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新技术、新产品
——2015北京国际汽保展会特别报道

2015-08-16文:孙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汽保主办方汽车

文:孙 磊

新常态、新技术、新产品
——2015北京国际汽保展会特别报道

文:孙 磊

按照惯例,北京春季汽保展往往都是春节后1个月开幕,而由于2015年的春节比较晚,因此2015北京国际汽保展的开幕时间放在4月9~12日。这样一来,无论是全球各地的参展企业还是各路买家,都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本届展会,同时展会的主、承办方能够有更多的措施来招揽观众。2015年4月9日,在一片“互联网+”的浪潮推动下,2015北京国际汽保展拉开了帷幕。

作为汽车后市场专业媒体《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的负责人,笔者除了布置本刊的参展方案、报道任务以及现场论坛的筹办与主持之余,抽了1天半的时间将整个展会走马观花看了一圈,并跟熟悉的参展商、业内观众沟通了一番,从而对本届展会有了如下感悟。

求新、求变是展会成功的基石

根据展会主办方官方统计,本届展会的参展企业同比上届增长9%,反应出生产企业在行业转型期对市场推广的渴望;现场录得的观众数为53 216人次,参观人数保持平稳。而且,本届展会还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国际化采购规模加大

从展会统计数字来看,传统欧美买家关注AMR北京国际汽保展的人数在增加;虽然卢布大幅贬值、经济震荡,俄罗斯的主要经销商还是如约而至;印度客户增长较大,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一如既往实现了大规模组团采购,预登记的海外独立买家也超过了1 000人。因此,这份成绩单在本届展会档期与西方重要节日复活节假期撞车的情况下实属不易。本届展会还受到了美国、澳大利亚汽车后市场协会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展会主办方的高度重视。

此外,本届展会特别策划了“限时特卖”主题活动,参与企业和现场买家通过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大额让利促销赚足了眼球和人气;新推出的“绿色维修产品展示区”和对主要面向专业院校的传统项目“产品体验区”的重新包装,从维修设备、诊断设备、工具到养护、洗剂等全系列汽修产品亲自上手操作,增加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可以说,本届展会作为一个汽保行业产品传统的展销平台,其作用已经发挥到历史最高水平。从这个方面来说,本届展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宣传渠道进一步拓展

本届展会主办方加大了对2015北京国际汽保展的媒体宣传力度。除了展会承办方北京通联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在2014年的一系列海外推广活动外,本届展会还得到了包括澳大利亚、巴西、波兰、德国、俄罗斯、韩国以及南非等海外国家专业媒体的重点报道。当然,作为主办国,中国国内的专业媒体对于展会的报道自然也是不遗余力。

当然,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这样的宣传渠道,主办方也是充分利用。本届展会4天的时间,共组织了10多场各种形式的同期活动,这些活动的主办方覆盖汽车后市场的各个领域。要知道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这10多场活动的主办方在传播活动内容的同时,势必会对展会进行宣传,这个传播受众面非常的广。仅仅本刊在汽保展期间举办的“互联网+汽保行业跨界论坛”,无论是前期邀请还是会后传播,受众粉丝数至少都是百万级的。

行业交流、新产品展示的功能进一步加大

对于一个行业专业展会来说,新产品展示和行业交流是它的两大功能。如果一个专业展会看完之后感觉没有看到什么新产品,或者展会期间没有吸引自己参加的行业论坛,那么这样的展会对于专业观众来说,无疑逊色不少。缺乏有含金量的行业论坛,那也将逊色不少。

本届展会最大的亮点在于推新,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行业论坛推新。本届展会的主论坛是由展会主办方举办的“全国汽修企业连锁经营高级研讨会”,该论坛的内容策划一方面紧跟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充分融合了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概念,从而成为本届展会同期活动的一大亮点。而由《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主办的“互联网+汽保行业跨界论坛”以及由北京通联主办的“售后维修市场重组与汽车后市场O2O专题讨论会”,也都分领域探讨了当前汽车后市场发展中互联网思维如何导入的一些问题。这些行业论坛的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跨界,让受众群体为传统汽保行业、汽车服务行业的参展观众耳目一新。

