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播种技术

2015-08-17桑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施肥整地小麦

桑涛

摘要 介绍小麦播种技术,包括整地、选种、配方施肥、播种育苗等方面内容,以为小麦播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播种技术;整地;施肥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63-02

影响小麦单产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播种量过大、“一炮轰”施肥、品种与播期不协调、整地质量差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要在播种时期解决。因此,应该科学播种,以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

1 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

1.1 耕翻

为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量,改善通透性,小麦播种前进行耕翻,将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病虫翻入土壤中,同时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渗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连续多年种植小麦的地块,若只进行旋耕不耕翻,在旋耕的15 cm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应旋耕3~4年,深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目前,太和县种植小麦施用有机肥的很少,尤其是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较低,而高产麦田要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要在1.2%以上。提高麦田耕层有机质含量的主要途径就是秸秆还田。种麦前茬的秸秆粉碎后翻耕于地下,耕层在20~25 cm为宜,并多增施氮素肥料。

1.2 耙地、镇压、造墒

近年来,生产上主要采用旋耕种麦,若不耙后再播种,常导致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镇压可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健壮。如播种前土壤墒情不足应造墒,保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造墒采取未耕翻前浇地,然后整地播种,效果好,浇灌均匀 。

2 选用优良品种,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

种子是增产的内因,有了优良品种,既不增加劳动力、肥料,又可获得较好的收成。其作用如下:一是小麦优良品种能显著增产;二是小麦优良品种能增强抗逆性,提高稳产性;三是优良小麦品种能改善和提高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

2.1 品种选用

玉米、大豆、芝麻等早中茬地块,以使用耐寒性较强、适宜于早播的半冬性品种为主,可选皖麦50、皖麦52、周麦16、周麦22、冀麦22、泛麦5号等。红芋、棉花等晚茬口,选用春性或弱春性品种豫麦70、阜麦936等[1]。

2.2 精选种子

为形成整齐的大穗,实施大面积的高产栽培前,精选种子,清除杂质和瘪粒、不完全粒、病粒及杂草种子,保证种子的饱满度好,均匀度高。

2.3 晒种

为提高种子的发芽势,促进种子发芽,播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 d,提高种子发芽率,为小麦的齐苗奠定基础。

2.4 种子处理

苗期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1%加种子量6%的水,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 h,晾干拌种子量0.2%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防治地下害虫、纹枯病,以免发生缺苗断垄。由于采取药剂拌种,导致出苗率稍微下降,播种时增加5%种子用量,以保证出足基本苗[2]。在统一供种中要集中进行种子包衣,使农民不需要自己处理种子。

3 配方施肥

目前,小麦生产中,偏施氮肥,轻视磷、钾肥;氮肥全部底施,没有进行基追搭配,造成前期氮肥过量,肥料流失严重,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甚至造成减产。小麦配方施肥,就是依据小麦的特征特性、土壤养分状况,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科学施用方法的施肥技术。目标产量7 500 kg/hm2,可施优质农家肥30~45 t/hm2、化肥纯氮210~240 kg/hm2、五氧化二磷75~90 kg/hm2、氧化钾90~120 kg/hm2、硫酸锌15 kg/hm2。农家肥与磷钾肥全部底施,氮素化肥的60%~70%底施,30%~40%在拔节期追施。追施可采用耧穿施,或趁雨撒施、叶面喷施。

4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小麦适时播种,可充分利用秋末冬初适宜生长季节的温光资源,使麦苗在越冬前即能生出一定数量的叶片、分蘖和根系,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形成壮苗越冬,为实现高产打好基础。小麦播期直接决定分蘖期,影响到麦苗壮弱,对产量影响很大。过早播种会形成旺苗,群体大,消耗地力,年前拔节,容易受冻;过晚播种,形成弱苗,分蘖少,也易发生冻害[3]。确定小麦适宜播种期主要依据:一是品种的发育特性。不同类型品种,由于生长需要的温光条件不同,播种适宜期不同。一般半冬性品种适播期日平均气温14~16 ℃,春性品种12~14 ℃。二是积温指标。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0 ℃以上积温110~120 ℃,出苗到分蘖要200 ℃,主茎每长1片叶约需75 ℃。根据主茎叶片与分蘖同伸关系计算,半冬性品种冬前达到壮苗标准(主茎6叶至6叶1心)需要>0 ℃积温600~630 ℃,春性品种冬前达到壮苗标准(5叶至5叶1心)需要>0 ℃积温520~560 ℃。根据以上2个标准,在太和县,半冬性品种适宜的播期在10月12—20日;春性品种在10月22—31日。

5 控制播种量,提高播种质量

适宜播量的确定与品种特性、播期早晚和地力水平均有密切关系。播期早,冬前积温较多,分蘖多,成穗较多,播量应适当减少;播期晚的相反,因冬前积温较少,形成的分蘖和成穗数也随之减少,基本苗宜多,播量可酌情增加[4]。另外,确定播量应考虑土壤肥力水平,肥力基础较高,水肥充足的麦田,小麦分蘖多,成穗也多,应以分蘖成穗为主,基本苗宜稀,播量宜少。地力瘠薄,水肥条件不足的麦田,小麦分蘖及成穗都受到一定影响,分蘖少,成穗率低,应以主茎成穗为主,基本苗宜多,播量宜相应增加。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半冬性品种适宜的基本苗为240万株/hm2左右,春性品种270万株/hm2左右。

此外,选择适宜行距,提高植株在行内分布的均匀度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群体动态结构和质量问题。在群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行距配置越适当,植株在行内分布越均匀,单株生产力也就越高,行距以20 cm为宜。

播种机预先调试,保证性能良好,播种深度3~5 cm,播种要匀,播量准确,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旋耕播种的麦田,播种前后要镇压可使耕层沉实,大孔隙变小,提高表墒,有利于提高出苗率。

6 参考文献

[1] 李龙彬.小麦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J].河南农业,2003(9):14.

[2] 张文云,陈兰卿.采用滚筒法改进小麦区试播种技术[J].作物杂志,2005(5):67.

[3] 傅兆麟.小麦全田均匀精旋播种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7):1330.

[4] 傅兆麟,马宝珍,赵玉华.小麦全田均匀旋耕播种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2):30-3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施肥整地小麦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滴灌棉田氮钾后移和磷肥减半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