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元数学问题情境 彰显“活教育”理念
2015-08-18丛桂华
丛桂华
【关键词】多元情境 数学问题
教学思想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19-02
陈鹤琴先生在他倡导的“活教育”理念中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以儿童的生活、心理为出发点,利用故事、社会、自然为素材,激发儿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唤醒学生思考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创设良好、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品尝到数学的乐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构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愿学、乐学,实现最佳的学习效率。笔者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基于“活教育”思想理念,大胆探索,努力实践,精心创设多元的数学问题情境。
一、回归本源,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全部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我们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来之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回归本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情境数学化。
笔者在教学时尽量考虑到以现实生活情境为数学问题的基石,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在生活情境中再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的无处不在,体验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是促使他们探索、钻研、进取的“核动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不竭的动力,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活动、现象中提取数学问题,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课前调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从斜坡上向下滚动,观察这些物体的滚动过程,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汇报展示课前观察到的现象。他们有的说看到工人师傅从汽车上沿着一块斜搭着的木板往地面滚油桶,有的说骑车下坡时自行车轮胎在路面上从高处往下滚动……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笔者引导他们分析这些现象,问他们在这些有趣的现象中能发现什么问题。有学生提问:“工人师傅为什么要在汽车旁边斜搭上一块木板?”“这样能省力呗,我们科学课上不是学过斜面吗,搭在汽车一侧的木板和地面之间就构成了一个斜面,斜面能省力呀!”一个学生解释道。“那地面和斜坡成什么角度时能使物体滚动得最远?”一个学生又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重点。接着,笔者就和学生一起通过猜测、实验,在亲自动手操作活动中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共同探究在他们身边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二、依托活动,数学问题情境游戏化
游戏活动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的状态是积极主动、兴奋开放的,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情感提升、品质养成等具有积极的作用。他们可以在快乐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和周边世界接触、与同伴互动交往,在游戏中合作学习,快乐成长。教学时,教师应把数学问题融入游戏之中,依托游戏活动,让数学问题情境游戏化,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探讨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在一个黑色布袋中放入2个红球和4个绿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到前台来摸球,每人任意摸一次,摸球后仍将球放回袋中,摸到红球算男生赢,摸到绿球算女生赢。两个学生摸球后,结果是女生赢了。有男生不服气,笔者又邀请了两组学生上来玩这个游戏,结果还是男生输。这时男生不高兴了,大声说:“这样不公平,肯定都是女生赢。”笔者问:“为什么不公平?”“因为布袋中红球的个数比绿球的个数少!我们男生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摸到绿球的可能性小!”笔者接着说:“那应该怎样做,游戏才算公平呢?”“应该往袋中再放入2个红球。”“也可以从袋中拿掉2个绿球,使红球和绿球一样多。”于是笔者让学生分组重新设计游戏,再玩一玩。通过活动,学生发现“只有袋中的红球个数与绿球个数同样多时,男生和女生赢的可能性才会相同。”最后,笔者又组织学生玩“快乐大转盘”“摸牌”“抛硬币”“石头剪刀布”等游戏,学生们在开心愉悦的游戏活动中理解了游戏公平性的规则。
将数学问题蕴藏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乐趣,让他们学会了数学知识,发展了数学思维,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深入内心,数学问题情境故事化
许多学生都是在听故事中长大,故事就是他们的理想世界,是他们童年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捕捉学生的内心,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将数学问题故事化,让他们在简短的小故事中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蕴含着数学知识的趣味小故事引领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促使其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寻找知识的本质。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将数学问题情境故事化,通过巧妙的动作、动听的声音引导学生在安静的倾听中享受故事的诱人趣味,在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中发现数学问题,进入积极探究的状态。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班级联欢会》教学目的是联系应用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巩固刚刚学习的小数的计算。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笔者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联欢活动,活动组委会的几名成员,精心组织策划,分工合作:小猴负责联欢活动的节目征集和设计,虎大王负责会场材料的购买和布置,小鹿负责购买联欢会的食品和奖品,细心敬业的小鹿在购买食品和奖品之前还做了一份调查,了解参加联欢会的代表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最喜欢喝什么饮料,最喜欢什么奖品,在调查后汇总出买些什么物品,需要买多少,还亲自到超市了解所需物品的单价,然后编制了经费预算。当组委会一切准备就绪,联欢会举办前夕,突然森林监审委员会要对联欢会采购经费进行核查……学生们听到这儿,心都悬了:到底组委会在此次活动购买物品时有没有出问题呢?笔者接着说:“就让你们代表监审委员会对此次活动中购买的所有物品进行一次核算,看看到底有没有出现经费问题?”学生们被这个有趣而富有悬念的故事所吸引,从故事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通过讨论计算,进一步练习应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算出所购买的每一种物品以及所有物品所需要的钱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了故事中的悬疑,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数学活动的开展树立了信心,积累了经验。
为了优化故事情境,更大地发挥故事情境的功效,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使故事情境可视化,让虚拟的超现实的故事情境生动显现。这样,在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中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材料,故事以其独特的诱人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学习数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活的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活教育”,不仅是一种呈现形式,更是一种发展态势,是一种进取精神。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选取能够引起快乐的有趣味的“活的内容”,利用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活的方法”,精心构设多元问题情境,充分彰显“活教育”思想理念,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有灵气的“活的课堂”。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