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评优课的观察与感悟

2015-08-18夏燕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课题分层活动

夏燕萍

2014年,笔者有幸参与了无锡市高中信息技术评优课活动,在两天内听了九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公开课,课题均为《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数据的传输过程》。课题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英语(选修)》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第二节“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的第一课——数据的传输过程。本课的重点是了解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的概念及体系结构,理解网络数据传输中“分层”和“共同约定”的思想,由于这些概念和思想比较抽象深奥、较难理解,因而也是教学的难点。评优课的课题是提前一周公布的,教师们立足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学科规律,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付诸实践,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由于人数较多,不便于对每位选手进行全面评价,因此,笔者准备从课题导入、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师素质等方面探讨这些课的优势与不足,把值得借鉴或引以为戒的方面提出来跟大家研讨。

● 课题导入环节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深奥,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有四位教师使用视频动画引入课题,三位教师采用活动导入课题,两位教师采用问题导入课题,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样采用视频导入,视频的选择及播放时间的控制能够体现教师的品味。有位教师选用了动画《网络中的战士》,特别形象地解释了电脑中的信息如何经过封装、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从局域网进入因特网到达服务器的过程,再描述服务器的信息如何经由因特网返回电脑中拆装的过程。这个视频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前阶段学到的网络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了这些抽象概念的直观形象,还提到了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的信息传输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无疑是成功的课题引入。有位教师选用了一段物流公司的工作流程视频,用来解释物品从封装到传输的过程,其实也非常形象,只是没有字幕或画外音的解释,使学生的理解大打折扣,还需要教师事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解释。有位教师选用了视频《信之传》,形象地回顾了从古到今信息传输手段的演变,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发学生思考网络时代的信息传输过程。另一位教师用视频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物流、家居、医疗、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与课题的关系不够密切,稍显生硬。

采用活动导入的三节课,对学生的启发程度也不一样。一位教师用生活中淘宝卖家如何把物品快递给买家的实例,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演绎了快递过程中的封装、拆装、发送和接收的过程,成功地体现了分层、约定的思想,便于学生类比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加深对课题的理解。一位教师要求一组学生用肢体语言将成语依次传递给其他同学,看最后一位的答案正确与否。在答案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引发同学思考:如何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呢?“约定”和“分层”的思想呼之欲出。第三位教师请4个小组的第一位同学往后传递同一条信息,两组正常传递,两组失败。其实这个活动揭示了语言不通、目标不明时信息传递的失败,如果教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也能让学生意识到“约定”的重要性,遗憾的是,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也止步于此了。

用问题导入的两节课也是各有千秋。一位教师先给了学生《孔子》和《利用激光束进行太空通信》两篇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通信方式的变革,然后提问:“假如孔子和苏格拉底穿越到19世纪的中国和希腊,如何安排两位圣人对话呢?”

生:用电话。

师:那么在通话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讨论:约定用哪种语言?

师补充:电话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电话线传输模拟信号。

师小结:这是完成对话的三层约定。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也有这样的分层约定,称为“协议”,于是引入课题。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引入很独特,但要让学生想到后面两点约定有点难度。

另一位教师则是开门见山,直接拿了一套大嘴猴亲子套装问学生:“如何通过网络购买亲子套装?”“在网购中,淘宝卖家、快递公司和运输部门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如何衔接协调?”在师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通过板书逐步画出了网购的三层模型,然后引入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模型。这也不失为课题引入的好办法。

可见,课题引入方法多样,只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都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 教学过程分析

这里主要从教材处理、课堂结构安排、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等方面来谈谈这些课的特色。

先谈谈教材处理。教材上本节内容的顺序是先用邮政系统的分层模型引入分层、约定的思想,然后介绍OSI参考模型,最后讲解TCP/IP协议体系。在九位教师中,有三位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和内容展开教学,有四位教师将课本中邮政系统分层模型换成了快递系统分层模型,更具有时代气息。还有两位教师改动更多,他们在讲完分层约定思想后,先讲TCP/IP协议,再讲OSI模型。这样的调整似乎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现实到理想的思路,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再讲讲课堂结构安排。大部分教师的新课环节都制作了PPT课件,以广播讲解为主,以实践活动为辅,时间分配都比较合理。至于讲解与活动的质量就参差不齐,各具特色了。有一位教师的理论功底比较深厚,对TCP/IP协议各层的功能解释得详细而且到位。例如,在解释传输层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时,他用快递与客户间的电话联系类比传输层“三次握手”的工作过程,非常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另一位教师则不太擅长概念和理论的讲解,他安排了三个体验活动。活动一是通过网购图书的分层模型解释“分层协作”思想;活动二则是模拟国际会议,让学生们先用四国语言交流,体验交流的困难,再用英语交流,体验“标准”(世界语)的重要;活动三是请学生自主学习网站内容完成课堂练习。但是缺少了教师对关键知识点的讲解和点拨,总觉得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

