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与内在逻辑关系

2015-08-15

三晋基层治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赵 祥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就是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正确认识“四个全面”提出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崭新内涵,正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逻辑关系,自觉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时代背景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从时间轴来看,思想的形成有一个层层递进,逐步展开的过程。

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上首先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2014 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 年10 月8 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要“全面从严治党”。从2014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到2014 年12 月在江苏调研时习近平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即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至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有一个时代的大背景,这就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进行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不断努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全面扩展。“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党高度重视的问题,新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以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种考验、四种危险使得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这就要求必须采取最有力的措施来管好党、治好党。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旗帜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的完全新型的现代化道路。“中国模式”能够成功,原因主要有: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党统一了意志,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二是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命运,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党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采取循序渐进式的发展战略,将长远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逐步加以实现,并明确提出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党在领导人民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是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差距,包括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差距依然存在,并有发展的趋势;二是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关系上,传统发展理念与新的发展理念冲突严重,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和环境建设,使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环境破坏严重;三是政策机制不完善,社会建设政策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符合,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是党的自身建设还不完善,党员干部贪污腐化问题严重,影响了为人民履职尽责正常职能的发挥,损坏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解决新形势下产生的问题,必须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来做根本统筹和行动指引。

二、正确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同志在1979 年首次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出发点是探索如何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六个“更加”初步阐明了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上升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明确提出了到2020 年要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特征,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到2020 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设计,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良好,真正体现了“全面”内涵。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从加强顶层设计出发,强化制度安排入手,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逐一展开,初步清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做出了科学规划和系统部署,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不是要推进某一领域的改革,而是要协调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等全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根据这一总目标,系统设计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分目标,基本搭建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体系,明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求市场经济必须要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以法律为准绳。缺少了法治保障,市场运行可能会因为人为干扰而失去价值理性,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此背景下,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基于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对于依法治国认知的不断提升,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对依法治国的诉求更加全面,党的十八大把依法治国上升到重要战略举措的高度,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加快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这一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根本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意味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党和国家为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做出的选择,又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中国梦作出的不懈努力。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党的领导是战略布局的整体核心和灵魂,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党自身的成长才会健康,领导能力才会更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有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要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方式、党的执政方式与党内的法规制度上升到战略高度,牢牢把握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在于从严治吏,从严反腐和从严执纪,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目标,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加强顶层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彻底总揽全局的战略思想,是党在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经验总结和战略部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三、正确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渐次展开、逐层递进的战略布局和部署。“四个全面”紧密联系、相得益彰,共同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4]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从总体上揭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上赋予了其更深刻的社会内涵,将其上升为“两个一百年”目标之一,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党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需要人民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来提供现实保障。只有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才能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发展动力;只有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树立法治权威,弘扬公平正义,才能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只有不断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管党治党的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有可靠的政治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者都是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不竭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政治决策,它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果没有改革,我们就不可能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事业也不可能顺利走到今天。”[5]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不失时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既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为其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既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又要使各领域、各层次的改革都要置于全面依法治国之下,依法进行全面改革;既要依靠党的正确领导来保证改革顺利实现,又要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可靠方法和途径。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将其贯穿于“四个全面”整体布局中去把握,凸显改革在实现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制度保证

法治,是衡量现代国家政治文明是否进步的显著标志。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党对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认识更加深刻。

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整体战略布局,说明崇尚法治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共同的政治追求。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一道共同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为其提供战略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又需要通过全面依法治国来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在宪法法律中有所依据,又要依靠法律的实施来保障改革顺利进行,并对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加以法律保护;全面依法治国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党的各项活动都要置于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的制度保证,对于加快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目前已经拥有近9000 万党员,其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党的前途和国家命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历史的选择与人民的选择,但是这种选择不是一劳永逸的。新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以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种考验”、“四种危险”都要求党要管好党,必须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和灵魂,全面从严治党,既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又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能否顺利进行。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切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和全面落实,才能根本保证“两个一百年”目标伟大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所以称为“布局”,就在于其整体性,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在贯彻和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做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全面与重点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以促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1]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03.

[5]田克勤,张泽强.准确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2015,(5).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