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2015-08-15娄浩瑾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班委班规冠军

娄浩瑾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附属学校 北京 100016)

1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班级内所成立的各个学习小组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为基本形式,在明确各小组的管理职责的前提下,开展在小组分工管理的基础上对班级实施合作管理活动,促成班内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完全面向全体学生,完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所有学生都能去表现自我和发挥才干,通过班规的约束和在合作管理中相互学习和促进,真正地使学生自己能完善自我,并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促使班集体内达到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人人为班争光”的良好境界。

2 小组合作的操作

2.1 班级介绍

男生:20人 女生:16人

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2.2 小组分配

小组合作学习人员如何分配。一般说来,小组合作学习在人员分配上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学习成绩排序,小组成员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优点是优生可以帮助中等生和差生,分担了教师的部分工作任务。缺点是小组之内水平参差不齐,在探究和拓展程度上很难提高;另外一种办法是按照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分组,其优点是让学生不同水平的小组之间更好的探究和拓展,缺点是中等层次和差生层次的小组从心理和得到帮助环节上提升较慢。我采取的是第一种分配方式,解决的办法是小组内分出群学和对学,不同小组之间展开同层次的班级大范围的竞争,从而提升探究和拓展的深度。

2.3 实施过程

2.3.1 成立班级学习合作小组,分配任务

(1)合理搭配。我主要是按照成绩分的,六个人一组,前六名分别是A—F,第七名到第十二名同样是A—F,依次类推,那么六名A同学是一组,六名B同学是一组,依次类推,而且男女合理分配,但是又遇到问题,比如学生的性格、喜好等,我们班的李岩同学,可以说班里一半以上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他有些不好的习惯,分组的时候大家都不喜欢跟他一组,这让他感觉很失落,所以我特地给他安排在六组,这一组的同学性格都比较温和,事情也比较少,徐欢同学性格大大咧咧的,每天都嘻嘻哈哈的,让她坐在李岩对面,徐欢很高兴的就同意了,特别让我有点惊讶的是,徐欢还特别给李岩制定了十条改掉坏习惯的行为准则,我还给他们俩开了个小会,首先肯定并表扬了徐欢帮助同学的行为,还跟李岩进行了思想的沟通,最后李岩很感激徐欢同时接受了这个只有他们俩约定的行为准则,实践证明,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一个学期下来,李岩有了明显的变化,字写的很清晰规范,作业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我现在想,如果李岩分到了另外一组,他可能最后结果跟现在截然不同,所以,性格互补,成绩互补;由不同能力、性格、成绩和相同情趣、特长、习惯的学生组合而成,合理的搭配是学习的良好基础,能省去以后的很多麻烦事。

(2)科学分工。给每个小组成员安排一项职务,组长负责组内全部的工作,副组长负责千分考核的分数,手里准备好一本记分册,组内所有人员的得失分记录清晰,这个分数是全天的加分(上课回答问题的分)和减分的总和,依据是“班规”,每天下午5点准时向班里的学习委员报告每位同学的分数,一个负责学习,主要工作是收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跟全组人分享,还有记录每次考试的成绩并跟全组人进行分析,一个负责纪律,主要工作是管理上课和自习课期间的纪律,一个负责卫生,主要工作是全天小组周围的卫生,不要有纸屑等杂物,并且在本组值周的时候分配好卫生负责区域,谁的地方谁负责,一个负责监督,主要工作是监督组内的所有工作,如果有异议可像组长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事情找班长解决,班长解决不了找班主任,其中组长是小组的灵魂人物,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所有,要对组长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我几乎是每个星期都会给组长开会,了解组内的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及时调整。总体上说,六个小组所分配的综合实力相对均衡,而且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这样安排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展示才能并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管理小组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2.3.2 依“法”治班,促良好班风形成

班级学习合作小组成立后,班委就要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符合全体学生意愿的班级公约即“班规”,要求大家信守诺言,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各小组也要围绕“班规”并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条约,约束本组成员守“法”。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形成了一张“法”中有“规”,“规”中有“约”,相互约束的“法”网,各小组在管理中就有“法”可依,执“法”治班了,在处理问题上就会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信服”,只有这样,班内的违纪现象才会明显减少,学生的素质才会逐步提高,良好的班风才能逐渐形成。

2.3.3 督查到位,评价及时,重实际效果

案例:崔静敏是一组的组长,记录本组的得分情况,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乖的一位女生,开学初的几个月,做事情很认真,后来有一天郝志文来找我,说一组的分数不对,应该是我们组是周冠军,我们组比一组多十分,我说,别着急,咱们把崔静敏找来,对一下分数记录表就知道了,经过检查没有发现记录错误,郝志文也就没说什么,这件事就过去了,我也没在意,没过几天,班长刘劲梓来找我,开始还支支吾吾的,我就觉得有事,我说你既然来了,就是想跟老师反映事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的,他就说崔静敏经常偷偷地给一组加分,所以我们组会经常得周冠军,我才恍然大悟,我一直以为一组很厉害,得到周冠军理所当然的,原来是靠这种手段得来的,我对刘劲梓说,老师很支持你这种行为,作为班长就应该有这种勇于揭发不良行为的勇气,对不良行为说不,维护班级的良好的风气。我叫来了崔静敏,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的行为时可耻的,她也认识到了错误,并提出辞去学习委员的职务,我也同意了。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还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班级的事务了解的还不够细致,缺乏一些监管的制度。