在重难点突破方面,教师们几乎都用了同一个Flash动画来演示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直观形象地描述了数据的封装、发送、接收和拆装的完整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据传输的基本思想和过程,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有一位教师在播放这个动画时,不时地按“暂停”按钮,详细解释各工作阶段的数据流向,并且在播放完毕后,立刻让学生做填空题,帮助学生趁热打铁、加深印象。还有一位教师播完动画就提问:“在这七层协议中,用户接触到了哪几层?”通过提问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但是接下来这位教师在引出TCP/IP协议时,举了个快递的例子:“在同一城市、同一小区的物品还需要出去兜一圈再送达吗?”以此来说明TCP/IP协议和OSI协议的区别显然欠妥当,犯了科学性错误。但同样是这位教师,在TCP/IP协议讲解完后,安排了学生实践活动——使用TCP/IP协议查看IP地址及其他网络设置,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概念,也复习了相关的操作技能,收效很好。

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有七位教师安排了客观题(单项选择题)的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基本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回答正确。五位教师安排了主观题的练习(Word格式文档),采用填空、问答等形式对数据传输的分层协议概念,OSI和TCP/IP两种协议的层次结构、功能和工作流程进行进一步考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提交,教师当堂点评1~2份作业,其他的留待课后批改。有三位教师两种练习都采用了,想必认为这样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但是由于比赛当日时间紧凑,笔者没能收集到各位教师的测试结果,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详细情况就无从知晓了。

● 教学策略分析

下面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师生互动方面谈一谈教师们的教学策略。

从教学方法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们主要运用了讲授法,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将PPT课件广播给学生。在讲授过程中,大家都用了类比法,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过程类比成生活中邮政或快递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分层约定思想。大部分教师在课题引入或重难点突破阶段用到了视频、动画、图形等演示法,把抽象的概念、结构和过程直观形象地演示给学生,效果很好。也有教师用到游戏法及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传输的过程,先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学习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三位教师采用了实践活动法,其中两位教师让学生使用TCP/IP协议查看IP地址及其他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技能。另一位教师设想让学生通过QQ传送文件,体验传输过程,但由于开课机房禁用QQ软件而没能实施。

从教学手段来看,教师们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都自制了PPT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大家还播放了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及思想。但是,这些手段属于接受学习的范畴,学生是在被动地听课。而且,有少数教师上课的大部分时间一直在讲解,电子教室一直开着广播,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很少。值得一提的是,有三位教师准备了学习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网站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实践活动、拓展阅读、作业管理、在线测试、讨论区等功能模块。教师留了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己浏览网页内容,按照自身速度开展实践活动,按照个人兴趣进行拓展阅读,在网站上提交作业,参与小组讨论,完成在线测试。学习网站使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习效果。另外,提出分小组活动的教师有三位,其中两位都只对活动结果进行了点评。只有一位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过程进行了监控,鼓励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言,为小组积分,最后给积分最高的小组发了纪念品。小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但是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单是学习结果,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

从师生互动情况来看,笔者发现凡是组织小组活动、游戏活动及角色扮演活动的教师,都成功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这些教师跟学生的交流互动都比较成功。个别教师一味讲解,自问自答,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

● 教师素质

此次参赛的教师都是市属各区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大部分教师教态亲切、语言流畅、板书合理、技能娴熟,体现了比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他们个性鲜明,有的亲切温婉,有的沉稳深情,有的激情风趣。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以朴实见长,有的则注重创新;有的教师语言幽默,课堂气氛活跃;有的教师处理问题巧妙,驾驭课堂能力强;有的知识生成水到渠成,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其中,有两位教师的话给我印象深刻。一位教师在归纳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的区别时,用了一句:“理想很丰满(OSI),现实很骨感(TCP/IP)”的评价,真是绝妙!另一位则在课堂小结时强调“为自己分层(分而治之),与自己约定(约定规则)”,一下子就从知识传授提升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层面,实在了不起!

● 感悟

笔者每次观摩评优课,都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同一个课题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演绎出了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殊途同归的精彩课堂,让人目不暇接、击节赞叹。在每次观摩课后,笔者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课程资源和实践活动更丰富,教学设计更优化,课堂效率更高。

笔者希望一线教师都能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体验这种“同课异构”的专题教研。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潜力,充分发挥学科团队的教研优势,让每位教师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受益。在异构中碰撞,在碰撞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达成,在达成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经验+反思=成长”,这应该就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吧!

信息技术是发展最快的学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善于学习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使自己的课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培养学生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兴趣与责任,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猜你喜欢

课题分层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