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叶桂樱种子品质鉴定及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2015-08-17李小瑶吴立国林飞凡郑九长陈莲莲金斯妮鲁唯达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播种育苗种子

李小瑶++吴立国++林飞凡++郑九长++陈莲莲++金斯妮++鲁唯达

摘要 通过对大叶桂樱种子的品质鉴定以及不同时间的浸泡对其发芽的试验,可知大叶桂樱的种子为大果型,千粒重为502.982 g,种长17.63 cm,种宽0.84 cm,优良度97.33%,生活力96%。具有高发芽率,不同时间的浸泡对播种发芽影响不大,建议对大叶桂樱种子不需浸泡处理,随采随播。一年生的大叶桂樱生长量大,可选用育苗容器为23 cm×16 cm,以利于苗木饱满株型的形成。

关键词 大叶桂樱;千粒重;播种育苗;种子

中图分类号 S68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156-02

大叶桂樱(Prunus zippeliana)属蔷薇科李属桂樱亚属常绿乔木,树冠开展,树干金黄斑驳状,叶大,革质而发亮,花序密集且似桂花。果实随季节呈现多种色彩,幼时红绿色,成熟时紫黑色,观赏价值极高。秋可观花,冬春可观果,是浙江省的新优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在我国分布区横跨13个省份,浙江主要集中于温州、丽水和台州等沿海地区[1-2]。

1 种子采收

温州地区大叶桂樱种子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熟,种子颜色逐渐由绿色变成红色,最终变成紫黑色,自然脱落,方可采收。种子极容易被鸟类啄食,为了减少种子的损失,可放置稻草人或人工看守,以减少种子被啄食情况的发生。种子成熟期,可在大叶桂樱林下铺塑料薄膜,以防种子掉在草丛中难以寻找。刚采收的种子种皮腐烂程度不一,所以需要搓去种皮用清水充分漂洗,置室内晾干备用。

2 种子品质鉴定

2.1 种子千粒重的测定

千粒重作为衡量种子的主要指标,是一种重要的亲代特征指标,在种群划分和生态性划分中起重要作用[3]。大叶桂樱种子物理特性的研究方法参照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主要对植物种子的形态进行观察描述,并对种子大小及千粒重进行测定,具体方法如下:从成熟健康的种子中随机选取100粒,3个重复,用0.001 g的电子天平分别称量到小数点后3位,取平均值,计算千粒重[4]。

2.2 种子优良度的测定

从纯净种子中随机抽取样品3×100粒种子,通过看外观和剖开种子观察胚和胚乳的状况判定优劣。凡种子饱满、种胚健康、胚和胚乳的色泽正常的种子都是优良种子,凡是腐烂、有病虫害、空粒和胚发育不健全的种子都是品质不高的种子。根据鉴定结果分组计算,然后得出平均数[5]。

2.3 种子活力测定

取大叶桂樱种子50粒在30~35 ℃温水浸种1 h,取出吸胀种子用刀片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将其中的一半置于培养皿中,加入5%红墨水溶液,以覆盖种子为度,染色10~15 min,待测;将另一半置于沸水中煮5 min,杀死胚,用红墨水做同样的染色处理,作为对照观察。染色后倒去红墨水,用流水冲洗多次,至冲洗液无色为止,检查种子死活。凡种子不着色或着色很浅的为活种子,凡种胚与胚乳着色程度相同的为死种子。试验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粒饱满种子。

2.4 种子品质鉴定结果

采收完种子之后随机抽取100粒种子进行了一系列种子的品质鉴定,3次重复。测得大叶桂樱种子千粒重为502.982 g,种长为17.63 cm,种宽为0.84 cm,优良度为97.33%,种子活力为96%。

3 播种育苗技术

3.1 种子浸种

浸种催芽有缩短种子萌发时间和促进出苗整齐、迅速的作用,在催芽前用30~40 ℃的温水浸泡种子,使种子吸足水分,加快出芽速度。浸种时间长短因种子成熟度和水温而有差异,为确定大叶桂樱的最佳浸种时间,分别将大叶桂樱种子用30 ℃纯净水浸泡0、15、24、48、72 h进行萌发试验。每组取30粒饱满种子,3次重复,置于室温沙床,以0 h的大叶桂樱种子为对照(CK),统计发芽率和发芽势,确定最佳浸种时间。

由表1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除了浸泡15 h发芽势偏低,与0 h具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大叶桂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并无明显区别。可见,大叶桂樱种子极易萌发,且不同浸泡时间对发芽影响不大。并且在种子的采收过程中,发现有少部分的种子有露白现象。因此,建议大叶桂樱种子不做浸泡处理,直接播种。