本届展会另一大亮点是新产品推广。在展会现场,除了主办方与《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继续合作推出的“AMR2015北京国际汽保展特别推荐产品”外,主办方还推出了首届“中国绿色汽修创新产品”,扩大了对展会新产品、亮点产品的推广力度。此外,主办方还首次在展馆内搭建新品发布平台,将新产品发布引入展会的现场。主办方的这些措施,无疑能加强展会的新产品展示功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观展价值体验。

对展会的期待转变为期望

市场愈发变得疯狂,后市场的产业规模也从原来被评算的4 000亿元变成了7 000亿元、9 000亿元甚至万亿元以上。在这样一个市场规模的刺激下,原本平淡无奇甚至无数业内人士还在为如何整合、如何使其有序规范发展而努力的汽车后市场,变得狂暴起来。

到了2014年,借助车联网、电商、O2O等概念,汽车后市场的各种创业模式争相出现,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故事引来一批批的风投,在大家还没有明白那些所谓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是否能够成功的时候,汽车后市场似乎已经成为毫无遮蔽的大蛋糕,无数的创业者,无论是业内还是业外人士,仿佛只要进入汽车后市场,就能掘到自己的一桶金。

在这样的汽车后市场环境下,面对2015北京国际汽保展这样在汽车后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国际化展会,无论是参展商还是业内人士,都应该争先恐后赴展参观,寻找商机。

在本届展会开幕前,笔者对于这届展会还是有所期待的。

期待一:汽车后市场重大变革蕴藏的商机

从2013年开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开始发力,并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从而成为无数业内、业外创业者的一片蓝海。而到了2014年,中国的汽车后

期待二:“互联网+”概念助力转型

在第三次互联网浪潮涌动下,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不断创新。李克强总理从2014年开始,已经多次在公众场合以及政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互联网+”的概念,这似乎已经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和发展的利器。汽车后市场大部分的领域都属于传统产业,尤其是汽保行业,属于典型的传统生产资料制造业。那么,汽保行业是否能够实现“互联网+”,这在《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举办的“互联网+汽保行业跨界论坛”已经有了定论(详见本期专题《当汽保行业遇到互联网思维》一文)。在汽车服务领域、汽车养护产品以及汽车零部件领域都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谋求了转型,因此对于本届展会,我期待一些汽保企业的华丽转型。

期待三:政策利好引发汽保行业基因突变

2014年对于汽车售后产业来说,有太多的利好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的内容涵盖了整个汽车售后产业的各个领域,对每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指导意见一经出台,触动了汽车后市场的各个领域。无数的汽车后市场企业、从业人员都精研《指导意见》,希望能够解读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从而完成转型。

在《指导意见》中,明面上与汽保行业相关的内容只有第16条,即提高维修装备技术水平。具体要求为:“鼓励汽车保修设备开展第三方认证。建立汽车保修设备推荐制度,组织对列入《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的汽车维修检测设备进行评价和推荐,为企业提升维修装备水平提供参照。鼓励维修装备生产企业积极研发、生产各类先进适用的汽车维修诊断检测设备,不断增强我国汽车维修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维修企业采购、使用经认证和推荐的维修检测设备,保证维修质量和作业安全。”而这一条中,最关键的还是第一句“鼓励汽车保修设备开展第三方认证”,这是需要建立汽保行业的质量标准体系。那么谁来建立?如何建立?

