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给后进生以“心”动力

2015-08-18叶兰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雪儿优秀生小女孩

叶兰花

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教师的精心创造。日常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倾尽心力,引导学生与文本交融,使文本与老师和学生对话,更与生命体验共鸣。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生机盎然的课堂之中,却隐藏着一股煞风景的暗流。在特长生、优秀生“统治”的40分钟里,后进生这群“弱势群体”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给孩子,其实也给教师带去了别样的心痛。

现在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是常见的学习形式。由于智力、习惯、知识基础以及多元智能的影响,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扮演着消极、被动的角色。虽然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渴望——渴望进步、渴望优秀、渴望赶上大部队,但他们本能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并不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眼光放低,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的心灵需求,以“心”的方法给予他们“心”的动力。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真正如花绽放全部魅力。

一、两份学习单——给学生搭一架兴趣的梯

问:语文课上,什么情况下开始没兴趣学了?

A:其实我一直想认真听,认真学,但有些内容太难了,听不懂,思想就开小差了。

B:有时见老师的学习单上一连有好几道题目,我还没来得及想,别人就想好了,我就不知不觉地想到别的地方去了。

我询问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话语是最真实的。当下的语文课堂,容量与难度是影响他们学习进步的最大障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让后进生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在难度与容量上多照顾他们,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习单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方向,考虑到后进生的感受,我在学习单上做了文章。变原先的一张学习单为两张学习单,降低难度,同时变一次呈现为多次呈现,将容量减少,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学习《花瓣飘香》一文时,针对原本的学习要求,我用A、B两张学习单,并分解为三次形式呈现,在不影响优秀生学习的基础上,为后进学生架上了一把梯子,促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处于最兴奋状态。

在初学文章时,我出示了学习单。

学习单A(适合优秀生):

1.找出文章的生字词,读熟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惶恐”和“不知所措”的意思,并用“不知所措”说一句话。

学习单B(适合后进生):

1.读熟下列词语并注意斜体字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摘花  拿  惶恐  俯下  不知所措  懂事  舍不得

2.“措”有三个意思:①安放,安排; ② 筹划,办理;③弃置。文中“不知所措”应选择           ,整个词的意思是                       。

3.填上合适的成语:小明上课迟到了,站在教室门口                  。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我第二次出示学生单。

学习单A:

通过课文的阅读,你觉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两个字来概括)?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小女孩的这个特点的?圈画出相关动作、语言的句子。

学习单B:

1.文中作者说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认为是不是呢?

2.她是怎样爱花,怎样关心妈妈的?找出第二和第四小节中的动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在文章结束时,我第三次出示学习单A:

1.我买了两盆花,分别送给小女孩和自己的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2.你想象一下,作者把花交给小女孩和自己的母亲时会说些什么?

学习单B:

1.我买花送给小女孩时,会怎么想?

2.从小女孩的表现中,我体会到了自己应该怎样做?

A、B学习单的使用,很好地分解了后进生的学习难度,让他们在边听边想的过程中,能够跟上优秀学生的步伐,集中精力,兴趣盎然地专注于课堂,专注于学习。

二、BB合作组,给学生添一把热情的柴

问: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你们喜欢同什么样的人做同一组成员?

A:我喜欢和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在一起,那些优秀生太厉害了,我们还没有想出什么头绪,他们的答案就出来了。

B:我也一样,有时他们就不给我们发言的机会,说我们的答案肯定是错的,好不容易说上几句,也会遭到他们的嘲笑。

合作学习是当下课堂中非常常见的学习形式,毫无疑问,这样的学习形式营造了课堂的研究氛围,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很多老师在合作小组组成的方式、方法上加以思考,大多数人都采用了“帮带”的形式。但是,正如上述同学说的那样,“帮带”小组依然会流于一言堂,后进生的空间依然狭小至极。

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问询中发现的情况,大胆采用了AA、BB等合作组的形式,不但促进了优秀生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也为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热情添上了一把易燃的干柴。

后进生之间的合作小组称为BB合作组。每到合作学习的时间,我也总是出示两份学习单,各组按照不同的要求各自交流,最终得出有效的答案。

例如学习《雪儿》一文时,课文最后“我双手捧着雪儿来到阳台,准备放飞”,此时要求学生合作完成“我”与雪儿之间的一段情感想象。

我给AA组提出的要求是:设想“我”当时复杂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想象雪儿是怎样理解我的不同的心情的。它又是如何通过神态、叫声和飞翔来体现的?先写后交流。

而出示给BB组的要求明显降低:我要放飞雪儿了, (1)我高兴吗?为什么?雪儿有怎样的表现? (2)我伤心吗?为什么?雪儿有怎样的表现?(3)我舍不得吗?为什么?雪儿有怎样的表现?(一人选择一种情况,边说边交流,可以相互补充。)

在整个合作学习中,我很高兴地看到这些BB组的学生说得非常起劲,在相互补充的基础上还不停地争论着:这个说得好,用上了成语;那个说得好,用上了比喻句、拟人句等。答案在修改与提醒中越发完美,甚至AA组的学生都开始借鉴他们的做法。

BB合作组需要教师的预设更花心思、更费周折,但学生满面的笑容不是给予老师最好的回报吗?

三、“1=2”制度,给学生的自信点一把火

问:上课时,老师给你们更多的发言机会,你们愿意吗?

A:我想要举手发言,但不敢,我的回答肯定不对,老师反正会让好学生补充纠正的。

B:答不好反而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还不如不回答。

听课效率的高低与学生专注度有关,但更多与学生的参与度有关。毋庸置疑,现在的课堂被优秀生占领的空间越来越大,老师要做的其实是挖掘后进生内在的潜力,这是一种教育唤醒,更是一种教育公平。

要让后进生自信地举起小手,踊跃回答问题,很多人有自己的妙招。我的方法是实行“1=2”制度,即后进生回答一个问题与优秀生回答两个问题,同样可以得到一次加星的机会,对于更差的学生,甚至还实行“1=3”制度。

鼓励的措施有了,并不等于有效,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对于回答问题的压力有时并不在问题的本身,而在于课堂的环境,班级的环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1”的难度,将“1”的难度与回答者的能力匹配,同时要营造一种氛围,让所有学生明白“1”是个关键性问题,对于学习课文具有很大帮助。

如在学习课文《少年王勃》时,我在学习单的设计中添加了这样的两个语言提示:

1.找到王勃写作时“胸有成竹”的各种表现,这是突出人物特点的点睛之笔。(二星题)

2.找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解释词,并将它有感情地读好,这是体会王勃才华横溢的关键。(三星题)

这些简单又多星的问题,我当然会留给后进生来回答。我的这些“暗箱操作”就是为让后进生在全班学生面前响亮地回答问题提升强有力的自信心。他们也许回答不全面,也许仍需要优秀生的补充,但是语言的提示,会让所有对后进生投去赞许的目光。

加星的数量只是一个量的变化,但“1=2”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后进生质的变化,自信心会像春天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不断生长。

关注后进生,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育的义务。语文课堂上,如果每位教师站在后进生的角度,以“心”处地,一定会让他们关闭的心扉敞开,感受春风的吹拂,产生愿学习、爱学习的动力,从而实现人人享受教育的美好境界。

猜你喜欢

雪儿优秀生小女孩
爱掐人的小女孩
雪儿笑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The Analysis from Literary Terms in How to Get the Poor off Conscience
An Analysis of Professions for Women1 A combat for women
Mrs.Dalloway:Exploration of life and death
高中英语学习优秀生特质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发挥优秀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