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棚室西葫芦早熟绿色栽培技术

2015-08-17王秋王成云牟岩松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早熟西葫芦栽培技术

王秋++王成云++牟岩松

摘要 介绍棚室西葫芦早熟绿色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前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提高棚室西葫芦早熟栽培效益。

关键词 西葫芦;棚室栽培;早熟;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87-02

西葫芦俗称角瓜,是瓜类蔬菜中较耐寒而不耐高温的蔬菜。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0~25 ℃,种子发芽的适温为25~30 ℃,开花结果期适温为22~25 ℃。西葫芦属短日照植物,要求光照强度适中,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易引起徒长。喜湿润不耐干旱,尤其是在结瓜期应保持土壤湿润。西葫芦对土壤要求不严,但若生长在土层深厚的壤土中则易获得高产。喜微酸性土壤,适宜的pH值为5.5~6.8。

1 栽培季节

大棚单层膜可于4月10日前后定植;大棚双层膜可于4月1日前后定植;大棚多层覆盖可于3月20日前后定植;加温温室可于2月10日前后定植;日光节能温室可于1月末至2月初定植。

2 品种选择

早春茬棚室西葫芦栽培的品种应该选择早熟、优质、高产、抗病、耐低温能力强、生长发育快、叶柄短、开展度小、适于密植、结瓜性能好、瓜码密、瓜的形状好、单株可同时结3~4个瓜的品种为宜,一般定植后25~30 d即可采摘,如寒绿。

3 培育适龄早熟壮苗

由于西葫芦根系生长较快,木质化程度较高,所以西葫芦的苗龄不可过长,一般早春西葫芦日历苗龄期为35~40 d,生理苗龄3~4片真叶。

3.1 种子处理

3.1.1 选种、晾晒。播种前先去除种子中的杂物,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清除漂浮在水面上的不成熟种子。选取干净饱满的种子,在室内晾晒2~3 d。

3.1.2 烫种、浸种、催芽。将种子装入尼龙种子袋中,先用20~30 ℃的温水浸种20 min左右,并搓洗,再用55 ℃左右的热水恒温烫种25 min,并不停搅拌,待温度降至35 ℃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8~10 h,然后将种子搓洗后捞出,用湿纱布包好,在28~30 ℃的条件下催芽, 2~3 d可出齐芽[1]。

3.1.3 低温或变温处理。当有1/3种子破嘴时,将种子置于0~2 ℃条件下低温处理7 d左右,或将破嘴的种子置于0~2 ℃条件下12 h,15~17 ℃条件下12 h,如此反复5~7 d。

3.2 播种

3.2.1 营养土配制。草炭土或葱蒜茬4份、腐熟的马粪或厩肥3份、陈炉灰2份、腐熟的大粪面1份,适当加入尿素和过磷酸钙作为补充肥料,再加入少量柴草灰和锯末。过筛后充分混匀,再用福尔马林100倍液闷土,上盖塑料薄膜,闷3 d后揭膜,倒土,1~2 d后再倒土1次,药味散尽后装营养钵[2-3]。

3.2.2 装钵。西葫芦育苗必须采用护根育苗措施,而且要求营养面积较大,一般采取10 cm×10 cm以上的营养钵育苗。播种前将营养钵装平土,并整齐地摆到苗床中。

3.2.3 播种。棚室西葫芦可采用低畦栽培,畦埂宽100 cm,畦面宽80 cm,每畦2行,行株距为60 cm×60 cm,保苗2.7万株/hm2。西葫芦种子的千粒重200 g左右,所以用种量为6.0~7.5 kg/hm2。播种期应从定植时间向前推35~40 d,即为播种期。当催芽的种子有70%以上破嘴时,即可抹芽播种。先将营养钵浇透开水或温水,待水渗后每钵正中间平放1粒催好芽的种子,芽尖朝下,稍稍摁一下,使芽尖端略高。然后覆过筛的细土,与钵持平或稍微突起,厚度在2~3 cm,上盖地膜或小拱棚增温保湿,直至出苗[4]。

3.2.4 播后管理。西葫芦的幼苗极易徒长,需严格控制温、湿度。播种后至出苗前宜保持高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 ℃,地温控制在22~24 ℃,相对湿度80%~90%,约3~4 d出苗。幼苗出齐后适当通风降温,白天气温保持在20~25 ℃,超过25 ℃时要通风降温。夜间温度控制在13~14 ℃,第1片真叶展开后夜温降至12 ℃。定植前8~10 d,应逐渐加大通风量降温炼苗,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15~25 ℃,夜间温度控制在6~8 ℃,并严格控制水分,出现明显的缺水症状时方可浇小水。苗期浇水后要通风排湿。

3.3 壮苗标准

子叶完整、肥厚、宽大而新鲜,叶缘稍向上卷,子叶到地面的下胚轴长约3 cm;具有3~4片真叶,株高15~20 cm,茎粗在0.5~0.8 cm,叶柄长度与叶片长度相等,叶色浓绿,有发达的白色根群。花芽分化早,有80%以上的秧苗现蕾;无病虫;生长势强而敦实。

