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的篝火

2015-08-18王昶军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8期
关键词:鄂伦春族篝火抗联

王昶军

我的父亲王明贵是一位抗联名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笫三路军三支队司令。在我小时候,几个兄弟姐妹常听父亲讲起往事。往事中有童年的趣事,有给地主扛活的辛酸,有当金矿工人遭受的压榨,也有抗战时期的艰苦斗争。当时我还听不太懂那些深刻的革命道理,在我幼小心灵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故事里那一团团篝火。

父亲23岁那年参加了东北抗联,在之后近8年的时间里几乎就没住过真正的房子。深山老林、冰天雪地,数九寒冬、北风刺骨,陪伴父亲和战友们的就是那一团团篝火——篝火旁,父亲宣誓入党;篝火旁,父亲聆听周保中、冯仲云、李兆麟等抗联将领讲述革命道理;篝火旁,父亲和战友们谋划打击日伪军的作战计划;篝火旁,父亲和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头领歃血为盟,结拜为生死兄弟,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篝火旁,父亲和负伤的战友们一起度过艰难困苦的岁月……

袭击鹤岗,西征松嫩平原,激战西宝山,智取克山,横扫嫩江平原,血战库楚河……在230多次战役、战斗中,父亲领导的第三路军三支队打出了抗联勇士敢于亮剑的威风,打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志,也打击了日本关东军将东北作为全面侵华战争后方基地的战略企图。

有一年,父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回到革命老区汤原。站在汤旺河边,望着小兴安岭的峰峦,父亲回忆起当年抗联西征过程中悲壮惨烈的场景。

为了扩大抗日游击区,开辟新战场,抗联六军于1938年冬季从松花江下游地区沿着大小兴安岭山脉向松嫩平原进发,西征长达三千多里,历经四个多月。沿途山路陡峭,雪深齐腰,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破棉袄根本抵挡不住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严寒,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站住不动了,等战友们上前一摸,发现已经停止了呼吸。

父亲带着先遣队第一批到达嫩江地区的海伦。李兆麟将军带着六军主力于1939年1月到达绥棱地区。李兆麟将军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上面只有七个字:部队困难到极点。父亲立即带着战士和粮食前去接应。见到李兆麟时,父亲几乎认不出他来了——头发蓬乱,脸庞黑瘦,眼睛深陷,棉衣被树枝刮得破烂不堪。战士们有的没有棉衣,身上披着破棉被、麻袋片;有的没有棉鞋,脚上包着马皮;有的没有帽子,头上缠着好几层布。篝火旁躺满了伤员,有的冻掉了手指和脚趾,有的冻坏了鼻子和耳朵,因为没有药,只能用旧布包着。当几个伤员挣扎着坐起来伸出肿得发紫的手和父亲握手时,父亲哭了。他立即指示接应部队支上几口大锅煮粥,每人只能喝一碗,以免撑死人。

父亲对篝火有很深的感情,1959年,他撰写了一篇题为《篝火》的文章,被收入《星火燎原》丛书第五集。

读着《篝火》,我逐渐长大了。父亲教导我好好学习,要听党的话,要为人民服务,要艰苦补素,要平易近人。后来我当了兵,上了大学,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事教官。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放弃了去南方担任更高职务的机会,也放弃了更优越的生活条件,主动要求回到黑龙江。他离不开黑土地,这里有他战斗的足迹,这里埋葬着患难与共的战友,大兴安岭老林里还住着为了抗日生死结拜的民族兄弟。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一对老夫妻来到我们家。他们身穿少数民族的皮祆,头戴狗皮毡帽,脚穿长筒毡靴,男的还背着一杆老式猎枪。父亲一见到他们,就激动得拥抱在一起。原来,他们就是当年抗日民族同盟结拜兄弟中的老大——鄂伦春族头领盖山的女儿占柱梅和女婿塔克塔布。老盖山为了支援抗联,死在深山老林里。鄂伦春族兄弟把自己吃的粮食和猎物留给抗联战士们吃,还把自己的马、猎枪、子弹支援给抗联,给部队送情报、带路,为伤员提供养伤条件。父亲对我和弟弟说,当年他们部队之所以能在寒冬的老林里生存下来,靠的全是鄂伦春族兄弟们教的秘诀:“点燃一把干树枝,放倒一棵湿松树,切断放在火堆里,一直取暖到天亮。”

当时,占柱梅才10岁。30多年过去了,他们仍然过着打渔狩猎的生活,住在大兴安岭老林里。他们的枪坏了,子弹又不多,生活困难到极点,想请部队帮忙。父亲指示后勤修理所帮助他们修好了枪,又补充了一些子弹。

占柱梅和塔克塔布走后,父亲只要听说有从抗联老区来的人,就把他们请到家中促膝长谈,为他们包一顿饺子。父亲经常回革命老区看望那些老兄弟和当年支持过抗联的老百姓,并对当地有关部门说:“如今革命胜利了,我们的生活好起来了,一定不能忘记那些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支援我们打仗的群众。好多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我们的政府和部队要尽一切可能关心、帮助他们。”

父亲晚年撰写了大量军史资料、文史资料和回忆录,为部队训练提供了很多战例研究资料。有一年,我带着师团干部集训队听父亲讲军事战例。父亲讲了智取克山战役。

克山是伪满洲国的“模范县”,是日军重要的粮食供给基地和交通枢纽。智取克山是东北抗联军史上的一次重要战斗,由抗联第三路军三、九支队联合作战,三路军政委是冯仲云,战斗由父亲负责指挥。智取克山的胜利极大震撼了伪满洲国,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给日军以重创。当讲到日军如何屠杀我爱国同胞时,父亲满腔怒火;当讲到部队攻进克山城打开监狱牢门,同胞们冲出牢房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时,父亲慷慨激昂;当讲到为了消灭日寇,战士们与敌人展开肉搏,最终同归于尽时,父亲的眼眶几次湿润;当讲到智取克山胜利,部队顺利回到朝阳山根据地时,全场掌声热烈。20多年过去了,那场景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令人难忘。

10年前,父亲去世。我们从骨灰中捡出了折磨他一辈子的弹片。如今,父亲的篝火仍然在燃烧,它不在高山上、不在森林里、不在雪原中,它在我们的心里。这熊熊篝火,燃烧着东北人民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意志,燃烧着东北抗联一往无前血战强敌的精神,燃烧着父辈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后代的期望。

猜你喜欢

鄂伦春族篝火抗联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秋火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少数民族音乐
抗联英雄赵尚志
雨后
鄂伦春族民族精神的思想源泉与文化认同
阅读理解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