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肚兜的女性文化内涵解读

2015-08-16张娅雯崔荣荣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肚兜图案

张娅雯,崔荣荣

传统肚兜的女性文化内涵解读

张娅雯,崔荣荣*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肚兜是最具中国风情的传统内衣,它既具有款式、装饰、工艺等美学价值,又具有文化寓意的价值。肚兜这件我国传统的保护胸腹的贴身服饰品,从简到繁,从遮掩到张扬,伴随着各种人生的礼仪,其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的演变,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女性是肚兜艺术的创造者,反之肚兜也影响了女性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她们的生活情感与价值。本文依据实物和文献作为研究依据,从性别视角分析肚兜在两性文化、母性文化、女性自身价值三方面的文化内涵。

肚兜;女性;服饰文化

肚兜虽属于小件服饰品,却与历代女性紧密相连。由于肚兜穿着私密的特殊性质,比较少受到政治体制等的操纵,更具自然本真的表现力。肚兜不只是一种内衣的形式,是一种对自然生命的爱护和珍视,更是一种女性对服饰美的追求。本文的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和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馆藏肚兜实物。传习馆共收藏肚兜近百件,其中山西地区39件、中原地区18件、陕西地区11件、江南地区9件、山东地区6件、广西和闽南地区各3件、云南地区1件。

一、传统肚兜的文化价值

(一)肚兜的由来及演变

肚兜,是最具中国风情的传统内衣,徐珂的《清稗类钞·服饰类》中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袜腹,一名袜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之内侵者。俗谓之兜肚,男女皆有之。”在历史上肚兜有众多名称,汉代称作“抱腹”或“心衣”,唐代称作“诃子”,宋代称作“抹胸”或“袜胸”,元代称作“合欢襟”,明代称作“主腰”,到了清代就称作“肚兜”或“兜肚”,现在常称作肚兜、兜肚、抹胸、裹肚、兜兜等[1]。

清朝是肚兜最为流行的时候,男女老少都离不开。我国流传至今的肚兜,大多也是清朝的。肚兜上端成凹形的浅半圆状,上端的两角和左右两角都附有带子,带子的材质有布绳、丝绳和金链等,最常见的穿着方法是上端两角系带子挂在脖上,下端或是尖角或是圆角,也各自系带子在腰间,左右两跟带在后背系结,形成五角,保护胸腹部,让胃肠免受风寒,同时具有乳罩和裹肚的作用[2]。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有的还在腹部缝一口袋,装一些香草料,同时具有药疗和香囊的功用。

(二)肚兜伴随人生礼俗

肚兜不仅为女性专有的服饰品,男性和长幼者均穿着肚兜,肚兜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例如在陕北,小孩从出生起的第一件衣服就是母亲为其缝制的红肚兜;孩子每年端午节会收到舅家送的肚兜;女子在出嫁前会给将来的丈夫做肚兜;成年人到年关时要换上新肚兜以求平安;老年人大寿时女儿要为父母做红肚兜以求健康长寿;人离世后给死者穿着寿衣前需先戴肚兜[3]。

肚兜这件我国传统的护胸腹的贴身服饰品,从简到繁,从遮掩到张扬,伴随着各种人生的礼仪,其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的演变,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肚兜既具有款式、装饰、工艺等的美学价值,又具有文化寓意的价值,也包含民俗礼节与纲常礼教的内涵。相对于其他服饰品而言,它的文化价值比自身物的价值显得更为重要。

二、肚兜的两性文化内涵

内衣是贴近身体的衣物,属于最私人的物品,因此也是研究性别文化中的重要载体,肚兜又是我国传统内衣中最具代表性的。肚兜具有既保护身体,又展示身体的双重作用。肚兜这种私密地、多不外露地穿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存在寄情于此的自由表现空间,女性可以由此表达她们含蓄的男女之情。

(一)情爱之隐晦表达

由于受到封建制度与宗法的制约,社会对性的禁锢使女性对于性爱更注重生育繁殖的作用,而淡化两性愉悦的价值。肚兜作为身体装束的最后一层直接触及体肤,是它成为了表达情爱理念的平台,例如明代妓女大红绸缎的抹胸、清代民国含有春宫图的肚兜,通过肚兜的创作传达着情、爱、性的内容(如图1为石榴图案肚兜,除了美化装饰的作用,此类纹样常蕴藏生殖与性的暗示和联想)。