4 定植前准备

4.1 施肥

西葫芦要重施基肥。一般需施入腐熟厩肥105 t/hm2以上,也可施用马粪、羊粪或猪粪等;因鸡粪易烧苗,故不宜施用。棚室还需施入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300 kg/hm2。

4.2 扣棚、整地

在定植前30 d左右扣棚膜,并将棚室封闭严。将粪施入扬匀,待地化透后旋耕,并将地耧平。

4.3 棚室消毒

用80%敌敌畏乳油3 750 mL/hm2拌上锯末,与硫磺粉30~45 kg/hm2混合,分150处点燃,密闭棚室1昼夜以上,然后放风至无味后,选晴天早晨方可定植[5]。

4.4 铺设灌水管道

先在棚室中铺设灌水管道,管道出水孔间距180 cm。

5 定植

选回暖前期的晴天上午定植。以管道的出水孔为中心,间距60 cm垂直于管道平行开2个沟,开沟的土均向外侧翻,两沟中间平行于沟挂一根线绳,线上每隔60 cm做一标记(将线绳破开夹一彩色毛线,并系一扣以防标记点掉落或移动)。打开出水孔,让水灌入两沟中。在沟中水未渗下去之前,按中间绳上的定植标记点,将苗摁入相对应的沟里。endprint

6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的20~25 d为结瓜前期,管理要点是保温、控水、中耕、促根保苗。结瓜期的管理重点是加强肥水管理、防高温、控秧促瓜。

6.1 浇缓苗水、追肥、平整畦面、扣地膜

一般在定植后2~3 d应在沟中浇少量的缓苗水;之后追充分腐熟有机肥,用手抓一大把肥分3份施于株间沟中;用畦中垄台上的土培埯及灌水沟,并将肥覆盖,使畦面基本平整,畦中间略高,以利将来灌水,这样做成的低畦,畦埂宽100 cm,畦面宽80 cm;用130 cm宽的地膜平铺于畦面上,用刀片在苗上打眼,将苗引出,使地膜平铺于畦面之上。

6.2 温度管理

定植后的5~7 d应密闭棚室保温,尽量不通风,使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 ℃,地温20~25 ℃。缓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 ℃,夜间温度保持在15 ℃。当外界最低气温达15 ℃以上时,昼夜大放风,白天使棚温控制在20~25 ℃,夜间棚温控制在11~14 ℃。

6.3 肥水管理

当根瓜瓜长10~12 cm,开始膨大时浇第1次水,以后隔5~7 d浇水1次。为了控秧促瓜,浇水应在每次摘瓜前2 d进行,千万不要在采瓜后3 d内浇水。追肥以钾肥、氮肥为主,隔1次水追肥1次,每次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25~300 kg/hm2、尿素120~150 kg/hm2或碳酸铵150~225 kg/hm2,或施用稀粪15.0~22.5 t/hm2。

6.4 保花

西葫芦前期雄花少,当雌花开放后,用20~30 mg/kg 2,4-D蘸花,或叶面喷施小天使,8~10 d叶面喷施1次。当雄花多时,可每天早晨7:00—9:00把正开放的雄花采下,剥去花冠,将雄花的花蕊往雌花的柱头上轻轻涂抹,每朵雄花可授5朵雌花。

6.5 控秧

用雨林矮丰等从1叶1心开始叶喷,10~15 d喷1次。

6.6 植株调整

将8~10节之前的瓜纽全部打掉,并摘除多余的雄花,西葫芦一般不打底叶。若留0.5 kg以上的瓜,则半架以下隔1个瓜疏1个瓜;若留0.5 kg以下的瓜,则可不疏瓜。植株达到一定高度应落秧,保持株高1.3 m左右[6]。

6.7 采收

西葫芦的第1个瓜达到250 g以上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手拿瓜头向上一掀即掉。采收后保留2 cm长的果蒂,多余部分用刀切掉。

6.8 病虫害防治

西葫芦的病虫害很少,主要有灰霉病和白粉病。

6.8.1 西葫芦灰霉病。注意清洁田园,及时摘除枯黄叶、病叶、病花和病果;棚室应控温降湿、增加光照。在配好的蘸花药液中加入防灰霉病的药剂;发病时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3.00~3.75 kg/hm2熏烟;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10%灭克粉尘剂、杀霉灵粉尘剂15 kg/hm2喷粉。

6.8.2 西葫芦白粉病。选用抗病品种,预防高温干旱或高温髙湿。发病时喷施20%粉锈宁乳油2 0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

7 参考文献

[1] 杨占卿,陈静,高立东.保护地无公害西葫芦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B12):98-100.

[2] 刘合民.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661-3662.

[3] 谢艳梅,吕目兴.豫东地区早春小拱棚西葫芦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2):177-178.

[4] 郝哲,薛道富,薛舒尹,等.设施西葫芦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4(3):12-13.

[5] 刘艳红,李炳华,陈军,等.秋季西葫芦优良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8):192.

[6] 薛东.河北青县大棚早春西葫芦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4(5):68.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熟西葫芦栽培技术
阳台变成小农田
西葫芦的别样吃法
手持一朵西葫芦花
寒地西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早熟”少年欧豪:喜欢极端角色,表演起来很high!
遗传算法的改进与参数特性研究
I Will Remember 我会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