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商业设计规划研究

2015-08-15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江西建材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业态商业规模

■许 云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1

1 社区商业概述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当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所提供的服务为社区居民所需的日常生活服务,这一类服务拥有便利性和频繁性。在设计社区商业的规模大小、服务种类、商圈范围等方面,其较城市中心的商业和城市区域型商业要低得多。但社区商业拥有比较稳定的市场,未来,将会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更好得发展。

(1)商业建筑的分类。商业建筑根据商住比指标可分成辐射型、中间型、内向型。辐射型的比例大约占到5%-11%,商业体量大,对于外来客流的要求比较高,对交通、人流、商业氛围也有一定的要求。中间型的比例大约占2%-5%,主要是依靠商业所在的社区自身的居民需求,对周边的略有兼顾。内向型的比例大概占到2%,基本完全是依靠商业所在社区自身的居民需求,基本顾及不到社区商业的对外性。商业规模的大小按照社区人口规模的多少来进行调整,通常社区自身的人口规模就足够支持商业的照常运营。商业建筑根据服务的规模大小可以划分为社区级商业、邻里级商业、便利级商业。社区级的商业,一般商业面积达2 万-5 万平方米,以大卖场或百货为其主力,辅以专买等其他类型的店铺。邻里级的商业,一般面积在3 千-2 万平方米,主力店一般是超市,包括便利性的销售、服务、餐饮等其他的店铺。便利级的商业,一般面积在3 千平方米之下,以小店或集中起来的大集成店组成,也包括便利性销售、服务、餐饮等店铺。商业建筑根据建筑载体形式来划分,可分成底商型商业、裙房型商业、独立型商业。根据商业的布局来划分,有可分成购物中心、商业街和散点式商业。

(2)社区商业的特征。社区商业的特征决定着社区商业所扮演的角色,分别有顾客属地性、业种配套性、日常便利性、服务亲和性、需求依赖性、赢利稳定性以及商圈扩展性。通过对整个社区的综合价值提升的角度来看,社区商业和住宅之间存在着商业服从于社区,社区又靠商业来提升价值这样的相互关系。

2 社区商业的定位

社区商业的定位,首先要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分析主要是对周遭的人口统计,周围居民的消费特征,周围车流量的统计,以及竞争对手分析、周边的市政规划分析、商业物业条件分析、流动人口调研、周围交通状况分析以及客流的对象和走向。

对社区商业进行定位策划包含有市场定位、顾客定位、规模定位和主题定位。市场定位当中,包含功能定位,按照社区辐射程度可以划分成辐射型社区商业、中间型社区商业和内部型社区商业。社区商业一般定位成专业市场的商业并不多,往往是日常的业态类型。形象上可以定位成高中低档。顾客定位首先要研究目标客户是什么群体,有多大规模,他们的消费特征是什么。商业规模定位是确定社区商业类型的一个基本要素,尤其是尚未确定面积大小的商业项目,对于商业规模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恰当的商业规模才有助于整体项目的进步。商业规模往往对社区商业的性质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通常社区商业的规模越大,商业的经营性质就越强,往往是成正比的关系。在对社区商业规模定位中,要考虑商业市场容量、整体租售情况对于项目的影响,项目商业属性、竞争性项目对于规模的影响,以及项目自身条件对于规模的影响等等。主题定位是商业住宅的整体风格、整体氛围、整个主题的可实现性。

3 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现状

我国社区商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作为载体。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区域商业中心已经远离了一些住宅社区,而一些满足附近居民生活需要的底商越来越多。现如今,随着社区商业的飞速发展,新兴的住宅渐渐走向郊区,与此相配套的社区商业亦走向成熟,各种形式百花齐放。这其中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例如社区的设计规模,功能规划不尽合理,所以需要对现代的社区商业设计提供一些理论指导,以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社区商业的设计要点

(1)社区商业业态组合。社区商业的基础业态有百货超市、服务配套、餐饮、服装、美容、家居、儿童业态等几大类的业态。社区商业业态的组合,一般是以超市、服务配套和餐饮三类为主要的基础业态。根据店面位置的优良来考虑业态的设置,承租能力高的业态往往被优先考虑。还需要考虑招商的执行力度如何,与项目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能否顺利开业和正常经营,注意培养商业的氛围等。

(2)社区商业的功能布局。合理的商业配比既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又可以顾及到商业效益,避免商业同质化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规划中按照服务性业态、餐饮类业态、菜场类业态,对商业街进行了布局。在小区主入口前的商业街西侧为服务性业态,通过此类相对安静的业态布局,使高层住宅区与餐饮区完全脱离,最大限度的减少噪音、油烟等对住宅区的影响。社区商业的布局一般分为底商满布型、入口商街型、入口集中型、散点列布型。其中底商满布型其优势是商业体量可扩展,范围面积大,展示效果好,可以很好地吸引外来消费者,从而帮助商业的销售量增加,然而商业规模太大会使业态控制增加困难,如果有店面空置,则会给社区造成较大的负面作用。入口商街型的优势是有助于社区居民的消费,商街的店面的商业价值都比较高。

(3)建筑单体铺位面积及面积比、内部设计。硬件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影响业态的进驻,硬件规划设计时社区商业经营顺利的重要的一步。不同的业态对于硬件的指标要求不同,对铺面的大小也要求不一致。要充分结合社区商业各个业态的需要,把店铺的面积区间进行划分,例如可以分为30 平米以下,31-80 平米,81-200 平米,201-500 平米,501 平米以上这几种面积区间。内部设计方面,一般首层的层高要高一些,要注意方便业主或者是使用者能够隔出夹层。内部的隔墙要避免尽量少得用到承重墙,可以方便内部空间的灵活调整和使用。对于两层或多层的店面需要有室内的楼梯,以便贯通上下层。要预留出光纤电缆接口和排水管位,设置好卫生间,安置好网络装置,方便使用。

(4)立面造型设计。建筑的构造要根据之前建筑结构的条件,和周遭的环境相关联,有所过渡,商业建筑要能够满足商业展示的需要。商业街的建筑风格要和住宅能够相配套,避免底商的设计千篇一律,要注意反映出高档住宅区的品质和风格。对于街区的设计要留意曲面的变化,不能是完全的直线造型太过呆板,以增添街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墙体的色彩要和住宅的整体色调协调,大块玻璃幅度要适量,尽可能不要给人只有玻璃材质的单一感受,可以选择符合项目特色的材质隔条才分隔。店面外向型可以凹凸相配,从而造成立体感,富有变化的街面形象。店面可以加上遮雨棚、遮阳棚等,装饰的同时能够使楼梯和玻璃的衔接处得以过渡,还能增加实用功能。要尽量去设计出舒适、温馨、怡人、轻松的商业街的风格。

5 结束语

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认识到社区商业中心对于提升小区竞争力、品牌附加值、社区文化与凝聚力所起到的作用,了解社区商业建设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复杂性和细微性。商业的多样性决定了社区商业化设计是个很难实现“规范化”的领域,但其中的规律还是有迹可循,未来一定会产生更多优秀的城市社区商业的建筑。

[1]刘鹏.社区商业的理论与模式[J].城市问题,2003(2).

[2]宋春光,刘江涛.中国社区商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2008(1).

[3]喻颖正.社区商业开发运营指南.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业态商业规模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商业前沿
规模之殇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