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权债务问题分析
2015-08-15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众所周知,2008年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金融危机,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欧盟的国家尤其明显。在2009年,欧洲的小国冰岛爆发了主权债务问题,最终导致了该国的破产,紧接着,欧盟其它国家: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家都出现了主权债务问题。这次债务危机对欧盟的经济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经过金融危机和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有学者不断指出日本的主权债务问题,甚至有学者指出,日本将是下一次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地。所以,日本的主权债务问题是一个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日本经济发展及债务现状
日本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整个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相当高,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前3位。各种行业,比如说,服务业、金融业、航运业等行业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首都东京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排名数一数二的国际大都市。日本在二战后经济之所以发展那么迅速,主要得益于美国。日本充分借鉴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把美国的25000多项研究成果花了不到30年时间全部学到手。但是日本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背后隐藏的经济问题也在慢慢突显。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等五国达成“广场协议”,同意以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使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协议实施以后,美元兑日元由1美元兑240日元一直降到1美元兑200日元以下。日本的经济尤其是日本的对外贸易在此之后受到严重的打击,政府的财政赤字开始慢慢扩大,主权债务问题开始慢慢显露。进一步地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日本的主权信用问题不断受到挑战。在2011年1月,标准普尔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这是发达国家首次出现的评级下调。在4月份,又进一步地将日本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前景 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受到以上事件的影响,日本的经济受到很大的打击,处于一度的低迷状态。日本政府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开始实施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行这些政策的同时,政府必须有资金作为保障。那么政府资金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发行国债,因此,日本的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一直在不断扩大。直到发展到现在,国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40%。国际上认为,国债占GDP的比重在60%以内是合理的,而其它发达国家的这个比重一般是在70%—80%之间。由此可见,日本的国债规模之大,在发达国家已经高居首位。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日本的财务状况和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日本是否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呢?
二、日本目前没有发生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日本的主权债务问题不容乐观,与已经发生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相比,日本的问题不容小视,但是为什么日本目前没有发生债务危机?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
1.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做支撑,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日本经济虽然受到日元升值,欧债危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有所波动,但从长期来看,日本经济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阶段。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都比较合理,已经形成了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日本的技术和网络发展一直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这些都是日本经济长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第二,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居民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另外,日本的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日本企业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海外市场,对外贸易基本处于顺差的状态。这些因素都是能够使日本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2.日本居民具有良好的储蓄习惯,从而导致日本国债的投资者主要是本国居民。
这是日本没有发生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与其国家的国债持有者主要是外国投资者有很大的关系,欧洲国家的经济只要稍有衰落就会影响到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而本国投资者则不一样,他们对本国的经济有较强的信心,从而避免对日本国债造成冲击。
3.日本国债结构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日本的国债目前大部分是长期债务,而短期债务占很小一部分。这也就是说,日本国债的负债压力近期还是比较小的。而欧洲国家的债务主要是短期债务,短期中面临的压力较大,无法缓解。
三、日本主权债务问题展望及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日本的债务问题比较严重,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日本到目前仍然没有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但是这并不代表日本以后仍然不会发生债务危机。虽然日本的主权债务的债权人主要都为本国的居民,而且长期债务较多,日本近年来并未感到压力,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日本会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福利水平及养老水平的提高,国内储蓄利率的下降,日本只能依仗外国投资者为其财政缺口买单。再加上2008年的欧洲债务危机以及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都使日本的经济雪上加霜,所以,多数经济学家对日本的债务管理能力都持怀疑态度。
日本政府应该怎样应对主权债务问题呢?本文从以下几点着重进行讲述。
1.日本应提高其债务管理能力。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由于其自身的条件和国际环境,日本有条件也有机会建立一个较完备的债务管理制度。但是现在日本的政局存在显著的政治纷争,而且更替非常频繁,每个执政党连执政一年都不到,就会更换,以至于政府不能实行一致的财政政策,有时实行紧缩性,有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前后矛盾,不能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债务管理制度?所以日本政府的当务之急应该在稳定的政治背景条件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债务管理制度,以应对巨大的债务带来的压力。
2.控制财政支出的规模,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政府发行债券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弥补财政赤字,如果政府的收入小于支出时,政府就出现了赤字,所以说,如果日本想要减轻其主权债务的压力,则必须要控制财政支出的规模。
变动政府支出是拉动经济的一个直接而且有效的措施,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致力于采用这种措施来提高国民收入。但是宏观经济政策中还包括另外一种政策就是货币政策,这种政策是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措施,这也是一种调节经济的有效措施,但是这种措施对于日本经济来讲作用不大,因为日本的经济已经陷入了流动偏好陷阱,也就是说,即使日本政府变动再多的货币供给,也不会影响这个国家的利率,进而也就不会影响到国民收入。因此,日本政府只能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尤其是扩大公共建设来拉动经济。
通过调查得到,日本的公共建设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负面影响也渐渐显露出来。比如说,有些地方的公共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但是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显示业绩,使这些建设增加后的利用率非常低。再比如说,某些工程缺乏监督,施工仓促,使得公共工程的绩效不佳,预算资金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
3.控制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的上升。
在7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却忽视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导致人们的社会福利水平大大低于欧美国家,日本居民开始发起反抗,公众的态度不再是一味的支持经济的发展,也开始注重社会福利的增长,政府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建设。70年代之后,日本开始实行一系列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从而日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一直占政府财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在近几十年,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能达到20%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政府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老龄人口的比重越高,社会保险支出也越高,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 赵志芳.欧债危机累及日本国内债务成缓冲器[J].中国经济时报, 2012.
[2] 徐明棋.全球金融危机与欧洲经济的困境[J].世界经济研究, 2009;(12).
[3] 李石凯.国际储备货币竞争与欧元危机[J].中国金融,2010;(11):23-24.
[4] 严丽丹.主权债信警钟频频拉响 日本提高债务水平关注度[M].金融时报,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