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5-08-17李岩娄金华王智华聂岩刘菁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产业化发展对策

李岩++娄金华++王智华++聂岩++刘菁

摘要 针对东营市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在品种、田间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耐盐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研究、推进科技成果创新与集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稻米品牌产业化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水稻;现状;产业化;发展对策;山东东营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322-02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ice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A Case Study in Dongying City

LI Yan 1 LOU Jin-hua 1 WANG Zhi-hua 1 NIE Yan 2 LIU jing 3

(1 Dongy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Shandong Province,Dongying Shandong 257091; 2 Rural Energy & Agro-Environme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3 Dongying Ocean and Fishery Bureau)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of rice cultivation in Dongying City were demonstrate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ffecting rice production such as rice varieties,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ere analyzed.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rice production,such as breeding new high quality,high yielding,antidisease and antipest varieties,improv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chievement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cultivating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Key words the Yellow River Delta;rice;status;industrializ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Dongying Shandong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稻作条件优越,是山东省水稻重点生产区之一,也是闻名遐迩的“黄河口大米”原产地,常年种植面积1万hm2。水稻是本区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之一,抓好水稻产业发展,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种植效益的增加,对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生产现状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位于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属华北黄淮海单季稻作带。境内年平均气温12.8 ℃,年平均降水量556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657 h,无霜期211 d,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充分保证中熟中粳水稻对温、光、水的需求;加之生长期长和使用黄河水灌溉,形成了黄河口大米独特的品质。

境内水稻品种大多是常规优质粳米,主要在黄河沿岸分布种植,属典型的沿黄稻区。以一季春稻为主,主要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40~160 d,一般产量水平为7 500~9 000 kg/hm2。2014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33万hm2,机插稻面积占5%,人工插秧面积占20%,直播稻面积占75%。

东营市土地资源丰富,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达27万hm2,随着黄蓝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及2013年国家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启动,加快了区域内未利用地开发力度,中低产田的改造利用明显加快[1]。另外,受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东营市第一大作物的棉花种植面积日益减少,水稻作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1.1 品种

20世纪80年代是东营市水稻生产快速发展的时期,种植品种以晚粳为主,代表品种有京引119、农垦57和中国91,大米品质好,深受人们的喜爱。进入20世纪90年后,由于春季、初夏时节黄河断流,水稻种植面积急剧下降,水稻育秧、插秧也被迫延迟,栽培品种以中粳为主,代表品种有金珠1号、辽粳287等,只有水源较好的地方继续种植中国91等晚粳品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种子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也呈现多、乱、杂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东营市种植的品种逾40个,如临稻16、圣稻16、津原45、大粮207、锦稻104、锦稻105、盐丰47、阳光200等。

1.2 栽培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期,胜利油田和东营市的农场实现机械插秧和收割等规范化栽培,推动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种稻和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进程[2]。20世纪90年代,针对沿黄地区次生盐碱危害重、种植旱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通过改种水稻起到改良盐碱作用,形成了沿黄次生盐碱地麦茬稻栽培技术[3]。东营胜利油田农场开发了水稻覆膜水直播技术[4]。近年来,水稻栽培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主要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5]、盘育机插秧技术、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水稻育苗移栽方式也由传统的育秧插秧发展到目前采用稻种直播的方式,因直播稻具有省工、节本、劳动强度低等优势,东营市直播稻面积逐年扩大。endprint

1.3 经营、加工与销售

20世纪80年代东营市水稻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生产、集贸市场式的销售,缺乏知名品牌产品和规模加工企业。近几年,全市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出现明显变化,主要有即购即加型和综合型2种经营方式。即购即加型基本上为小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其流动资金少,原粮仓容小,收购季节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稻谷,边收边加。综合型主要为实力较强的企业,其资金雄厚、有一定的仓容,除在收购季节边收边加外,还储存一定数量的原粮用于非收购季节加工,初步形成产、购、存、加、销一体化经营。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东营市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全市大力推行水稻订单生产,注重品牌建设,形成了“水城米仓”“东土稻皇”“民丰社”“黄河三角洲”等一批黄河口大米品牌。这些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不同的营销网络,使得黄河口大米在河南、河北、上海等地占有一定的份额。

1.4 成本与收益

1.4.1 生产成本。以种植大户(企业、合作社)为例,2014年东营市水稻生产成本为15 300元/hm2,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生产资料成本。种子、农药、化肥费用合计4 050元/hm2;二是辅助用工(大田管理)费用2 700元/hm2。三是机械作业费用。包括耕、耙、整平、收获等,合计2 700元/hm2。四是灌溉费用600元/hm2。五是其他支出(主要是租地费5 250元/hm2)。以普通农户为例,水稻生产成本为13 200元/hm2,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生产资料成本。种子、农药、化肥费用合计4 350元/hm2。二是辅助用工(插秧、撒肥、施药)费用5 250元/hm2。三是机械作业费用。包括耕、耙、整平、收获等,合计2 400元/hm2。四是灌溉费用750/hm2。五是其他支出450元/hm2。

