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相思鸟小肠的常规形态学研究
2015-08-15徐远航冯亚坤袁施彬
张 莒 ,何 杨 ,徐远航 ,冯亚坤 ,彭 西 *,袁施彬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 温江 611130;2.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红嘴相思鸟别名红嘴玉、相思鸟、红嘴绿观音,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类,是一种以昆虫为主食的杂食性鸟类[1]。红嘴相思鸟饲养困难,不易存活,且近年来随着野外捕捉量过大而致数量骤减,《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CITES)于2007年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本试验对幼龄红嘴相思鸟的小肠各段进行了显微观察,旨在填补红嘴相思鸟小肠形态学研究的空白,为红嘴相思鸟的种群保护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5、9日龄育雏期红嘴相思鸟幼鸟以及成年红嘴相思鸟各3只,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红嘴相思鸟人工驯繁实验室。
1.1.2 试剂 HE染色的主要试剂:苦味酸、苏木素、伊红、甲醛、95%酒精、无水乙醇、二甲苯、石蜡、冰醋酸、明矾、氧化汞、中性树胶。
1.1.3 主要仪器设备 切片机、一次性刀片、显微照相系统、光学显微镜、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温箱。
1.2 实验方法
1.2.1 HE染色 分别取1、5、9日龄红嘴相思鸟幼鸟以及成年红嘴相思鸟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h以上,脱水包埋;采用连续切片(切片厚度5μm)进行改良HE法[2]染色,中性树胶封片,然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常规组织学结构。
1.2.2 测定指标 采用Olympus光学显微镜观察,Nickon 3CCD显微数码照相系统采集图像,并用Image 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小肠各段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每只鸟每个组织取5张切片,每张切片随机取5个视野在4×10倍视野下测量。
1.2.3 数据处理 数据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SD)表示[3];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日龄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常规形态 红嘴相思鸟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小肠管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4层构成,小肠黏膜上有环行的皱襞、肠绒毛和小肠腺。绒毛长,但无中央乳糜管,小肠腺短,黏膜下层薄。肠绒毛是肠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细小突起,相思鸟的肠绒毛多呈指状、叶状或柱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分布最密,向后则逐渐减少变稀疏。与其他鸟禽相似,相思鸟的黏膜下层无十二指肠腺。
2.2 肠道各层的变化规律 同日龄不同肠段的消化道组织学比较中,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肌层厚度及绒毛隐窝比值都呈现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趋势;同肠段不同日龄的消化道组织学比较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肌层厚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长,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则呈现下降的趋势。详细数据及差异性比较见表1。
3 讨论
红嘴相思鸟肠段较短,约为体长的0.94倍,蓝翅希鹛和灰胸薮鹛的肠道分别为体长的0.85倍和0.94倍[4]。红嘴相思鸟与蓝翅希鹛和灰胸薮鹛同为杂食性鸟类,可见该类鸟肠道短,盲肠不发达,无明显的消化优势[5]。红嘴相思鸟的肠绒毛无中央乳糜管,与环颈雉、东方白鹳和禽类相同[6-8],各肠段未见肠绒毛分支现象,与西北冠鹤、环颈雉[6,9]不同,但与非洲鸵鸟[10]相同。
3.1 肠绒毛高度对红嘴相思鸟消化功能的影响 红嘴相思鸟与其他禽类一样,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小肠具有吸收和分泌两种功能,吸收是绒毛的主要功能,而肠腺则具有分泌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同日龄下,红嘴相思鸟的肠绒毛高度以十二指肠最高,其次为空肠,回肠最短;同肠段下,肠绒毛高度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加,且5日龄与1日龄相比绒毛高度成倍数增长。肠绒毛的数量、长度和形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强弱[11-12],当小肠绒毛的高度下降或形状发生变化时[13-14],就会减少绒毛单位面积内吸收细胞的数量,降低消化吸收的功能。Pluske et al.[15]也证实绒毛更高的猪能消耗更多的饲料。
表1 红嘴相思鸟小肠各层的变化规律(±SD) μm
注:同列比较,上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相同日龄不同肠段间差异极显著(P<0.01),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相同日龄不同肠段间差异显著(P<0.05);同行比较,上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相同肠段不同日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相同肠段不同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
项目 肠道1日龄5日龄肠绒毛高度 十二指肠217.8±5.980AaDd 9日龄 雌 雄490.2±11.67AaCc空肠169.7±11.69BbDd 537.3±16.21AaBb 606.3±27.50AaAa 588.6±15.30AaAa 318.1±21.38BbCc回肠82.74±12.00CcDd 396.9±26.84BbBb 483.±24.66BbAa 458.7±22.92BbAa 141.7±7.101CcCc隐窝深度 十二指肠37.29±6.551AaCd 216.0±8.435CcBb 337.3±12.76CcAa 325.7±9.514CcAa 95.13±8.528AaBc空肠36.44±10.83AaCc 126.1±8.375AaBb 253.8±30.61AaAa 237.9±12.57AaAa 86.12±8.751AaBb回肠24.62±7.101AaDd 104.±3.179ABbBb 183.±15.52BbAa 164.9±15.80BbAa 52.00±1.729BbCc肌层厚度 十二指肠37.73±10.01AaBc 81.77±15.95BcBb 152.34.223BbAa 137.2±12.101BcAa 55.79±8.793AaAb空肠35.07±8.420AaBc 66.24±5.349AaAa 74.22±8.558AaAa 69.60±8.342AaAa 52.70±2.615AaAb回肠33.21±7.408AaCc 61.36±7.835AaAa 69.26±7.476AaAa 65.20±5.292AaAa 49.81±1.099AaBb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十二指肠5.970±1.098AaAa 58.9±5.645Aa ABab 65.55±5.639AaAa 61.98±4.961AaAa 5.17±0.459Aa ABab空肠4.88±1.186AabAa 4.26±0.154AaBb 2.40±0.203AaCc 2.478±0.136AaCc 3.73±0.631Bb ABab回肠3.45±0.482AbAa 3.80±0.339ABb ABab 2.64±0.115AaBb 2.807±0.397AaBb 2.73±0.228Bc ABb 2.716±0.574Bc ABb 2.21±0.120AbBb 2.390±0.285AaBb