图1 石榴题材纹样肚兜

将记述性事的春宫图用作肚兜的图案,最早在明末出现,到清代为盛行,表示对性的启迪,特别是对新婚夫妇,肚兜上用直接的性爱动作来装饰,是一种性教育和性诱导的方式,通常在女儿出嫁前,母亲把绣有此类主题的肚兜放入嫁妆内,新婚之夜以便作为夫妻洞房的示范。

除此之外,肚兜对于女性身体的美化与情欲的诱发也有重要作用,在许多文学著作中可见一斑,如赵翼在《簷曝杂记》中写道“夜就寝,忽篷顶有雨渗及枕边,急呼群奴,忽舱后一丽人裸而执烛至,红绡抹胸,肌洁如玉,裹帷来视漏出,修撰不觉心动……”,肚兜衬托了女性的嫩白肌肤,看起来更加明媚动人(如图2是中国女子身着传统红肚兜显得娇媚动人)。

图2 女子身着肚兜画

(二)女性之礼教贞德

肚兜上除了图案还有一种重要的装饰方法就是直接绣上文字,一般以四字成语为多,位置多于肚兜顶部也就是脖颈下方位置,作为女性的信条,每日更衣看到便提醒自己要遵守作为女子的礼教贞德,常见的有“如松之贞”、“守身如玉”、“一心一德”、“玉洁冰清”、“一片冰心”等(如图3和图4是在脖颈位置分别绣有“一片冰心”和“如松之贞”文字的肚兜),表现了中国传统女性在礼教社会中对“三从四德”等一系列宗法理论的信仰和恪守规则的品质,这些文字装饰让肚兜成了宣扬女性礼教贞德的平台,成为了中国女性独特的文化现象。

图3 “一片冰心”肚兜

图4 “如松之贞”肚兜

“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者也”,肚兜上体现的一夫多妻是女性对男权社会婚姻制度的一种认同,是女性对男子的赞美,女子属于从属地位,却不得不将爱并存于牺牲的精神之中。

(三)爱情之美好寄托

在封建社会环境下,男女不会有长期单独接触的机会,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许多女子对于感情的幻想面临了困境,民间有关于肚兜的民谣数不胜数,其中有一则广为传颂:结识郎君情对情,做个兜肚送郎君;上头两条勾郎颈,下头两条抱郎腰。此民谣不仅生动地描述了肚兜的穿着方法,也表达了女性的情深意切,如自己不在夫君身畔,便愿像肚兜一样贴身陪伴。

图5 蝶恋花肚兜

图6 双鱼纹样肚兜

女性突破了传统的婚恋观念,肚兜的装饰图案以美好的爱情故事和传说表达了对真情的渴望,对爱的宣誓。例如鹊桥、牡丹亭和断桥相会等具有故事情节的肚兜图案,还有图案寓意一类,蝶恋花、鱼戏水等(如图5是蝶恋花图案肚兜),鱼在古代喻指未婚妻,“以披霜鸟求鱼之心切”比喻自己的欲婚之意[4](如图6为双鱼纹样肚兜)。

如黑格尔所言:“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在以前几乎可以成为女性生命的全部内容。”

三、肚兜的母性文化内涵

中国肚兜源自于古代女性所独有的服饰性质,在不同内涵的寄情寓意中,还充分体现了女子在母性方面的文化内涵,无论从肚兜的装饰纹样还是穿着形式方面来看,都能体现出女性的祈子心愿以及生育之后对子女的深切母爱。

(一)祈子文化

对于中国古代女性基本的生活观念来说,一是生存,二是繁衍[5]。在结婚之后,后者的重要性几乎超过前者,这是宗法理念赋予女性的生育责任,《诗经·周南·桃夭》中描写结实硕果累累的桃实,来暗示女性的生殖能力,并以此来评定女性的责任标准。肚兜艺术对生殖崇拜的表达也是十分重要的,借助直接的文字字符、人物形象和比喻图案来传达这一主题。

