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品牌农业战略,走高端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以山东潍坊市农业为例

2015-08-15

山东纺织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产品农业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11)

1 潍坊市农业发展现状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201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420.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38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73元。

1.1 主导产业突出,规模化优势明显。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03.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58.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26万亩,蔬菜总产量1379万吨,总产值313亿元;果园面积109万亩,果品总产173.5万吨,产值52.05亿元。全市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连续4年突破百亿斤。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发展了以瓜菜为主的主导产业,我市成为全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较强。

1.2 标准化水平较高,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目前,全市制定市级农业标准规范已有136项,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我市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要求,实现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销售环节都有标准可循。2013年,全市新建、改扩建100亩规模以上农业种植业示范园区241处,完成投资25.47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优质农产品基地为主体,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引领的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发展格局。另外,我市农业品牌化程度影响力越来越大,“三品一标”注册增幅迅速。全市农产品有1200多个注册了商标,“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总数达1608个,在全国地市级数量最多,地理标志产品28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占全国的1/17。

1.3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深化。近年来,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核心,龙头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00家,实现销售收入1400亿元,出口创汇17亿多美元。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农产品市场及大型消费机构开展了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等业务,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00多家,共有1300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禽肉出口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1/3。

2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业发展综合实力强,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体制创新能力弱,信息网络还不畅通,供产销一体化断链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2.1 龙头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参于市场主动性差。

虽然我市龙头企业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且数量多,但问题重多。一是企业经营规模小效益低。我市企业以中小型加工企业居多,生产方式多以农产品粗加工、初加工、低端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难以做大做强。二是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转化增值能力很低,巨型企业缺乏、大型企业偏少。企业产品单一,品牌影响力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发展。三是参于市场主动性差。部分企业不注重产品随市场变化而革新,一味追求低附加值高回报,受市场冲击后,有的是不堪一击,有的企业在“质”上做文章,葬送了企业的同时也为区域品牌种下恶果。

2.2 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竞争优势。虽然我们的农产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品牌,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价格,同时也制约着规模的扩大。品牌多,精品少,广告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开拓也不到位等制约因素,使有些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虽质量优良,但没有销量,品牌的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虽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下了很大功夫,但问题仍然存在:基层监管和执法体系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致使个别地方出现盲点、盲段、盲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群体大、个体小、组织化程度低,少数群众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致使问题和隐患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化肥过度使用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地力过度开发等问题,增加了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难度;以上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潍坊农业”品牌的发展。

3 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立足潍坊农业发展现状,要保持潍坊农业在全省全国的领先位置和持续优势,必须把力量凝聚到品牌农业发展中去,打造富有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潍坊“品牌农业”。

3.1 品牌农业的定义

品牌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以品牌打造为主要内容,提升农产品和食品附加值的更高发展形式。品牌农业依托的是品质,彰显的是科技,承载的是文化,其本质内涵是诚信,以及附着在诚信之上的社会认知度、认可度和美誉度。

3.2 对策措施

3.2.1 强化科技支撑,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是成功打造品牌农业的关键。

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重点,积极整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科技资源,加快建立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产品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良种培育、生态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信息服务和新型农药、化肥、饲料等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推广力度。同时,依托我市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培训优势,积极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联合与合作,为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服务支撑,为品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2 加快构建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打造高端品牌农业的基础。

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园区(基地)”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转变。积极培育并鼓励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拓展服务领域,逐步提供对质量标准、产品品牌、生产技术、商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统一服务,增强品牌农业发展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扩大农民合作组织的规模,创新内容和形式,提高运行质量。落实好有关扶持政策,推动种养、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各级兴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强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引导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平价商店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网上交易规模。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入拍卖等现代交易模式。加快农产品流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三是大力推进产销衔接,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瞄准国际国内农产品高端市场,引导全市品牌农产品生产业主开展订单式生产,支持与国际国内大型流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直销专卖、定单营销、网络营销、农产品会展、观光农业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鼓励流通企业和最终用户与品牌农业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推动降低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和实现优质优价并举,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2.3 坚持“安全”农业理念,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品牌农业的提升与维护。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加快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农(畜、水)产品等为重点,推行标准化种(养)植、统一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积极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二是强化政府监管力度。规范认证程序,严格质量标准,鼓励企业、合作组织选择资质强、信誉好、有权威的认证机构申请认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实行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农资投入市场管理,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厉打击有害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主体。着力完善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管理体系、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四大体系”,通过“统一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收购产品、统一标识、统一品牌销售”等措施,规范品牌农业生产、经营环节和程序,特别是在示范基地选取、投入品使用、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包装运输等环节,严格执行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良好的市场声誉。

[1] 中国农民合作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 2012.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