3.2 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对红嘴相思鸟消化功能的影响 隐窝深度是肠上皮细胞成熟率的反应性指标,隐窝变深表明肠上皮细胞成熟率降低,变浅则表明成熟率上升[16]。同日龄下,红嘴相思鸟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大于空肠和回肠,且随着日龄的增加隐窝深度呈现增长趋势,这与Poole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小肠各段的肌层厚度都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长。相同日龄比较,十二指肠是肌层厚度最大的肠段,回肠最薄。肠道肌层厚度越大,其蠕动能力越强,食糜与肠绒毛充分接触的面越大,越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3 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对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V/C比值下降,则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动物生长发育受阻[18]。本研究显示: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在相同日龄下,十二指肠大于空肠和回肠;各个肠段的比值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幼龄阶段比值较大,成年阶段比值较小。红嘴相思鸟小肠各段的消化吸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刚出壳的幼鸟的消化能力更强,之后随着其生长速度减缓,V/C比值相应降低。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幼龄动物小肠绒毛的形态和发育在初乳、断奶应激、日粮类型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下均会发生改变。比如,断奶应激或断奶日粮中抗原活性物质导致的过敏反应可使绒毛变短、隐窝加深。笔者认为,随着日龄增加,红嘴相思鸟各肠段的V/C值下降以及1~5日龄肠绒毛高度的成倍增长,与营养来源和能量代谢的改变等因素有关;并且可推测,育雏期红嘴相思鸟小肠结构和功能的完善以及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集中在5日龄内。Baranyiova et al.[19]有关肉仔鸡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猜想。这为进一步探索育雏期红嘴相思鸟小肠发育规律的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人工繁养过程中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1]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70-271.
[2]李爱红.组织染色中HE染色法的改良[J].生物医药,2009,16(10):54-73.
[3]李伟,李霖,吴孝兵,等.多疣壁虎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1(1).
[4]徐会,郭延蜀.灰胸薮鹛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研究[J].四川动物,2006,25(4):841-844.
[5]李福来.鸟类食性与消化道的特点[J].生物学通报,1984(2):24-26.
[6]王丽萍,刘玉堂,肖向红,等.环颈雉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1994,29(3):26-28.
[7]贾东平,彭克美,姜国彦,等.东方白鹳消化器官的组织学研究[J].野生动物,1991,64(6):46-48.
[8]罗克.家禽解剖学与组织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983.
[9]沈瑞莲,刘清.西北冠鹤消化管的组织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0,35(3):22-23.
[10]常展伟,杨玉荣,千国胜,等.非洲鸵鸟小肠组织学观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6):1541-1543.
[11]王继凤,陈耀星,王子旭,等.丁酸钠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技,2005,35(4):298-301.
[12]方之平,潘黔生,黄风杰,等.中华绒螯蟹消化道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2):136-141.
[13]董红林,杨晶,单罢安,等.谷氨酰胺对氟尿嘧啶诱导的大鼠小肠结构及其饮食量变化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15(5):446-446.
[14]常文环.黄霉素对肉仔鸡促生长作用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1996.
[15]Pluske JR,Williams IH,Aherne FX.Villous height and crypt depth in piglets in response to increases in the intake of cows′milk after weaning[J].Animal Science,1996,62(1):145-158.
[16]李勇,蔡辉益,刘国华,等.地塞米松对肉仔鸡空肠二糖酶活性及黏膜形态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48-52.
[17]Poole C A, Wong E A, McElroy A P, et al.Ontogenesis of peptide transport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ovin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Small Ruminant Research,2003,50(1):163-176.
[18]宋恩亮,陈耀星,王子旭,等.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7,38(10):1109-1114.
[19]Baranyiova E,Holman J.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wall in fed and fasted chickens in 1st week after hatching[J].Acta Vet Brno,1976,45(3):151-158.