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大区对比试验研究

2015-08-17尹献远陈建明江德权郑雪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新品种

尹献远++陈建明++江德权++郑雪林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衢州区域推广种植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进一步提高单季晚稻产量,于2013年开展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538、甬优1512、甬优15的产量分别为11 250.00、10 847.85、10 275.60 kg/hm2,可在衢州区域作单季晚稻推广应用;浙优18、甬优12、春优84、甬优15产量分别为10 598.40、10 462.20、10 336.20 kg/hm2,可在衢州市单季晚稻中配套应用。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大区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50-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置在衢州市衢江区盼丰粮油专业合作社某农户承包田,地点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莲花村,前作冬闲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有籼粳杂交稻甬优12、甬优538、甬优15、甬优1512、甬优9号、甬优17、浙优18、春优84,籼型杂交稻钱优930、两优培九。其中,浙优18、春优84、钱优930、两优培九种子,由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甬优12、甬优538、甬优15、甬优1512、甬优9号、甬优17种子,由宁波市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CK1)、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CK2)为对照,大区面积180 m2,试验田面积2 073 m2,试验随机排列,试验田两边设保护行[1-3]。

1.4 试验过程

5月2日用浸种灵浸种,催芽,5月5日播种,采用半旱育秧,5月30日移栽,秧龄25 d,单本插,6月6日结合分蘖肥施25%苄·丁1 050 g/hm2,大田施纯N 239.25 kg/hm2、P2O5 84.0 kg/hm2、K2O 241.5 kg/hm2。具体施肥情况为5月29日施复合肥(16-16-16)525 kg/hm2作耙面肥,6月6日施尿素30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作分蘖肥,7月28日施尿素37.5 kg/hm2+氯化钾37.5 kg/hm2,病虫防治及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基本相同。由于不同品种生育期差距较大,钱优930和两优培九9月28日收割,其余品种10月16日收割[4-6]。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由表1可知,甬优538产量最高,为11 250.00 kg/hm2,比CK1增产55.49%,比CK2增产18.47%;甬优1512产量位居第二,为10 847.85 kg/hm2,比CK1增产49.93%,比CK2增产14.23%;浙优18产量位居第三,为10 598.40 kg/hm2,比CK1增产46.49%,比CK2增产11.61%;甬优12产量位居第四,为10 462.20 kg/hm2,比CK1增产44.60%,比CK2增产10.17%;春优84产量位居第五,为10 336.20 kg/hm2,比CK1增产42.86%,比CK2增产8.85%;甬优15产量位居第六,为10 275.60 kg/hm2,比CK1增产42.02%,比CK2增产8.21%;钱优930、甬优17和两优培九均低于CK2;但甬优9号、钱优930、甬优17产量均高于CK1。

2.2 全生育期

由表2可知,钱优930和两优培九生育期最短,均为143 d;甬优1512为155 d,甬优15为160 d,甬优538、春优84、甬优9号、甬优17为161 d;浙优18和甬优12为164 d,比CK1长21 d,比CK2长3 d。

2.3 抗倒性

2013年10月16日发生倒伏的品种有甬优15、甬优9号,其中甬优15倒伏比例约占2/3,甬优9号倒伏比例约占1/3。甬优1512、甬优17有20%左右发生倾斜。

2.4 倒3叶

不同品种水稻倒3叶情况见表3。

3 结论与讨论

(1)甬优538。由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稻,偏粳。产量位居第一,为11 250.00 kg/hm2,比两优培九增产55.49%,比甬优9号增产18.47%;全生育期161 d,比两优培九迟18 d,与甬优9号相同;株高116.4 cm,穗长22.5 cm,每穗总粒数411.2粒,每穗实粒数359.7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1.4 g。该品种生育期较长,分蘖力较强,植株直立,抗倒性好,株型较紧凑,穗大粒多,千粒重小,剑叶短小,熟相好,可在本区域单季晚稻中重点推广应用。

(2)甬优1512。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三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产量居第二,为10 847.85 kg/hm2,比两优培九增产49.93%,比甬优9号增产14.23%;全生育期155 d,比两优培九长12 d,比甬优9号短6 d,灌浆速度较慢;株高133.8 cm,穗长25.7 cm,每穗总粒数462.5粒,每穗实粒数409.5粒,结实率88.5%,千粒重20.8 g。株型紧凑,生育期适中,分蘖力较弱,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大粒多,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可在本区域单季晚稻中推广应用。

(3)浙优18。由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稻,偏粳。产量居第三,为10 598.40 kg/hm2,比两优培九增产46.49%,比甬优9号增产11.61%;全生育期164 d,比两优培九迟21 d,比甬优9号迟3 d;株高133.4 cm,穗长22.9 cm,每穗总粒数404.7粒,每穗实粒数332.3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2.0 g。分蘖力一般,植株直立,抗倒性好,株型紧凑,穗型大,千粒重偏低,剑叶挺笃,熟相好,但生育期长,稻曲病抗性一般,要重视做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可在本区域单季晚稻中配套应用。endprint

(4)甬优12。由宁波市农科院、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稻,偏粳。产量位居第四,为10 462.20 kg/hm2,比两优培九增产44.60%,比甬优9号增产10.17%;全生育期164 d,比两优培九迟21 d,比甬优9号迟3 d;株高125.2 cm,穗长22.4 cm,每穗总粒数415.6粒,每穗实粒数341.2粒,结实率数82.1%,千粒重22.0 g。该品种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抗倒性好,丰产性好,米质中等,但全生育期长,稻曲病抗性较弱,要重视做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可在衢州市单季晚稻中配套应用。

(5)春优84。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稻,偏粳。产量位居第五,为10 336.20 kg/hm2,比两优培九增产42.86%,比甬优9号增产8.85%;全生育期161 d,比两优培九迟18 d,与甬优9号相同;株高133.0 cm,穗长20.8 cm,每穗总粒数259.4粒,每穗实粒数214.1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5.0 g。该品种生长整齐,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倒3叶长而挺,茎秆粗壮,穗型较大,着粒密,千粒重中等,稻曲病抗性较弱,要重视做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可在本区域单季晚稻中配套应用。

(6)甬优15。由宁波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籼粳交偏籼型三系杂交稻。产量位居第六,为10 275.60 kg/hm2,比两优培九增产42.02%,比甬优9号增产8.21%;全生育期160 d,比两优培九迟17 d,比甬优9号短1 d;株高136.8 cm,穗长27.0 cm,每穗总粒数304.8粒,每穗实粒数267.7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6.3 g。该品种植株较高,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弱,穗形较大,着粒较密,丰产性较好,米质优,抗稻瘟病,但要重视做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该品种尤其适宜于全年种植布局“油菜—单季稻”区域,可在单季晚稻区重点推广种植。

4 参考文献

[1] 郑家团,游年顺,黄庭旭,等.福建省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选育研究进展[J].福建稻麦科技,2010(3):1-8.

[2] 刘建丰,袁隆平.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性状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453-456.

[3] 李顺康.优质杂交水稻多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09(1):26-27.

[4] 杨惠杰,杨仁崔,李义珍,等.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0(3):1-8.

[5] 饶锋,熊书敏,罗小新,等.国家杂交水稻(中稻)展示品种比较试验报告[J].中国种业,2009(4):51-52.

[6] 陆国保.部分晚造超级稻品种特征特性试验[J].广西农学报,2008(3):12-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品种
看禾选种
我国累计授予林业植物新品种权1763件
湖南省林科院2个紫薇新品种荣获现代园林新品种奖
鲜艳橙色的“火星羊”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一)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八)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2009年花卉新品种(五)
新品种信息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