2.3.4 汇报交流总结,促效率提高

只有总结才有提高,只有交流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每个星期的班会课,班委和各小组长总结汇报上一个星期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内容包括班委对班级工作的总结和建议、组长对本组的总结和建议,班委、本小组、本人的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做出实事求是的总结,客观地指出工作中的得失,以利于今后管理工作能有效地开展和提高。我认为开展总结汇报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搞形式。这样老师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最新管理动态,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严格规范管理,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提高管理实效。实践表明,班委、各小组及组员通过经常性地总结汇报,对其管理工作普遍感到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其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3 教师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有“奖”要有“罚”

奖励:我们班实行两种积分制度,一种是学校的小组积分制度,每周评出周冠军(给与学习用具的奖励),每月评出月冠军(学校奖励),比较侧重于学习,另外一种是设计的个人千分考核制度,更侧重于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依据就是班级的加减分的实施办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得分向我申请相对应的奖励,这样会促进他们积极进取,为攀登高峰而努力学习。还有一种奖励是每天都有的,那就是每天各个小组的个人积分第一名,会得到一个水果。

惩罚:学生违反了“班规”班长和组长都有权利给他减分,但也会接受处罚,根据事情的轻重,会写100字到800字不等的说明书。比如地上发现纸屑,负责的人写100字说明书,每天各个小组积分最后一名写500字说明书(有时老师出、班长出、组长出或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的小作文),自习课上说话的同学写800字的说明书。

3.2 师“导”要渗“德”

案例:三组的分数经常在班级里排在后面,甚至半个学期都没有拿到过一次周冠军,从个人分析,每个人的成绩都还不错,而且性格都很开朗,为什么凑在一起就不行了呢,我先找到组长问其原因,组长说是因为个人扣分不公平,互相埋怨,互相指责,找班长解决过,没有根治,后来我把三组的六个人叫到操场,坐在草地上跟他们聊,问他们班级里哪个组最团结?一组、五组、二组,唯独没有说自己小组,我接着问,哪一个小组得的周冠军最多?一组、四组、五组,你们三组总是排最后,你们觉得心里舒服吗?都说感觉不好,难受,我接着问,想没想过拿一次周冠军、月冠军?过了大概几秒钟,王龙江说当然想啦,我们组又不比其他组差。我接着说,想得到冠军,是不是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团结在一起呢?沉默了一会儿,六个人都点头,我接着说,那好吧,都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有哪些做的不好地方,及时改正,今后共同努力,为三组争口气。分析完之后,我觉得都是一些小事情,就是觉得被扣分了,心里不舒服,时间长了,就积攒了一些情绪,久而久之,出现了现在的状况,最后总结,我说,组长带头定下今后三组的目标,组长很坚定的说放假之前必须拿到一次周冠军和一次月冠军,其他五位同学举起双手赞同,学期结束时,三组拿了三次周冠军,很遗憾还没有拿到月冠军,不过值得他们骄傲的是,在学校举行的英语口语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经常深入到班委和各小组之中,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认真地听取他们所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使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3.3 选“干”要重“能”

案例:入学时,我看过学生的资料,黎京潭学习成绩不错,决定让他当学习委员,主要记录小组的得分情况,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发现班级小组分数记录的乱七八糟,写字不清楚,记录不规范,通过观察黎京潭同学,责任心较差,不关心集体,比较懒散,就是学习成绩较好,我觉得他还是没有能力胜任学习委员的职务,通过与他的沟通,把学习委员换成了唐彩怡。

在选拔班委即各小组组长时,我在考虑他们的成绩、品德的同时必须注重其能力,要综合上述要素,全方位、立体性去衡量去选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管理能力强的班干部集体,才能有力地协助我把班级管理工作搞好,才能把全体学生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向正确的方向,促成班风、学风上一新台阶。

3.4 班“管”要求“活”

案例:某一天,一组和六组发生了同一件事情,早晨收作业的时候,都有一个学生的一道填空忘记写了,一组组长毛梦雨和六组组长沈珺豪,都过来问我怎么扣分,我说按“班规”扣分,过后,我明显感觉六组的气氛不对劲,沈珺豪使劲摔了一下书,她和当事人脸色都不好看,相反,一组的气氛很正常,肯定是扣分造成的,“(班规”规定没写作业扣5分,空题扣2分,那道填空题有五个小空,加起来就是10分,比没写作业扣分还多)我就把两位组长叫过来,问毛梦雨,你怎么扣的分,她说我扣了2分,让他下次注意,我 问沈 珺 豪,你怎么扣的分,她说我扣了10分。当然两位组长都做的很对,只不过处理事情的方法上存在着差异。

3.5 顾“全”要偏“爱”

案例:我们班的包蔓同学,是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非常胆小,说话声音小,很少跟同学交流,我发现这个现象之后,我有时间都会找她谈心,在班级里,也经常找机会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并且让同学们鼓掌加油,包蔓的特长是画画,我就安排她参与到班级板报的队伍中,让她感觉到集体的温暖,现在包蔓同学在慢慢地变化过程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尚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核心是竞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之所以先进,在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小组之间和同一小组之内而言,就是在学生和小组之间要展开竞争,如何让合作小组能长期保持竞争的状态?这是我下一步需要考虑并且尽快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在班级中的实施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开始,还是一个起点,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对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还需要不断地去发展、不断地去发现问题、不断地去充实与完善它!

猜你喜欢

班委班规冠军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抢跑“抢”来的冠军
My New Year Wishes
如何进行班规的制订和实施
班规要科学合理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