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视角下的国有企业改革
2015-08-15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福建福州350001
■林 维 ■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根据国有企业的功能,推动国企实施分类改革,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回顾国有企业改革,更多从企业制度建设层面进行改革,企业文化建设则关注较少[1]。本文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影响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企业文化视角探讨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1 企业文化的内涵
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国内外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认为企业文化是传统文化与当代管理思想和策略的结合,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的传统和风气,而迪尔和肯尼迪则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也有学者从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入手来理解,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应对外部挑战过程及其结果中形成的。我国学者潘肖钰、苏勇认为企业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和物质形态[2]。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企业文化,但是对于企业文化基本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领导者有意识倡导形成的,员工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共同信念和行为准则。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研究之后,提出了同心圆、文化总和、精神文化、群体意识等诸多学说,对企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一是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二是企业文化来源于传统文化与当代管理理念的结合,具有民族性、区域性文化特色;三是企业文化是职工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四是企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职工的实践,更离不开企业领导者有意识的进行提炼、完善和宣传;五是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具体体现有企业愿景、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硬件设施、办公环境以及企业logo等;六是企业文化影响着每一位的思想观念,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活动中。
2 企业文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多次改革,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体制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的重要保障,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竞争力。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仍然面临着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布局分散等问题,同时多年来也衍生出了官僚作风严重、市场观念缺乏、服务观念不强以及平均主义严重的“企业文化病”。这种低效率的、消极的、难以跟上市场步伐的企业文化压制了企业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阻碍了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根据国有企业的功能,推动国企实施分类改革,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人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提炼、宣传者、也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对象。大到改革的宏观环境、小到企业改革的具体实施无不跟人具有密切的关系,企业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人,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对国企改革的认识决定了国企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取得何种成效。当改革成为共识,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具有的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和协调功能有助于推动和配合企业改革,减少企业转型的代价,增加成功的机会[3]。
(1)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来源于普通职工日常生活的提炼,是员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优秀的企业文化引领下,企业员工较容易产生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能够确保员工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有助于员工认识和理解企业存在的理由和改革的必要性,并能够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为企业的深化改革而奋斗。
(2)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是通过开展制度、道德和礼仪的建设,形成优秀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对员工发挥内在的约束作用。企业改革过程中,落后的思想观念、旧有的制度不断的被改革、被淘汰,企业要及时建立起新的符合市场规律的道德规范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良好的改革舆论环境,通过宣传教导,使员工接受、内化成自身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从而保障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3)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激励包括硬激励和软激励两个方面。硬激励是建立在员工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手段对员工进行激励,如岗位晋升、加薪等方式。软激励是通过道德、价值观认同、信仰等精神层面来激励员工,这种激励是潜移默化的,时效较长,如个人价值的实现,宽容性创新文化氛围的建立。
(4)企业文化具有协调功能。企业文化的形成使得员工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增加了员工之间的共同语言和信任,形成交流感情和思想的良好氛围,减少各种摩擦和矛盾,企业关系更加和谐、更加密切,员工工作和生活更加愉快,员工能够在更加愉悦的氛围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3 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不足
回顾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于厘清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较少涉及企业文化的改革,更没有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企业改革。国企领导人或缺乏意识、或受限于管理体制,国有企业难以建立富有竞争力、高效率的、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也无法深入人心,进一步产生生产力。
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存在政治色彩浓厚、法理精神欠缺、趋同性严重以及重形式轻实用等问题[4]。
(1)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一是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在国企中具有较大号召力。二是国有企业本质上是全民所有企业,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实际管理者,党团组织始终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助推,党群工作也具有独特的地位。
(2)国有企业重人情而轻制度,欠缺法理精神。一是国有企业裙带关系较严重,导致企业人际关系重人情轻制度已成常态;二是正由于裙带关系,企业管理方面存在家长制作风,往往以领导说的代表一切,员工的创新精神、个性被抹杀。
(3)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趋同性严重。因为国有企业是全民资产,国有领导人仅仅是管理者,缺乏创造经济效益的自然动力,更多的关注于自身的效益,安于现状而不是提倡创新改革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企业文化的建设往往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趋同性严重,缺乏结合企业特征、员工工作实践进行塑造,企业职工难以切身体会到企业精神的积极作用。
(4)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用。国有企业文化的实践形式简单、活动千篇一律,受制于企业体制以及文化形态,在实践企业文化时,往往大多时候停留在单纯的组织文娱活动方面,而缺乏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上进行实践,甚至有些直接通过政治性的活动取代原本该有的企业活动,其活动的效果也必然是不理想的。
4 发挥企业文化作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约翰·科特教授及其研究小组通过11年时间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力研究表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企业文化的塑造既是“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进化,也是对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管理的超越。一方面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具有特定的行业特色,其企业文化也离不开行业特色。另一方面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的需要进行完善和补充。
国有企业改革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更是文化、观念、理念的变革。改革仅仅从经济体制出发,而不变革人的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则难以有真正的生命力,国企改革成功的希望也是渺茫的。因此,改革企业文化,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国有企业变革的文化氛围,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历经多次改革,但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既是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要充分认识到发挥企业文化推动作用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顺利的重要性。
(1)结合国企改革实际,选择适用的企业文化。正如十八大提出的要根据国企不同类型,实施分类改革。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适用不同的企业文化,只有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先进文化才能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会产生新的文化因子,出现母子公司之间文化融合、并购重组企业之间文化的融合,甚至夸民族和跨区域的文化融合等诸多问题。如何才能确保新的文化因子能够替代旧的文化因子,选择好适用于国企改革的先进企业文化,为国有企业实现不同组合、制度和管理理念的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否则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改革,反而会阻碍、破坏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2)企业文化的塑造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是人与人互动的结果,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其生存环境。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必然体现出其时代特征、民族文化的特征。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文化因子,但中国传统文化偏重人文精神,缺乏科学精神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塑造国有企业文化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作为塑造国有企业文化的基础。
(3)企业文化塑造也离不开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吸收。中华民族文化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国有企业传统文化中既有先进的部分,也有遗留下来的落后观念,国有企业平均主义思想、官本位思想以及市场观念缺乏、服务观念、竞争观念不强等顽疾,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急需更加先进的思想观念来替代。因此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企业制度进行吸收和借鉴。
(4)企业文化塑造要注重其文化自身的完善能力。当改革取得成效时,先进的企业文化替代落后的企业文化,先进的观念替代了落后的观念,改革时期形成的变革文化能帮助企业进一步的进行自我改革、自我完善,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为持续深化改革提供保障。同时改革中形成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提升员工对企业进一步改革的动力和改革成功的信心,帮助企业进一步进行深化改革。
(5)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为国有企业改革保驾护航。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企业变得更有效率、更加充满活力,同时不可避免的面临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等新问题,这也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中面临的新课题。优秀的企业文化其影响力是潜移默化和巨大的,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思路,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深刻、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5]。
5 结语
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历经几轮,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政企不分、官本位,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诸多问题急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下,企业文化也难以摆脱政治色彩浓厚,形式化严重的弊端,难以培育出具有时代精神、符合市场要求,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为企业发展共同创业奋斗,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本文认为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根据改革实际,培育恰当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保障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还能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互补,推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1]梁金修.我国国企改革的企业文化视角[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5(2).
[2]齐善鸿.中国企业文化纲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艾亮.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王颖.国有企业转型进程中企业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5]陈璁.刍议企业文化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J].法制与社会,2007(7):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