伙人”,定位于做创业服务业集成商,以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发展,与产业客户共同成长,打造张江创新创业生态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于这次转型升级,葛培健如是评价。
在产业地产方面,公司盘活存量资产,尤其是处理效益较低的功能性资产,为投资业务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向存量要增长空间,筹划诸如技术创新区等已不适应目前张江创新能级的低利用率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提升科技创新的空间能级;另外,尝试轻资产化扩张,以基金操盘模式扩展区外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地产业务效益并进一步集聚产业客户资源。
在产业投资方面,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在退出阶段的投资项目清理,以“投资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退出一批、储备一批”,使投资业务自身形成良性的持续滚动;并且,全方位产业投资布局,发挥张江高科立足于创新园区的优势将投资阶段前移,并以FOF模式切入关键创新产业链;此外,争取建立市场化的投资业务机制,比如在浦东新区国资委布局下,以张江高科旗下投资平台张江浩成作为创新投资配投试点。按照上海市委相关领导要求,张江高科要从纯粹的工业地产经营中剥离出来,不要仅承担开发公司的职能,更要成为促进园区企业发展的高科技投资公司。
在产业服务方面,2015年,张江高科围绕创新创业企业成长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推出了新型科技投行的抓手“895营”。895营主要面对的是“80、90、95后”的创业生力军,通过设置“895创业营”、“895成长营”和“上市直通车”,全阶段服务于企业创新成长生命周期。公司立足于旗下1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空间资源,集成各类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形成联盟,探索孵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以离岸创新的全球化视角,加速创新要素向张江的集聚;通过市场化机制,形成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张江高科与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积极助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今年6月895创业营的开营,是张江高科践行创业服务业集成商的先头行动。895创业营第一期活动吸引了200多家全球创业项目报名参与,经筛选共有34个项目入营,与895营聚集的高水平服务资源进行精准对接:百亿规模的创投资金,就投资规模、产业偏好、成长阶段进行梳理分类,以与各类创新项目进行精准对接;牵手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战略合作方,组建投贷联盟提供融资服务;贴合企业成长需求,针对项目短板匹配一对一的由创投基金合伙人、创业项目成功者等组成的创业陪练。
被员工称为895创业营“司令员”的葛培健表示,“张江高科做创业服务业的集成商,为园区的创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集成服务,最大的优势就是集成。而895营能够获得市场的初步认可,也是基于张江高科自身的六大禀赋优势:拥有运营产业地产的物理空间优势;拥有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禀赋优势;拥有运作产业投资的增值服务优势;拥有银企合作、投贷联动的金融资源优势;拥有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通道优势;拥有整合公共资源的平台优势。”
识势求是抓“风口”
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风口是成功的关键,“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同时“如果没有基本功谈飞猪,那真的是机会主义者”。
“我个人理解,张江高科是‘一头睡醒了的雄狮,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这一‘风口,必将成就张江高科腾飞的梦想。换言之,张江高科当下的转型升级,是一种顺势而为,是响应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抓住双自联动历史性机遇,顺应浦东新区国资国企改革潮流,践行新三商战略转型,探索业务经营模式创新,深化内外部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企业创新转型的重要举措。”葛培健表示,张江高科抓住了风口,是抓住了三个“势”。
一是“世界潮流之势”。张江高科紧扣双自联动,提出“离岸创新”的招商新思维。这就改变了以往招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模式,追求“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实现了全球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同时,充分利用双自联动后资本跨境流动的便利化,与中国银行续做自贸区扩区后张江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首单人民币贷款业务,目前4亿元低成本资金已全部到位。此外还完成了FT账户外币贷款业务4000万美元。这是张江高科激活境内外创新资源,打通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土地资本联动通道的一次重要实践。接下来公司还将尝试探索境外发行人民币点心债、尝试资产证券化。
其二,“国家宏观之势”。2015年5月,上海公布了迈向全球科创中心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科创22条”),张江高科率先对接科创22条,全面推进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通过895创业营的项目征集,响应了科创中心“互联网+”的行业集聚要求。通过率先探索设立股权众筹平台,为入营企业对接包括科创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通道,创新银企合作、投贷联动的方式,响应科创中心对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要求。
三是,“新区国企改革之势”。围绕浦东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企业运作市场化、专业化。2015年6月11日浦东新区召开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后,“浦东国资国企改革18条”发布。资本市场的反应非常积极,当日张江高科股价上涨6.5%。此次18条中提到了新区将设立区级国资流动平台,优化国资布局;实施企业分类监管、分类改革,推动企业契约化、市场化、去行政化;优化国企领导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提高资产证券化比例,加快上市公司产业转型步伐等方案。对张江高科而言,有了政策的保障,改革将更为顺畅。
机制创新获实效
葛培健透露,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张江高科转型发展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科技投资形成良性滚动。张江高科正在形成“投资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退出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滚动的投资布局:目前已累计投资40亿元,投资创投项目50个;已上市18家,其中完全退出4家;预披露4家,即将报会12家;拟改制上新三板1家。其中,对点点客投资1000万元,占5%股份,目前增值逾10倍。公司还参与组建了对接最顶尖互联网金融运营商的上海金融发展基金二期、集成电路领域领军人物操盘的武岳峰IC产业全球并购整合基金,这些举措正是公司“离岸创新、全球孵化、产业并购、张江整合”创新思维的具体演绎。近期的中国资本击败赛普拉斯并购芯成,就是武岳峰基金主演的一场国际并购大戏。
创投项目探索跟投激励。张江浩成拥有投资规模25亿元,2015年4月获批浦东新区国资委风险投资类企业探索实施项目跟投等激励约束机制试点单位。
FT账户创新融资渠道。张江高科抓住自贸区扩区的契机,携手中国银行做了自贸区扩区后FT账户首笔人民币贷款4亿元、首笔外币贷款4000万美元,打通境内外两个市场、本外币两种资源,进一步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和汇兑成本。此外,公司在交易商协会注册总额达58亿元,2014年已发行18亿元,包括9亿短融、9亿中票,融资成本节约2169万元;近期又发型了20亿元中票,此外还有20亿元超短融已获批。
绩效考核实施中长期激励。张江高科董事会通过了经营层任期考核和提取超额净利润用于中长期激励的方案,在团队中树立事业合伙人的观念:公司提取了2014年度超额净利润的5%,用于对员工的中长期激励。
打破“三铁”(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激发团队活力。张江高科以“投行思维”的理念重塑了适应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的组织架构,以打破“三铁”为突破口,开展了内部运营机制的改革。公司通过中层管理岗位的公开竞聘,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搬走了“铁交椅”;通过人员岗位配置双向选择,对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打破了“铁饭碗”;通过和员工签订岗位聘任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各岗位的岗位名称、岗位职责、薪酬组成,做到“易岗易薪易福利”,打破“铁工资”。经过本轮改革,公司员工岗位调整的比例占总数的14%、解除劳动关系的比例占总数的近10%。打破“三铁”的变革,有效调动了团队和员工积极性,培育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2014年度,张江高科净利润4.36亿元,其中投资收益贡献4.86亿元,投资业务对公司业绩形成较大正面贡献。201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大增260.72%;其中投资收益2.76亿元,投资业务对公司业绩贡献明显。公司转型发展已初显成效,未来3年产业地产与产业投资将有望各占主营的50%。
葛培健称,张江高科应该真正姓“高科”,这是一头“睡醒了的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