3.2 催芽、播种

因为大叶桂樱可随采随播,所以不做大叶桂樱种子催芽工作,清洗种皮后用1‰多菌灵溶液浸种2 h,晾干。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催芽苗床上,密度尽量保持每粒种子之间间隔0.5 cm,铺满后用平板轻轻压实,再用细泥炭铺盖,以刚好盖住种子为止,厚度在3 cm左右,最后用喷雾器浇水,保证泥土湿润。有条件的可以在苗床上面覆盖一层薄膜,播种后5 d左右开始露白,12 d左右出土。大叶桂樱种子在萌芽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继而发育成主根,种子的上胚轴伸长,下胚轴基本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而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

3.3 移栽

待小苗长到2叶1心时,小苗可移植至23 cm×16 cm容器中,培育容器苗。芽苗移植前淋透苗床,起苗用镊子夹住芽苗基部,连根带土将苗木起出,剪取主根的1/3~2/3,用1‰生根水与黄泥的混合溶液浸泡一下,做到随起随栽,移植后随即浇透,将移栽好的容器苗先放到设施荫棚里。

3.4 管理

3.4.1 抗旱防晒遮阳管理。主要措施是建立遮荫大棚,遮荫大棚一般用钢架结构搭建,高度为200~300 cm,并可人工控制遮阳措施。

3.4.2 水分管理。容器苗喷水过少,会造成容器苗经常失水,使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苗木生长不好。喷水过多则基质过湿会产生透气性不好、易生霉菌、苗木容易腐烂、穿根等问题;大棚内苗床应全面设置喷灌设施,苗木缺水时启动自动喷灌系统,视容器干湿进行喷水,做到勤喷、少量,基质不干、不湿,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所需水分。endprint

3.4.3 肥料技术。专门针对大叶桂樱的需肥特点和根系吸收养分特点添加了一定数量的缓释性肥料,第1年不需根部追肥。以后每隔15 d结合浇水喷施3‰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以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

3.4.4 病虫害防治。容器苗病虫害的防治要遵循“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容器苗在未发现病虫害时,每隔2~3周用广谱杀菌药剂1 000倍液喷洒,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当发现病虫害时,首先应确定是病害还是虫害,大叶桂樱一般很少有病害;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粉虱、卷叶蛾等。确定虫害种类之后再对症下药,一般可用辛硫磷、一遍净、敌杀死、锐劲特等杀虫药剂防治。

3.4.5 苗木分级及分苗。当小苗移植上盆后,由于微环境的影响和苗木自身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苗木表现出高矮粗细间的分化时,则应及时分级、分苗,方便以后管理,并向推广农户提供长势均匀一致的苗木。

3.4.6 除草。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采用人工拔草,做到容器内、苗床和步道上无杂草。

4 大叶桂樱年生长规律研究

根据大叶桂樱的生长情况,在入秋后的第1个月即10月开始对这批播种的大叶桂樱随机抽取100株进行跟踪记录其高度、冠幅、地径、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以及分枝数的变化(表2)。为了数据的精确性和统一性,苗高从根基部开始量到顶芽处,冠幅量最宽面,地径量根基部,叶片厚度和叶绿素测同一片叶子。

从表2可知,大叶桂樱在前几个月都在持续增长中,进入2014年12月高度、冠幅、地径、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及分枝数都处于停止或缓慢增长中,但是地径会持续增粗,到2015年3月重新开始进入生长期。说明大叶桂樱地上部分在冬季会生长缓慢或者不生长,但地下部分仍在继续活动,没有进入冬眠状态。至2015年5月初,大叶桂樱的生长量急剧增加,高度、冠幅、地径、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及分枝数分别比2014年底增加了12.3 cm、7.12 cm、0.28 cm、0.17 mm、0.1、1.6个。

5 结论

通过对大叶桂樱种子的采收处理以及一周年的生长跟踪,发现大叶桂樱种子为大果型,种子千粒重为502.982 g,具有高发芽率,不同的浸泡时间对播种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大叶桂樱种子不做浸泡处理,随采随播。大叶桂樱的年生长量大,周年平均苗高、冠幅、地径分别可达47.60、38.10、0.96 cm;周年最高苗高、冠幅、地径分别为82.0、62.0、1.4 cm。因此,选择大小合适的容器育苗是培育优质容器苗的关键技术[6]。一年生的大叶桂樱年建议选择的容器大小为23 cm×16 cm,以利于其饱满株型的形成。

6 参考文献

[1] 阮颖.施肥、容器控根和抗风技术对大叶桂樱容器苗生长的影响[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3.

[2] 苟玮,谢仁楷,严天兵,等.大叶桂樱的育苗与造林[J].重庆林业科技,2005(3):25.

[3] 王小平,刘晶岚,王九龄,等.白皮松果子及球果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3):28-34.

[4] 宜君华.大叶桂樱的繁殖技术和抗盐特性研究[D].临安:浙江林学院,2009.

[5] 宋墩福.10种赣南乡土树种播种育苗技术及年生长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6] 杨鹏辉.主要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播种育苗种子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无公害小辣椒在唐河县的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最小的种子
天女木兰人工不同苗木繁育技术的比较
无患子育苗试验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