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听说训练成为语文教学的新常态

2015-08-19陈建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8期
关键词:录音讲话文章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现代生活的特点是社交活动十分频繁,而听和说是重要的交际手段,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最方便、最快捷、最主要的途径。纵观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到考试评价,“听与说”内容所占的比例一直少得可怜。所以,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更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人才,教师要有意识地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就要努力让听说训练成为我们课堂的“新常态”。从初一开始,我们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说的习惯和能力。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训练计划,确定实验方案,以教材规定的听说能力训练为主,听说结合,由浅入深,并逐渐向课外延伸。

听说能力训练的具体做法是:

一、先培养学生听说的专注性。

我们知道,口语的特点是:传播受时间限制,稍纵即逝。实际上,初中生的注意力仅为25-30分钟。反映在听话和讲话上,则为专注性较差,思想易“开小差”,缺乏耐心。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首要的问题是培养他们的专注性。我们采取的办法有:

训练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说明、描写性的文章,每篇不超过千字。首先就文章的具体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请同学们听后回答。然后,用较慢的速度再放一遍录音,请学生尽量使用文章中的原句,分别回答各个问题。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准确。

训练2、由老师读一段文章,听完后,请同学们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老师在读的过程中,故意读错音或读错句子,有意设置一些障碍,请同学们听完后指出错误和毛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评判信息传递的情况,孰优孰劣。

训练3、在教室的前后,以同音量同时放两段录音,录音内容最好是儿歌、寓言类,字数最好在百字以内。听完后,请同学们把录音的主要内容写出来,然后比一比,谁写的最准确。这种训练还培养了学生有效分配注意力的能力。

训练4、训练课上,组织学生们做信息传递的小游戏。先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由老师秘密发布一条信息或一个通知给第一个学生,再由第一个学生传给第二个学生,依次类推,由最后一名同学宣布他听到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把源信息明确给大家。

以上几种训练方法,得到学生极大的响应,特别是训练3和训练4,每次进行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投入,学情高涨,它的确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听”的专注性。

二、结合教材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听讲,最重要的是听清“讲的是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即要善于理清讲话人的思路和言路,捕捉中心,抓住要点。现行初中语文教材1-6册中,有关于听说能力方面的较系统的介绍。另外,教师还要紧扣文体特点,补充一些关于听说的基本知识。 我们结合教材阅读教学,结合文体知识,教给了学生一些要领。比如:听讲故事一类的记叙文,首先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听报告一类的说明文,首先要听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讲话人介绍它的顺序和方法是哪种;听演讲,要听出演讲者的观点,弄清他使用了哪些材料进行论述,过程是否合理等。无论听讲什么内容,更要善于通过讲话人的措辞、修辞,通过语气的变化,听出说话人的“话中话”和“言外意”。同时我们也明确指出,听与说的结果固然重要,听与说的状态也很重要,它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三、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加训练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经常从《中国青年》《读者》等优秀期刊和网络上,选择一些短小精悍、韵味隽永的文章,拿来作为听说训练的材料。我们还有计划地安排课前三分钟的“七嘴八舌”活动,要求学生们说话时做到简明得体、有条理、语音清晰、语调恰当。或说说新闻,说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或说一个笑话等。总之,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热点,想说什么就说点儿什么,但每次说之前,教师都提出明确的听说要求,避免学生“瞎热闹”、“乱起哄”。我们还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适时开展一些特色活动。

经过教师坚持不懈的训练,我们欣慰地发现,学生们大多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表现为上课听讲专心致志,笔记做得全,且能抓住要点。回答问题条理清晰,上台发言自然大方,尤其是起初有些内向的学生,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也基本上克服了不敢当众讲话、表演怯场的毛病。在听说训练的领域,我们曾经努力尝试,已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紧扣学情特征,紧跟时代发展,将听说训练向着常态化科学地进行下去。

陈建梅,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

猜你喜欢

录音讲话文章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注水”讲话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国旗下的讲话
Colorful Seasons多彩四季
A New Term
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