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习近平同志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015-08-15楚武干
楚武干
(重庆交通大学思政教研部,重庆 400074)
政治观是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总看法、总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所讲的政治、所坚持的政治观,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观,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解决好政治观问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一、以制度为治本之策的政治权力观
政治权力的形成以利益为基础,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政治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即为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主体可以划分为执政党权力和社会公共权力。执政党权力是特定阶级和阶层的政治权力,社会公共权力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执政党代表特定社会成员的利益,执政党权力的获得是特定社会成员为实现共同利益而给予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只能为人民谋利益。但也要看到,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当前“有的领导干部权力观扭曲,搞特殊化,享受做官当老爷的尊容;有的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搞权钱交易;有的权力过分集中,随意性很大。”[1]由于权力具有主体利益性和专属排他性,权力的膨胀形成了绝对权力,而绝对权力必然带来绝对腐败。如何有效防止人民给予的权力走向人民的对立面,这就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度体系,强化权力的强制约束性,使权力运行在一定的框架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把笼子扎得紧一点,严防牛栏关猫,使权力运行守边界、有约束、受监督”。[2]
制度建设,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建立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其次是要强化权力运行公开,防止权力被滥用,要推进地方各级部门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三是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各级领导干部对待权力一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既要管好自己,又要防止他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3]
“我们共产党人绝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4]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
二、以现代社会法治为取向的政治管理观
从历史上看,政治管理主要以人治和法治为两种手段、两种形式,人治是特定的权力主体“以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管理,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和要求作为政治管理和运行的规则[5]”,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任意性。法治是政治权力主体依照特定法律规则或者制度规则进行政治管理的方式,社会成员之间用法律作为约定和共同规则,社会生活特点是制度化、规则化、秩序化。现代社会法治是普遍的政治价值选择和政治管理方式。
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6]推进以法治为核心的现代化治理,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其次是治理现代化的方向不能变,治理现代化要立足于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演化。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再次治理现代化要有定力,有主张,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7]最后,治理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制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8]法治首先要有法可依,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提高立法科学性水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义务或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以文明、发展为主题的政治国家观
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国家必须履行国家职能,其对外职能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职能即处理国家与国家,国家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国家间的交往关系在实质上是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以文明、发展为主题的政治国家观念。
人类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文明交流是推动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的重要促进力,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存,是实现文明和谐和人类进步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9]人类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之分。中华文明是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国应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让文明交流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世界发展道路是多维度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关键要看它是否能够解决这个国家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而这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0]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作为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做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践者,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1]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世界各国共谋、共护、共享和平。
四、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的政治理想观
政治理想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们的理性思考,是人们认识现实并同现实密切结合。许多伟大的政治理想不仅可以照亮现实的存在,而且可以照亮前进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亦是中国人民的理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理想。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3]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因素。
实现中国梦,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每个人都用实干来托起中国梦。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15]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梦对世界具有吸引力。“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16]中国梦不仅会造福中国人民,而且将造福各国人民。
五、以行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治发展观
政治发展是社会政治诸方面的变革和调整。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发展的基本形态和方式表现之一即为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方式。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政治改革的领导力量。改革是全面的,是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利益分配的从新划分,是复杂的政治行为,必然会受到阻力。改革的核心是进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要坚定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心。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破解我国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范围,优化各级政府组织结构,理顺部门职责分工,突出强化责任,确保权责一致。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抓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大部门制要推进,但不是所有部门都要大;转变政府职能要放权,该下放的要下放,该加强的要加强;要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规范和引导。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都不能偏废。不论行政体制改革怎么改、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政府要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观是系统的,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政治权力是政治现象的本质内容;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的动态表现;政治国家是政治权力在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体现;政治理想反映政治权力的精神;政治发展是政治权力的调整和变革。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观是统一于政治权力这个基础的,是以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和完善是治国理政的关键要素。
[1][2][4][6][7][8][12][13][14][15][1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EB/OL].新华网,2014-03-28.
[10]习近平.在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的演讲[EB/OL].新华网,2013-03-24.
[11]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