1.4.2 收益情况。水稻产量按种植大户7 500 kg/hm2、普通农户9 000 kg/hm2计算。按照2014年粳稻最低收购价3.1元/kg测算,种植大户收入达23 250元/hm2,净利润为7 950元/hm2;普通农户收入达27 900元/hm2,净利润为14 700元/hm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耐盐碱、优质、高产、抗病性品种缺乏

目前,东营市主要水稻品种有盐丰47、临稻16、圣稻16、津原45、大粮207、锦稻104、锦稻105等,尽管这些品种在本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但这些品种的平均产量在7 500 kg/hm2左右,与国内高产品种存在差距,且在米质上与东北大米及江苏部分水稻品种相比没有竞争优势,部分品种对稻瘟病、稻曲病的抗性比较差。因此,针对东营市低洼盐碱的特殊生境,需进一步选育耐盐碱、抗病虫、抗旱节水的水稻品种。

2.2 全程机械化程度低

本区域部分农业开发公司、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虽然购置了水稻农业机械,实现了耕作、收获等部分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但在工厂化集中育秧、栽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且现有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适应性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机械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区域水稻规模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插秧、直播、植保机械的研发力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3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能力落后

目前,本区域生产者还是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大量使用广谱、残留期长的农药,给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另外,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手段单一、方法落后、信息缺乏,没有形成统防统治的防治体系,导致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落后。因此,要进一步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建立稻瘟病、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指导农民合理适时用药,提高综合防控能力。

2.4 水利设施配套尚不完善

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使用,近年来黄河水量相对稳定,基本可以满足区域水稻生产用水需求,但部分地区水利设施仍不完善,沟渠配套不合理,灌水排水不畅,部分区域盐渍化加重,制约了区域水稻发展。

2.5 品牌意识和效应有待提高

目前,区域内形成了一批黄河口大米品牌,但这些大米加工企业小而分散,企业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状况突出,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6 技术人员少,业务水平低,不能满足产业需求

区域内从事水稻经营管理人员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很多农民仅能掌握传统水稻种植技术和一些简单农业机械的使用,但对高性能的农机具及机械栽植等复杂技术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严重制约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6]。

3 发展对策

3.1 开展耐盐、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研究

以滨海盐碱土壤改良利用为核心,加大优良稻种资源的引进与创新的力度。一是通过高产与抗病相结合,高产与优质相结合,选育出株型合理、优质、高产、抗病的适合滨海盐碱地种植的水稻品种,使其逐渐成为东营市未来当家的主栽品种。二是注重特色优质(香米、有色米)新品种的选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稻米的香味、营养价值、保健和食疗等特性。因此,特种稻米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7]。三是以水稻稳产、优质和轻简栽培为核心,筛选适应滨海盐碱地机械化生产的直播品种。黄河三角洲地区直播稻面积逐年扩大,应尽快培育和筛选直播稻品种,并探索出与之相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使直播稻栽培精确化、定量化、标准化[8]。

3.2 推进科技成果创新与集成,强化科技成果推广

一是加快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配套“旱水直播、优质米开发、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使水稻的产量最高化、品质最优化、效益最大化[9]。二是重视科技培训,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充分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组织农技人员挂片蹲点、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三是坚持以示范基地和示范片为载体,建好样板田,实行品种种植连片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订单化[10],发挥示范作用。endprint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稻生产条件

政府要加大对水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生产条件。要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加强稻区水库建设,完善灌溉设施,加强沟系配套建设工作,高标准清理、疏浚农田内外三沟,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水“最后一公里”难题,增强大田抗旱、排涝能力,确保水稻稳产高产。

3.4 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稻米品牌产业化

要从体制机制上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着重培育壮大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对现有稻米加工企业进行整合,重点培育“水城米仓”“东土稻皇”“民丰社”等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结合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落实,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建设,实行订单生产,提高水稻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进而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

4 参考文献

[1] 张志鹏.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模式和创新管理模式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30-37.

[2] 吴修,杨连群,陈峰,等.山东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5):119-125.

[3] 马加清,孙公臣,张士永,等.盐碱地麦茬稻高产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7(3):19-20.

[4] 李道德.水稻覆膜水直播栽培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0(2):15.

[5] 张希霞,苗兴武,王洁.滨海盐碱地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5(3):19-20.

[6] 陈峰,孙公臣,赵庆雷,等.山东省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2):125-127.

[7] 徐德芳,王智华,孙跃进,等.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国香稻种植技术与效益分析[J].中国稻米,2005,11(1):26.

[8] 景德道,余波,钱华飞,等.直播稻品种的筛选与育种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08(4):24-27.

[9] 刘延刚,刘丽娟,刘德友,等.临沂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11):112-114.

[10] 杨百战,杨连群,杨英民.山东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稻米,2006,12(3):53-54.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产业化发展对策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氮的差异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