这源于古代的婚姻制度和礼俗,在封建婚姻制度中规定男子休妻的条件,“无子去”列为第二位,如果女性在婚后不能生育甚至少生,必将受到家庭的冷落和丈夫的唾弃。因此女性对于子嗣的渴望也传达在肚兜中。

石榴、莲藕、麒麟是三大祈子寄情的重要图案,麒麟是肚兜的常见装饰图案之一,“麟吐玉书”、“麒麟送子”、“天赐麟儿”(如图7和图8)传达了祈求子孙的愿望。到清末民国时期,肚兜多以莲为图案,并以桂作为组合出现,莲蓬寓意连生,桂花寓意贵子,“连生贵子”祈求多子多福。还有百子图,也是崇尚多子多孙的生育价值观,也是吉祥多福的寓意[6]。

图7 麒麟送子肚兜

图8 “天赐麟儿”肚兜

(二)母亲文化

女红常被称作“母亲的艺术”,特别是对于肚兜这种服饰品而言,母亲文化常常蕴含着勤劳与智慧[7]。母亲在完成了繁重家务劳动和农活之后, 还心念着为家庭添置一些充满意趣的物件。母亲通常都要亲手为自己还未出生孩子绣好肚兜,因此小孩从出生起的第一件衣服就是母亲为其缝制的红肚兜,在这一针一线中有着对子女的期盼和爱,生活劳作本身就是美之所系。

图9 虎头刺绣纹样肚兜

图10 老虎图案的儿童肚兜

儿童的肚兜多用葫芦形状或由葫芦作为装饰图案,谐音“福禄”象征富贵美满的生活,葫芦籽多象征多子多福,充满了中国传统女性特有的母爱情结。在不同节日之时,母亲也会给儿童制作与穿着不同样式的肚兜,例如在端午节,儿童会穿着“虎驱五毒”纹样的肚兜,其中蕴含了母亲保佑子女平安的深切愿望(如图9和图10是虎头和老虎图案肚兜),在西北的陕西一代端午节也称“女儿节”,传说这个节日从女娲时代就流传开来,在这天母亲要在女儿即将出嫁时送给她一份端午节礼物,这份礼物便是肚兜[8],特别是绣有蟾蜍图案以此作为辟邪的含义,承载着母亲对女儿的祝福。说肚兜是母亲的艺术也是恰当的,它来自于女性本能的母亲情怀,并给生活注入了温馨和浪漫,让我们逐渐物化的心回归到生命的本真、自然和朴素。

四、肚兜与女性自身价值

肚兜在母女、婆媳之间相互传承,充实于女性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仅是重要的服饰品,更是女性群体的生活表达,祈愿求福和理想寄托。从制作、穿着、传送的过程和形制、功能、符号的内涵均与女性息息相关,女性是肚兜艺术的创造者,反之肚兜也影响了女性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她们自身价值的体现。

(一)女红传才情

中国肚兜在制作工艺上也是十分精湛,主要使用了绣、镶、贴、钉、嵌等丰富的装饰手法表现,刺绣针法上有打籽绣针、锁针、钉线、平针等多种针法,最后达成的效果使肚兜虽然是贴身的平面形态服饰,仍然能够做到松紧有度,平滑不皱,图案生动灵巧(如图11—14分别为平绣、锁绣、贴布绣、立体装饰的肚兜,可见做工精巧细致)。《礼记》中记载:女子言内且主内,以操持家务为主。女子受到礼教的约束提供给了她们专注创作服饰的条件,女子留在闺房中以照顾家人和操持纺绩为首。传统女性礼教中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四德”中功为丝枲,指的是制作服饰,包括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9]。

图11 平绣肚兜局部

图12 锁绣肚兜局部

图13 贴布绣肚兜局部

图14 立体装饰肚兜局部

女性在一针一线中汇聚成理想生活的媒介,激活了针线艺术的生命力。除了女性的制作工艺之外,还包含了她们创作过程中的创意与才情,充分体现了她们的心灵手巧和广博才情。技艺为美,情意为重。中国传统肚兜在女红方面反应了女性工巧和创意两方面才情。肚兜的创意造物体现在独特的结构布局、精心的色彩搭配、用意讲究的图案运用。肚兜的形制具有符合人体的自然属性和礼教俗制的社会属性,虽然属于平面结构,但是在不同的平面分割形态中,对于胸部和下摆部位的处理也是用心独特的。