其实,除了第16条之外,在《指导意见》中还有很多隐性的内容,仔细琢磨都跟汽保行业相关。例如“(五)鼓励专业化维修,提升业态发展水平。”中,蕴含了对汽车总成专业维修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维修设备的需求;“(八)树立绿色维修理念,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则提出了对绿色维修设备的需求;“(七)促进维修行业安全发展,筑牢行业发展基石。”则对设备安全性提出了要求等等。这里的每一条,可以说都能够说出很多的故事,而不同的故事则意味着不同的商业模式。

可以说,《指导意见》的发布将改变传统的汽车后市场产业模式,因此我期待在本届汽保展上能够看到汽保业的基因突变。

不过,在将整个展会走过一遍之后,我的各种期待基本上全部落空。

首先,产品技术创新依然延续传统思路—在老款产品的基础上修修改改,产品同质化依然严重。汽保行业的产业模式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大多是一些维修企业建厂规划+维修技术规范+设备工具的组合体。互联网思维在汽保行业中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

其次,当汽车后市场中的汽车服务领域、零部件领域甚至养护用品领域,都在传播着各种版本的互联网故事,竞相创建新的产业模式的时候,汽保行业的企业还在为“模仿”和“研发创新”选择哪个而纠结。其实有时这2个方面之间仅仅一线之隔,就看是否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与之匹配。这一点,汽保行业做得远远不如汽车后市场其他领域。

另外,单就展会本身来说,对行业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也是不足的。评价一个展会的国际化程度,除了参展商、参观人次以及展览规模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之外,参展产品的质量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北京国际汽保近几年的参展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展商数量还是采购国际化程度也在逐年加大,但是在产品层次方面始终是展会的短板。

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专业媒体,《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早在2010年就已经发现,随着北京春季汽保展规模的扩大,展场显得越来越“空”。这个“空”并不是说缺观众,也不缺新产品。但是展会规模的加大,将众多新产品淹没在芸芸众多的通用产品中,即使是一些知名的汽保品牌,虽然每年也都会有新产品推出,但是展台上更多的是老款产品。因此众多观众在累了一两天转遍展馆后,却发现很少有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因此,越来越多的业内观众因为展会“缺新”而失去了观展的兴趣。

因此,《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曾经在专题报道中对此表示过担忧,提出展会应将“推新”作为展示的重点。2012年北京国际汽保展期间,《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举办“2012中国汽保设备技术发展趋势论坛”。在该论坛上,发布了在本届展会上值得重点关注的14款新产品,受到了那届展会众多观众和展商的关注。

2014年展会筹办期间,《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和展会主办方合作,以展会主办方收集产品、《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邀请专业评委评选的方式,共同推出了“AMR2014特别推荐产品”。“AMR2014特别推荐产品”的推出,既集中展示了展会中的新产品和亮点产品,对参展商来说多了一个宣传的窗口,又为观众有目的性的观展起到了导引作用,成为当届展会上的亮点。

今年的汽保展,《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再次与展会主办方合作推出“AMR2015北京国际汽保展特别推荐产品”,而且主办方还首次推出“中国绿色汽修创新产品”、在展馆现场搭建新品发布平台等,这些举措在引导行业企业重视新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因为作为汽保行业展会的主办方,没有一个连续的有关汽保行业发展的研讨和交流平台,这无形中降低了北京国际汽保展的专业水准。而缺少这样一个汽保行业发展的研讨和交流平台,北京国际汽保展的行业引导作用也无法突出了。

难道是笔者对于这个行业期待太高?但是在展会当中我也有幸看到个别企业的产品已经冠以“互联网+”的概念,还有个别企业的产业模式已经导入了互联网思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本次展会上,笔者的大多数期待并没有实现,但是相信在整个产业环境的影响下,在一些汽保行业有识之士的带动下,笔者的期待是很有希望在下一届展会上实现的。

猜你喜欢

汽保主办方汽车
UFI:对接会在展会中越来越重要
汽车的“出卖”
维权赢回征文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中国汽保设备采购指南2015》隆重发布
传统汽保经销商未来生存之路
Automechanika Shanghai 2014 之“看” 汽保设备篇
适应“新常态”开创新局面:中国汽保行业踏上2015新征程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