(二)女性审美和理想

古代闺阁的女人在肚兜的创作情感表达方面都是内敛的,在自己慢慢体会中真情流露,它与外裳创造中重视服饰制度与品第不同,它更侧重对情感的阐释和表现,创作的过程也是欲表达穿着者内心情感的过程。

图15 凤凰纹样肚兜

图16 凤纹刺绣肚兜局部

女性心理比男性更注重细腻的感情,身为女性会不由地将自己的情感与心理同化。肚兜原本是女性的女红之物,它不仅反映着女性生活态度、艺术价值,还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幻化在肚兜之中。肚兜艺术来自于生活,是女性对自然、生活、社会美的理解和想象。肚兜具有自身的审美评价和理想价值,创造力和表现力。小小的肚兜折射出女人一生的理想寄托,凤纹是肚兜中常见的装饰图案,肚兜使用凤图案崇拜它的华贵,表达女子日后能荣华富贵的美好愿望(如图15和图16是凤纹装饰的肚兜)。肚兜创作还具有尚红的特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共收藏90余件肚兜,其中以红色为主色的肚兜有32件、以红色为配色或主要装饰色的肚兜有7件,红肚兜相比其他颜色所占比例为最多。在诸多文学作品中,以红肚兜作为题材的十分广泛,红肚兜也成了一种女性生活,闺阁之美,才情达意的代表性符号。

五、结语

在民国之后,由于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男人已经基本不穿肚兜了,城市里的女人也穿着不多,只在乡下和孩子们的身上还能时常看见[10]。但是现如今在崇尚传统文化和民族元素的时尚舞台上,肚兜再一次受到了世人的注目,并曾一度引领国际潮流,又迎来了它的重生和绽放。今天的肚兜,无论从面料、款式、花纹、色彩还是穿着搭配等方面,都有了许多突破,已经成为了时尚界和服装设计师们的钟爱,在日常装、晚礼服、沙滩装均可见其身影。也许人们重拾的不仅是一件简单的服装,更偏爱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女性文化内涵。

[1] 曾雨荪.民间肚兜服饰艺术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61.

[2] 崔荣荣,张竞琼.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13.

[3] 余慧明.中国民俗之旅(第二卷)大河上下 摇篮温馨(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76.

[4] 潘建华.肚兜寄情文化史[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94.

[5] 吴晓红.中国古代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D].苏州:苏州大学,2004.93.

[6] 亓秀鋆.近十年来中国民间美术中生殖崇拜文化综述[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3,(3):52-54.

[7] 蒋松.记忆中的“母亲文化”[J].时代文学,2012,(22):207-209.

[8] 何佳.中国古代造物的人文观[D].苏州:苏州大学,2013.218.

[9] 郝丽洁.试论春秋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45.

[10] 李琼.中华服饰[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9.48.

Interpretation of Females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Bellybands

ZHANG Ya-wen, CUI Rong-rong

(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Bellybands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lingerie that has the strongest Chinese tone. It both has the aesthetic value of styles, decorations and crafts as well as a value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Chinese Bellybands, a traditional close-fitting clothing and accessory of China which protects chest and belly, changes from simple to complex and from covering to publicizing along with various rituals of life, and its changes not only reflect the evolution of the taste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show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emale is the creator of Chinese Bellybands art, on the contrary, Chinese Bellybands also affects the lifestyle of females,forming their life and emotion as well as values. Based on the study evidence of material object and literature, this paper particularly carries out a detailed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mainly analyz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Bellybands in three aspects of gender culture, motherhood culture and the self values of females.

traditional Chinese bellybands; females; costumes culture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88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JUSRP51327A).

TS941.717

A

2095-414X(2015)04-0008-05

崔荣荣(1971-),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饰文化与服装工程.

猜你喜欢

肚兜图案
春娃娃的红肚兜(外一首)
春娃娃的红肚兜(外一首)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KIN GDOM OF LINGERIE
妖怪的眼泪
画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